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提琴的演奏风格与艺术魅力

2019-10-14孙琪翀

艺术大观 2019年20期
关键词:演奏风格艺术魅力大提琴

孙琪翀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带动,各国文化也在不断进行深入交流与融合,各类传达艺术文化的乐器也逐渐褪去了严格的国界标签,如作为西洋乐器的典型代表大提琴就在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大提琴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时代变迁,无论是在外形结构上,还是演奏技术方面都在不断改进与提高,如今的大提琴风格多样,能够展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被大众广泛接受与喜爱。本论文将就大提琴的演奏风格与艺术魅力展开详细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大提琴;演奏风格;艺术魅力

一、关于大提琴的简介与发展

大提琴最早起源于17世纪,是西洋重要乐器之一,在管弦乐队中扮演着重要的次中音或低音的角色,属于提琴家族中的下中音乐器,大提琴的音色浑厚丰满,性格开朗,有很强的感染力,尤其在演绎抒情的旋律时,能够深入地表达出深沉、复杂的情感,动人心弦,感人至深。与低音提琴配合演绎低音声部堪称完美,给人一种高级的尊贵感,故其在艺术领域享有“音乐贵妇”的美誉。

大提琴在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如今成了音乐艺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在17世纪末期,大提琴开始传入我国,当时仅在皇宫中大型的宴会上出现,所以当时大提琴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讲是一种罕见而又奢侈的乐器,直到20世纪后,特别是在经历了苏俄十月革命后,西方的很多音乐艺术家们来到了中国的北方城市,于是大提琴也逐渐进入了我国大众的视野,由于我国对于大提琴艺术的发展是以国外的艺术家们演奏与传入为主,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大提琴演奏活动都是基于别国的作品,如海顿、贝多芬、舒伯特等著名音乐家的作品,真正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大提琴作品少之又少。其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也随之不断进步,我国音乐家不断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有大批优秀的大提琴作品涌现,如中国杰出音乐家萧友梅先生中国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秋思》;还有后来马思聪创作的《内蒙组曲》《西藏組曲》如今在世界享有盛名,后被各大家所传唱演绎,并成为我国音乐教育领域的典型示范曲目。

二、大提琴的演奏风格与艺术魅力

大提琴的演奏风格与艺术魅力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丰富与发展,从我国音乐家开始创作大提琴作品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大提琴发展以及艺术风格大致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各具特色,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特点与具体国情。

(一)雏形阶段

从大提琴开始传入我国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几位典型的音乐艺术家创作了最早期的大提琴作品,如上文提到的萧友梅先生的《秋思》;马思聪的《内蒙组曲》;还有贺绿汀创作的《摇篮曲》等,这一时期是大提琴在我国发展的雏形阶段,这一时期的大提琴作品结构较为简单,但具有流畅的旋律,浓厚的民族风格,传达出一种爱国的强烈情感。以萧友梅先生的作品为例,创作手法简单利落,旋律简洁明快,易学易懂,无论是演奏技法方面,还是情感流露方面,都很容易让人理解,这也为大提琴在我国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发展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大提琴在我国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国家领导人对民族艺术发展尤为重视,于是音乐各大家敢于并勇于创新,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大提琴作品,其中不少作品被收录于中央音乐学院印刷的大提琴《中国作品集》刊物中,包括刘荣发作品《牧歌》;刘庄作品《抒情曲》;朱践耳作品《牧羊人》等。

总体来看,因为这一时期主要是配合当时的政治形势而创作的,所以大提琴发展阶段的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具有很强的歌颂性质,多数是借助作品来大众的情感,真正反映个人情感的作品几乎没有。光从一些作品的题目中也能看出创作者们的喜悦之情,如《节日的欢喜》《八月桂花遍地开》《幻想曲》等,而这时的大提琴也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那就是对快乐气氛的演绎,这也正使大提琴开朗的特性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反映出当时我国欣欣向荣的生活气象。

