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效益现状及提升方法探究
2019-10-14李树忠
李树忠
摘 要:云南地区由于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之其他因素而导致其水稻种植效益较低。因此,文章对云南地区的水稻种植环境和分布状况进行研究,分析造成水稻种植效益较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提升水稻装置效益的有效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种植;效益;方法
1、引言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对于云南省来说更是如此,在目前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的工作过程中,我国也将科学种植水稻作为推动云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但是由于云南地区的水稻种植环境比较复杂,不仅具有多样的自然条件,而且由于较强的种植区域性等特点,影响了水稻种植效益。因此就需要分析云南地区种植水稻效益比较低的原因,寻找提升种植效益的方法。
2、水稻种植环境及分布状况
从地形地势上分析,由于云南处于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平均海拔比较高且变化比较大,这也使得不同地区的自然气候存在较大差异,加之地形地势的差异较大,增加了统一种植水稻并提升种植效益的难度。这主要由于水稻产量受到海拔因素的影响比较大,通常粳稻区比较适合在海拔1500m以上的区域,而籼粳混栽区则通常在海拔1000~1500m的区域,籼稻区则更适合在海拔低于1000m的区域。此外,分析目前云南地区的重要稻区,普遍表现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情况,而水稻种植和生产成本较高,较之于其他经济作物,表现出种植效益上的劣势,这也使得水稻种植面积在逐渐缩小。这就急需提升水稻种植效益来调动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扩大云南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产量。
3、水稻种植效益降低的原因分析
分析云南地区普遍具有偏低水稻种植效益的原因,首先就是水稻种植成本相对较高的原因。水稻与其他多数经济作物相比,其种植程序和流程比较复杂,对种植技术要求比较高,在整个水稻种植到收获的过程中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在采购种子、肥料和农药时也需要花费更多的费用,加之较高的人工成本支出,增加了水稻种植成本,降低了水稻种植效益,这也是目前部分农户不再种植水稻的原因,也严重阻碍了水稻种植产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云南地区的自然灾害较多的原因。分析云南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可知,表现出稻区中出现自然灾害频率较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干旱、洪涝以及地温等方面,增加了水稻种植过程中出现稻瘟病和百叶枯等病害的概率,影响水稻的种植效益。同时,由于此地区中的气候因素影响,使得上述水稻病害的持续时间也比较长、影响范围也比较广泛,严重制约着水稻产量,甚至会导致水稻绝收的问题。比如在水稻种植期间出现持续降水的情况,则会降低水稻的结实率,增加出现稻瘟病和纹枯病的概率,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最后是劳动力缺乏的原因。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外出打工的人员比例在逐步上升,使得留在稻区从事水稻种植的劳动力锐减。加之水稻种植的效益较低,种植过程也缺乏多样性和娱乐性,难以吸引青壮年劳动力从事水稻种植工作,这也造成了水稻种植面积的减少。
4、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有效方法
4.1政府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
针对云南地区受限于地理环境因素而表现出水稻种植效益整体较低的现状,为了调动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需要从政府方面加大对水稻种植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优化和补贴政策等来鼓励水稻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推广水稻种植的策略,在分析水稻生产状况和经验之后,优化水稻种植策略,通过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方式来提升水稻种植效益。还要加大对科研部门的扶持和鼓励,加快对水稻良种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通过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来切实提升农户种植水稻的收益。此外,还可以通过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的完善来降低水稻种植的风险,解决农户种植水稻的后顾之忧,通过多种方式来推动云南地区水稻种植产业的稳步发展,实现水稻种植经济效益的提升。
4.2提高水稻種植的专业性
水稻种植对于专业技术的要求较高,为了提升水稻种植效益,需要加强对种植人员技术性的培养和提高,从而提升水稻种植的整体产量和品质。这主要由于在水稻种植中如果没有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容易造成无效种植的现象,这就会降低水稻产量和种植效益。这就需要结合云南地区的水稻种植情况进行科学种植策略的构建,加强对种植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肥料的科学使用方法,保证肥料作用的充分发挥,提升水稻产量。尤其是针对控肥技术中的氮肥控制技术,需要综合分析水稻生长情况来合理使用氮肥,实现氮肥利用率的提升,同时还减少氮肥使用的成本消耗,最大化发挥氮肥作用来提升水稻品质和产量,实现水稻种植效益的逐步提升。
4.3做好水稻病虫害的科学防治
基于云南地区的水稻病虫害概率较高以及持续时间长、危害性大的特点,为了提升水稻种植效益需要加强对水稻病虫害防治策略的研究。这首先需要加强对水稻种植农户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户对水稻病虫害种类、出现时间以及危害的认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做好对病虫害的及时检查,针对发现的病虫害类型做好原因分析和防治策略的研究,及时和高效处理水稻病虫害问题,实现水稻种植整体效益的提升。而为了提升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可以在种植过程中促进水稻茎粗增长,而且缩短水稻的基础位置。最后就是对水稻的无效分蘖进行合理控制,分析导致出现无效分蘖问题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及时发现和解决水稻病虫害问题,提升其抗病虫害能力,实现水稻种植效益的整体提升。
5、结语
云南地区由于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之劳动力的缺失、水稻种植成本的提高和自然灾害、病虫害较多等原因而导致水稻种植效益较低,影响了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以及云南地区水稻产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基于上述原因,文章提出了从政府扶持、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策略来提升水稻种植效益,希望可以有效提升此地区水稻种植产量和品质,切实提升水稻种植效益,推进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茂奇. 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策略及种植效益提升方法[J]. 农家科技旬刊, 2019, 000(002):P.5-5.
[2] 耿维. 浅析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 农业与技术, 2019, 39(04):119+121.
[3] 汪月琴.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