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
2019-10-14王兆宇
王兆宇
摘 要:随着国内经济建设活动的发展,带动了大量电气工程项目的上马施工。因此也必然会出现施工工人、各类工程师及管理人员队伍的人员需求增加的现象,如何保证在施工队伍人员素质水平、各类施工材料的质量、施工工艺良莠不齐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质保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将成为考察电气类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工作的一项重大考验。基于上述情况,特别探讨一下关于电气工程相关项目的质量控制问题。
关键词:电气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安全措施;项目施工安全管理
前 言
在我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大环境下,对于各类工程的施工安全问题都给予相当程度的重视。特别是对于电子电气类工程的质量控制方面,由于智能化、信息化的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变得越发明显,也让原本对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模式产生革命性的颠覆,不仅将原本极其复杂的安全质量问题简单化,而且也让管理者实现时时管理和全面的无死角监控成为可能。
一、电气类工程项目的特点
(一)影响安全质量的因素众多,技术相对复杂。首先,电气工程由于其虚拟属性的特点,导致电气特性抽象且复杂。影响到电气特性的方面包括使用的软件和硬件的兼容、单独的电子元件和整个系统(分系统)的兼容、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电路电工技术兼容等多个方面。除此之外、作为建设项目整体中的一环,涉及领域必然相当广泛,应用到的各种门类技术也相当全面。
第二点,在施工工艺及和工序方面,各种线缆、开关及耦合器件的生产厂商不同,施工环境差异、接入负载电气特性不同,设计和施工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等都会直接影响整个电气工程的质量。
第三点,就是人的因素。作为对整个电气工程质量影响最大而且最不可控的因素,任何一个人为的因素都可能给整个项目造成巨大的影响。例如在施工过程中,某一区段的管理人员对本区段内变压设备性能了解不充分,造成其对线路压降的误判,导致电缆负荷超过安全值,不仅造成灭弧和防雷装置故障,也大大减少了电缆寿命,给整个工程项目产生严重的后果。
(二)电气类工程“全局一盘棋”,迁一发动全身。电气工程随着大量PLC和新兴电子信息技术的引用,其网络化、集成化、应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日渐明显。而经过电子信息技术“加持”过、 “强化”过电气工程技术也明显带有其特点。不能否认,“全局一盘棋”的特点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整个电气工程施工水平和能力上的进步。然而从施工难度来讲,这一特点也大大增加了施工的复杂程度,从而对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质量问题通常有滞后性,安全隐患很难马上发现。不同于测绘、土木、路桥等施工工程立竿见影的施工效果,电气类工程的通常基于土建的暗埋工程较多,客观上给故障隐患的排查增加了难度。除此之外,很多问题和隐患是需要不断磨合才能被发现,这就造成了滞后性。由于反馈的不及时,时间跨度较大。比如一些电容、电感等电抗元件,如果出现密闭性不良导致电荷泄露,从而间接造成某一区段的电压正弦畸变率达不到要求。类似的问题也经常需要长时间的检测和故障排查才可能被发现。
二、电气工程项目常见质量问题
(一)对可能接入的负载功率估计不足。在施工过程中,部分电气工程施工单位出于节约成本或者加快工程进度的考量,盲目削减必要的电气冗余的预算。而这种负载冗余过低的电气工程难免出现其投入使用后负载功率逼近设计安全极限,这就会造成电气工程质量难以把控,整个系统的容错率会很低。另一方面,在电气工程的初始设计阶段,对接入负载功率的估计不足还会使得电气工程的电源集中/分散供电方案规划出现不合理情况,这不仅会浪费建设资金,耗费工时。在后期维护阶段,如停电检修等影响范围扩大,会给设备检修维护造成一定困难。
(二)电气工程施工各个步骤衔接不良。电气工程施工各个步骤衔接不良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前期的建筑施工对电气施工用到的设施施工质量不过关,直接影响了后期电气工程的施工。除此之外,很多建筑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将原本用于电气施工的弱电井用于其他用途,或者预留空间达不到标准;墙壁预埋管线被建筑垃圾堵塞,导致无法完成正常的穿線工作;预留合路器、分路器或者继电器型号与线缆不匹配导致某些电气性能不达标等,都是常见的工序组织或者衔接问题。
(三)防雷接地等相关安全措施重视不够。电气工程的常见的质量问题,除了设计方面和工序配合组织方面,安全方面也是电气工程质量问题的重灾区。首先,在意识方面施工人员甚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常常麻痹大意,对施工项目安全考虑不足、重视不足。在防雷设备的安装上偷工减料,为节省资金将粗线换成细线,将星型接地换成网状接地造成零电位不一致。因此,对于电气工程项目的施工而言,安全措施的重视程度不够会给整个项目的质量控制造成负面影响。
三、电气工程相关质量控制措施
(一)施工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在设计方面,要充分对现场情况进行调研,和甲方客户充分沟通,了解甲方的潜在需求,然后根据电气施工项目所在建筑物的用途和用电量,选择合适的供电方式,对于电压、电流相位和振幅敏感的负载应选择集中供电方式,对于成本敏感的负载选择分散供电的方式。直流负载应准备足够蓄电池用于储备电荷,交流负载则根据负载特点选择合适的逆变器。同时根据当地市电的供电方式合理运用断路器、熔断器、高压负荷开关和高压隔离开关等元器件,避免出现电弧导致触电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二)做好电气工程前期介入和准备工作。在施工方面,不能盲目信任设计图纸,管理人员需要现场核实并预估预埋管线规格,因地制宜的预留备用管线,在土建工程建设期间应及时跟进土建工程进度,与土建工程负责人及时沟通,及时提出需求,指出不足。监督并保证法拉第笼采用标准镀锌扁钢以整体浇筑于地基和墙体内部,达到联合接地效果;施工用的强、弱电井空间达到设计要求,更不得私自改建或作其他用途,还要预留施工人员操作空间,为接下来电气工程施工的进场扫清障碍。
(三)合理安排防雷接地等安全保护措施的日常检修工作。在安全方面,防雷设施应根据建筑用途满足建筑设计防雷标准,定期检查浪涌保护器工作状态,统计雷击次数。联合接地应保证整体接地网络零点电位一致, 并在接地体处设置单向导电元件,以避免雷击浪涌反向冲击供电网络和负载。接地线直径不得低于20毫米,其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接地体处应定期检查附近土壤电阻率,避免在低洼潮湿处设置接地体,巡检期间应避开雨后等,定期巡检做好记录,对于较高的楼宇建筑,保证每10米接地一次。
(四)编写施工安全规章制度。为了保证整个电气工程项目的质量可控,编攥并落实合理的安全规章制度必不可少。首先,要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组织人员讲解事故案例,明确红线问题,重视安全问题,促使一线施工人员绷紧神经,恪守安全红线。其次,安排专人编撰安全规章制度,制定奖惩措施,准备应急预案,并不定期抽查安全防护情况和应急预案落实情况。最后,还要为一线施工人员准备充足可靠的防护用品,组织施工人员学习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并保证人人会用,人人能用。
结束语
电气工程质量的把控,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因此,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尽管本文主要在技术和管理角度阐述如何做到对电气工程质量的精细控制,但只有人人恪尽职守,才有可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因此对于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更需要人人参与,人人监督。
参考文献
[1] 郑自强:王晓雷.电厂电气工程质量控制[J].质量天地,2013(9):54。
[2] 杨文忠:样文义.论电气工程在施工中各个阶段的管理[J].建筑与预算,2018(3):15-16
[3] 山令帅: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探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