这一阶段大提琴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十年浩劫”期间,国家强烈反对崇洋媚外,对国外的文化也进行了极力地抵制,使得大提琴在我国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几乎很少有相关作品出现,但为了保证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各大院校的音乐教师对当时较为流行的革命主题曲,如《战地新歌》等进行大提琴改编,以使教学的顺利进行。随后,不少大提琴学者又将不少作品集体创作、改造,形成了一些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较高,并被大众一致认可的作品,如黄小龙创作的《哈萨克最听毛主席的话》,这一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很深的艺术感染力与广阔的艺术传播力,其后这一作品被正式改编为大提琴曲,采用了新疆的民歌与舞曲,使整个曲子独具民族特色,加以大提琴深刻、细腻地演绎,赋予了曲子欢乐向上的主题,表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

(三)新潮阶段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提琴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创作也逐步成熟、完善,无论是创作主题,还是演奏风格,都在大范围地扩宽,从最初的单一到多变,从叛逆到沉稳,这与社会背景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经过对大提琴的进一步理解与反思,创作者开始关注大众的现实生活,小到每一个生活细节,个人情感,极力摆脱之前所有的背景羁绊,思想包袱,这一创作思维也为大提琴的发展开启了新纪元,我国为促进大提琴交流与发展,也曾多次在上海举办大提琴作品音乐会,在音乐会上展示了大量的原创作品,反映出了大提琴不同的音乐风格,以及独特的演奏技法与创作思维。更有一些电视明星对大提琴进行了娱乐性的传播与带动,如大家熟知的欧阳娜娜,她在大提琴的演绎上有很大成就,通过对她的了解我们也会进一步认识大提琴。所以新潮期的大提琴带有明显的历史转折性和时代特征。可以总结出如下特点:作品取材丰富多样,除了结合大的社会背景之外,更加历史传说、神话故事、个人情感、生活感悟等融入其中,如《思绪的由远及近》这一作品就是创作者对自己外婆的回忆与追思,这样一类带有鲜明个人情感的作品让我们对音乐艺术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它可大可小,可以是属于国家的,也更是属于个人的。大提琴作品结合了当代音乐的诸多形式,从某一程度来说,也是现代音乐创作的一个缩影,通过大提琴这一乐器来表达一个人内心的独白,更加细致入微。这样的艺术发展既是对传统音乐的洗礼,又是对未来音乐发展的定位。除了作品题材的不断丰富之外,大提琴的演奏技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一般来讲,西洋乐器十分讲究把位和音准,换弓时要做到干净利索,声音要清晰,揉弦时的幅度不宜过大,而这样的做法对我国部分民族音乐的演绎将造成一定的限制,为保持我国民族音乐风格的特殊韵味,在对大提琴的演奏技法上我国学者也不断创新,以《思绪的由远及近》这一作品为例,大提琴的手法简练,声音灵动又不失美感,旋律清晰舒展,带有滑奏性地拨弦舒缓渐进,使整首曲目婉转而富有民族特色,对于大提琴新技法的渗入与融合,使得大提琴具有了新的音乐色彩,使我国艺术发展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关立红.谈对近现代中国大提琴作品风格及演奏的体会[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1):194-197.

[2]黄婷.浅谈大提琴与中国音乐文化的融合[J].音乐时空,2014(1):108-109.

[3]Huang Ling.大提琴在中国的发展及音乐创作的民族化历程[D].山东大学,2014.

[4]刘博军.中国大提琴作品的创作与阶段性演进轨迹初辨[D].中央音乐学院,2015.

[5]敖峥.浅论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民族化[J].中国音乐,2010(4):262-265,268.

[6]徐嘉瞳.浅谈大提琴的演奏技巧与运用[J].戏剧之家,2014(7):137.

猜你喜欢

演奏风格艺术魅力大提琴
大提琴之味
怀抱大提琴的男人
浅析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比较
试析《二泉映月》的特点及其演奏风格
浅谈梨园戏《郑元和》
《美丽人生》中的二元对立
漫谈河南豫剧的“哭戏”
试论动漫影片中色彩的艺术魅力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