大企业创新的挑战、趋势和出路
2019-10-15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蒋福佑王小川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蒋福佑 王小川
党的十九大报告确定了到2035 年我国要跻身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讲话指出:“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挑战:大企业的创新窘境
通过观察最近二十年的商业世界,我们发现许多管理卓越的世界一流企业正在大规模衰落,诸如百年柯达的轰然倒塌,传奇的GE 从巅峰断崖式跌落,曾经作为世界一流企业典型代表的传统大企业纷纷深陷创新者的窘境。
挑战之一:传统一流企业纷纷陷入创新者的窘境。进入新千年的时候,GE、IBM 等传统世界名企还是企业界的珠穆朗玛和皇冠上的明珠,现如今,它们的地位早已被苹果和谷歌等创新企业所取代。GE 在世界500 强的排名遭遇断崖式下跌,已经从2001 年的第2 名跌至2019年的第48 名,从全球盈利能力最好的企业之一,到2018财年巨亏223 亿美元。在过去的20 年里,道琼斯指数从9000 点左右升至27000 点上下的历史新高的大趋势下,GE 股价却从60 多美元跌至8 美元上下,终于在2018年被道琼斯指数从成分股名单剔除,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商业传奇正在走向末路。IBM 虽然历经数次华丽转身,但是在美国经济中的份量已大不如前。1967 年,IBM 市值高达1900 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GDP 的23%,到了2019 年,市值约1000 亿美元,已不足当前美国GDP 的0.5%。曾几何时,诺基亚、摩托罗拉、雅虎都是世界一流企业的代名词,因为没有抓住创新机会,如今已难觅踪迹,人比黄花瘦。
挑战之二:当代企业创新不仅要“能”,而且要“快”。1983 年,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调查发现,1970 年名列世界500 强的大企业到1983 年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被挤出榜单。笔者统计了2004 年到2017 年的13 年间,世界500 强约有超过320 家企业被挤出榜单,这个比例提升到三分之二。研究表明,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6 年,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平均寿命更是只有1.8 年。所以,当今时代的企业不仅要能创新,而且还要创新快,正如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所描述的一样,“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你只有拼尽全力的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世界五百强榜单变化趋势
挑战之三:创新加速螺旋正在进一步强化。1973 年到1983 年,美国企业1000 强出现了350 家新面孔;而2003 年到2013 年,1000 强企业中新面孔激增至712 家,三十年间的榜单变化率,表明我们正在进入创新加速的螺旋之中。以硬盘产业为例,硬盘行业从1976 年到1995年的二十年里就出现了4 次重大的产品颠覆性创新,从14 英寸硬盘发展到3.5 英寸硬盘。在这4 次颠覆性创新当中,在原有产品领域保有巨大优势的成熟大企业一次也没成功跨越过去,全部被新进入者所淘汰。同样的故事,在手机行业再次重复了一遍,数字信号的手机先驱诺基亚颠覆了模拟信号的领军者摩托罗拉,智能手机的苹果又颠覆了诺基亚。
趋势:企业创新的新特征
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大到国家和地区,小到企业和个人,都需要不断创新来获得持续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创新制胜的逻辑更加明显,互联网成为了创新的通用目标技术,创新的机遇之门已经打开。
首先,企业全面创新迎来“大爆炸”。二十世纪末以来,从IT 革命到互联网革命,从生物科技到基因工程,从深海探索到太空发展,科技创新呈现出大爆炸趋势。与此同时,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也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创新催生出新零售、互联网金融、共享交通等新兴产业,一大批传统企业也在努力寻找新的突破口。比如,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张瑞敏推动“人单合一”管理变革重塑了海尔集团,苏宁易购让老牌零售实体企业焕发生机。更为重要的是,一批科技新贵企业正在迅速崛起,它们接过了传统企业的旗帜,成为这个时代的企业翘楚,激励着广大的创新和创业者。就在2018 年,苹果和亚马逊市值相继超过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而小米和脸书也在创业十年内就进入了世界500 强,成为引领时代的先锋。
其次,小企业也能成就大创新。从传统企业视角来看,SpaceX、特斯拉等公司都是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但是他们却成就了被认为只有举国体制才能做成的航天事业,只有巨无霸才能站稳脚跟的汽车产业。创业企业正在利用积木式创新的方式获得与大企业竞争的优势,它们实现了创业家与科学家、天使资金与先进科技的完美结合,推动创业家、科学家、投资人等创新积木在众创平台上实现无缝衔接,形成竞争领先的创新产业链。
