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传统文化在民歌中的传承与发展
2019-10-14崔少博
摘要:民歌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历史比较悠久的一种。在民歌的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的许多传统文化也都通过民歌的形式,被记录了下来。本文通过分析民歌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解释了民歌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歌;傳承与发展
一、引言
民歌是众多音乐中最具有民族特性的一种,民歌往往与本民族的历史、创造、文化和习俗息息相关。在中国历史上,民歌流传的时间很长,传播的范围也很广。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独具自身特色的民歌。在古代,底层民众能够接触到的艺术资源非常有限,而民歌则深受底层劳动人的喜爱。民俗歌曲,底层人民劳动生活的反映,内容贴近生活,自然就被人民所喜爱。而这些民歌,基本上都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底层社会经久不衰,与民歌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借由民歌的传播性比较强的特点,传播的范围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发展。下文将以不同地区的民歌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二、民歌对爱国主义的传承
首先以湖南民歌为例。湖南民歌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是非常明显的。湖南民歌具体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包括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等。湖南在地理环境上属于丘陵,湖南民歌中的最具特色的就是山歌。湖南人还把山歌分为低腔、高腔和平腔三种。高腔的调值比较高,演唱者多为男性,演唱时也是使用假声。平腔的音调比较平缓,演唱者也是男性,但演唱时使用真声;低腔则非常优美,演唱者多是女性。湖南民歌是湖南人日常生活的写照,歌曲的内容多与爱情、节庆,农作有关,湖南民族众多,创作民歌的群体非常庞大,民歌在数量上自然就非常多,从而形成了湖南民歌,非常繁荣的局面。
湖南历史悠久,民歌的文化底蕴也很深厚,比如《楚辞》就收录了当时流行的一些民歌。湖南民歌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具体举例说明,比如《故障茶歌》的歌词“家家户户小背篓,背上蓝天来采茶:采不完的悄悄话,采不尽的笑哈哈”既展现了湖南农忙时的景象,又表现了湖南人热爱劳动生产的精神,这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还有歌曲《浏阳河》中,“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出来个毛主席,领导人民的解放”歌词里这即展示了湖南的地理环境,提到了浏阳河、湘江、湘潭县,又表达了得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喜悦,表达了湖南人民对领袖的感激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感恩、爱国这样的情感,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湖南民歌中还记录了大量的湖南民俗,这本身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总之,湖南民歌反映了湖南人民的历史文化、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湖南民歌可以说是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典范。
其次,以东北民歌为例。东北民歌的内容与东北人民的劳动生活密不可分,唱出了东北人民的生活状态,也唱出了东北人民的感情。东北民歌的时代特点非常鲜明,在历史上,东北经历了开拓、繁荣、被日寇占领以及新中国建立后的建设,这样几个历史时期。每个时期的民歌都有它的特点,比如在晚清,开拓东北的时期,民歌多与农作有关。再比如,日军侵占东北时,东北人民被迫做了亡国奴,被迫离开家乡,这激发了东北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感,创作了一首著名的民歌,《松花江上》。这首歌把东北人对于富饶的东北的爱、对残忍的日寇的恨、被迫离开家乡的悲,这些情感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东北民歌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农业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应该说,东北民歌把中国的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保留下来了,同时,也让传统文化得到了发展。
三、民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陕北的民歌中,包含着陕北人非常乐观的、坚韧的、崇尚自由的精神。这种精神,源于陕北人民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他们把这种自由的生活方式,通过民歌的方式表达了出来。此外,陕北民歌的演唱方式也是非常自由的,这也正是陕北人自由性格的一种表现。即使农牧生活非常劳累,陕北人的民歌中也都从来没有过对这种生活的抱怨。陕北人反而能够跳出这种困顿的现实,借由优美的旋律、朴实的歌词,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把他们那种自由的、乐观的精神都表达出来。比如陕北的一首民歌就唱道,“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陕北民歌中的核心的精神就是,即便再苦再累也要保持乐观,在艰难中也要不断奋斗。这正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非常积极的、乐观的奋斗精神。
四、结语
各地区的民歌,都或多或少的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民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保留和发展的作用。认识到民歌的重要性,可以促进现代人对历史的回顾,促进现代人关注传统文化,进而可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白冬芳.多元主体下音乐教育对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以山西民歌为例[J].艺术教育,2019(12):36-39.
[2].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推进全民正能量建设——山西忻州河曲民歌二人台南京汇报演出[J].江苏商论,2019(08):142.
[3]李萍.论民歌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J].文化产业,2019(11):24-25.
本项目为衡阳师范学院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科研专项项目:文化自信视阈下衡山北麓区域民歌的保护创新(17E16)阶段性成果;2020湖南省哲学评审委员会项目:音乐地理学视域下湘江流域民歌研究(xsp20ybc362)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崔少博,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