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实题材剧本创作

2019-10-14吴海榕

艺术大观 2019年20期
关键词:剧本创作粤剧戏曲

吴海榕

摘要:古装戏往往借古鉴今,绕着弯子来表达创作者的意图,而现代戏则是直面问题。现实题材虽然创作很受束缚,给创作者带来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难题,但是所起到的作用确实是不容小觑的。现实题材的戏曲剧本创作,难能,更可贵。

关键词:剧本创作;现实题材;戏曲;粤剧

新编大型粤剧《清水河畔》成功上演,尽管不是太成熟,但作为编剧,确实倍感欣慰。因为这个本子反复修改了十数稿,每一稿都改得抓心挠肝,现在回想起来,也不禁脚底冒汗。本人过去写过的本子算不上太多,但也不少,但为什么这一次会写得如此辛苦,我这段时间反复思考,终于有了几点感悟,关于用戏曲表现现实题材,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一、剧本立意的问题

古装戏往往借古鉴今,绕着弯子来表达创作者的意图,而现代戏则是直面问题。就拿《清水河畔》来说,写的是第一书记建设美丽乡村的故事,表现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戏剧立意。广州很多农村早已经是致富村,很多农民也已经是富农。但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的却是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最重要的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口袋里的钱财数量成了反比。这个戏直面的就是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现在正大量的宣传和报道,而且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这样一个人尽皆知的问题,用来作为一个戏曲的立意,弄得不好就会显得很直、很浅、很白。诚然,现在剧本多少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这也是因为现实题材而带来的局限性,表现现实问题的同时也会让戏剧立意藏不深。

而古装戏的立意,往往能藏得深一些,就艺术性而言,则显得更有韵味,剧作者们操作起来也往往事半功倍。比如《曹操与杨修》这一名剧,揭露的是某些领导者的心病:没有人才的时候想人才,得到了人才又害怕威胁了自己的地位。又比如《巴山秀才》,探讨的则是人性的问题:在生存和道义之间,到底该如何选择?所以,古装戏往往都用一个虚构的故事,表达着一个借古鉴今的立意。这对于剧本创作来说,确实比现实题材好操作一些。

二、剧本结构的问题

现代戏剧本创作第一个大难题就是人物的塑造。

还拿《清水河畔》为例,一号人物是年轻的90后张天宇挂职当第一书记。这个人物形象不能完全虚构,因为现实生活是有人物原型的,是有第一书记这一人物形象。但这个人物形象又不能完全不虚构,如果把人物原型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那么又不是戏了,那是报告文学。所以这其中的度需要拿捏的特别准确。而古装戏则不一样了,你要写一个新上任的县令,估计能有几十种不一样的形象。因为古代的县令是什么样大家从来就没有见过更没有接触过,这就给创作者留下非常大的想象空间。但现实中第一书记则不然,估计很多观众在没看戏之前,脑海里就烙印着这一形象呢。正应了那句俗话:画鬼容易画人难。

我在创作这个剧本的时候,光是张天宇这个形象就反复思考了很久,最终找到了一个“起初带点私心,最后升华为甘愿无私奉献青春的党员干部”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尽量做到既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又是一个有着梦幻般色彩的人。既是一个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领导,又是一个比一般人思想境界高一层的大人物。既是一个有着小算盘的小年轻,又是一个有着大理想大格局的第一书记。

三、事件选择的问题

《清水河畔》里面讲述了草坪种植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祸患,长此以往,每年铲薄三公分的土地,十年二十年以后则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于是张天宇进行了停业整改,把草坪基地变成了鲜花基地。戏中的这个事件受到了很多专家和观众的质疑,“草坪改成种花,对环境污染差异不大啊。”对于这个问题,我冷静思考了很久。在我看来很合乎逻辑的草坪污染事件,为什么却得到大家的质疑。这又是现实题材所带来的难题。草坪,在大家的印象中是绿油油的一片,生机盎然,和污染根本扯不上任何关系。即使你剧作者再怎么解释里面的利害关系,再怎么强调对未来是一种隐患,观众脑海里面对于草坪先入为主、根深蒂固的印象是不可能的改变。那么,草坪这个事件就必须换掉。

换成什么样的事件呢?这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难题。这个事件需要给农村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带来丰厚的收益回报。而污染无非三个方面: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首先工业污染不可取,因为广州的农村早已严令禁止不能建造化工厂等重度污染企业。也许有人会说,还有一些小作坊小工厂啊,但是这又涉及一个新问题:张天宇最后要建设美丽乡村,要建花场,如果小作坊存在污染问题,则只要改善作坊的设备和排污系统即可,不存在被取缔,要不然又会造成新的剧本硬伤。于是工业污染不可用。再就是生活污染,但生活污染不可能带来丰厚的收益回报,所以也不可用。最后只能是农业污染了。经过多番的走访与调查考证,终于找到草菇养殖这一事件,既符合剧情的需要,又是真实存在的。现在回想起来,若是没有找到草菇养殖这一事件,估计至今这剧本还是搁置的。可见现实题材的基础事件必须是真实发生,不能胡扯,不能生编硬造。

再一个是剧中故事发生的时间也是需要做到非常严谨的,得经得住考证的。比如《清水河畔》里面,有几个重大事件的时间节点就需要仔细拿捏。老村长陈国强回家乡带领村民致富,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张天宇来当第一书记发生在2015年左右。两者之间刚好相隔了20年,这样陈国强默默奉献二十年的血泪史就有戏可挖,他之所以处处阻扰张天宇建设新农村,就是担心张天宇的改革把自己二十年的成果毁掉了。另外剧中还有一些细节,比如科学种植技术、村民民主议事厅的设立、文旅融合等等是发生在哪一年,这都需要进行考证,互相之间不能产生矛盾,不能产生含糊不清的交待。

最后,不得不說,现实题材虽然创作很受束缚,给创作者带来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难题,但是所起到的作用确实是不容小觑的。还拿《清水河畔》来说,在表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还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观众在观剧的同时,不知不觉就代入角色,置身剧情,从而在两个小时观剧获得娱乐的同时,明白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性,明白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深刻性。这比起单方面的新闻报道和标语宣传,更能走入人心。

现实题材的戏曲剧本创作,难能,更可贵。

猜你喜欢

剧本创作粤剧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The light of Cantonese Opera粤剧传唱洒暖阳
戏曲从哪里来
动画短片剧本的创作思路和方法
传统戏曲
如何传承粤剧表演的精髓及促进表演时代性探讨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微电影叙事中的平衡与戏剧性
粤传统 粤传承 粤剧戏服手艺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