再次,中国式企业创新正在标注东方力量。1989 年,中国银行成为第一家进入世界500 强榜单的中国企业,到1995 年,仍然只有中国银行、中化集团和中粮集团等三家中国企业进入榜单。但是,到了2019 年,129 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 强,首次超过美国的121 家,该排行榜有史以来第一次让美国交出头把交椅。尤其难能可贵的,包括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39 家民营企业进入了世界五百强,其中雷军的小米仅仅在成立9 年就进入榜单。中国企业大量进入世界五百强,虽然有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契机,但是创新能力的增强无疑是关键因素。中国式企业创新的内涵非常丰富,既有成熟大企业在传统领域里的重大科研攻关,比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实现了从“中国创造”到“中国引领”;也有大量的创业小企业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比如早期的腾讯和阿里巴巴,现在的滴滴、美团等。在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企业创新还因为“山寨”和模仿广受诟病,现如今的中国企业已经进入自主创新的新时代。
出路:走出创新者的窘境
大企业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遇到如此大的挑战?究其原因,因为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大量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颠覆性创新的逻辑与延续性创新大不一样,而管理规范的传统大企业没有及时因应趋势的变化,最终陷入创新者的窘境。
一是多种创新模式并重。长期以来,我国的大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在创新方面形成了固定的传统,具有很强的计划色彩,每年按年度下达科研计划就是明证。计划模式在配置资源、降低风险等方面都有优势,对延续性创新也非常有效,但是难以适应颠覆性创新的灵活度需要。颠覆性创新领域要充分利用积木式创新模式,突破传统的企业边界,在广阔的创新海洋里寻找最优的创新积木予以匹配,实现长板组合,强强联合,提升创新竞争力。比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举办的青创赛就是一个具有积木创新典型特征的平台,大赛现场既有企业内部的青年创新团队,也有大量的外部创新团队,还有数百家投融资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到场观摩,寻找投资机会,实现了“创新者—投资人—产业化”的无缝对接。
二是做好企业创新的制度安排。由于延续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的巨大差,企业必须差异化地做好制度安排。对于延续性技术创新活动,要加强技术研发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企业研究院和实验室的研发核心作用,依托完善的产学研用一体化链条,加快延续性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和产品迭代,利用资源优势快速抢占市场先机。对于颠覆性技术创新活动,要充分发挥企业各类创新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企业颠覆性创新的洞察力,在企业内部成立与颠覆性创新小市场相适应的小组织,甚至给予创新团队也创业资金支持,注册独立的公司,借鉴积木式创新模式,通过长板组合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链。
三是培育适应颠覆性创新的创新能力。大量的事实证明,成熟企业的传统创新力只能适应延续性创新领域,而颠覆性创新需要不一样的创新能力,有3 种方式可以选择。其一,变革组织结构,通过资源、流程和价值观的彻底改造,获取新能力,比如,丰田公司在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通过在研发、生产和供应链等流程上的革命性变革获得了巨大竞争力。其二,建立内部组建若干独立运作的创新团队,在不改变大组织流程和价值观的前提下,企业为这些创新团队搭建合作平台,在企业内部模拟积木式创新模式,发展出适应颠覆性创新的新能力。其三,收购外部创新企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收购进来的创新企业不仅要尽量保证其独立性,充分尊重团队的价值观,还要充分发挥创新企业的“鲶鱼效应”,激发整个企业的创新活力。
四是培育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大企业并不必然无法适应颠覆性创新,依然有一些成功企业在不断跨越颠覆性创新,成就企业持续成长。比如苹果从电脑到音乐播放器,再到智能手机;谷歌从网络搜索到云计算,到人工智能,再到无人驾驶汽车等。关键要培育出能跨越颠覆性创新陷阱的创新文化,这种文化应该是允许创新试错容错,开放包容,崇尚创新;这种创新文化应该具有尊重个人价值和创客精神、支持冒险创新、坚持顾客至上等显著特征;这种创新文化还应该是创新者得到高度尊重,可以组建自己的创新团队,创新成功可以享有股权激励等丰厚回报。在这个方面,国内外企业都有许多成功经验,比如,腾讯公司的张小龙团队做出了微信,接续了QQ 的产品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