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长课文”核心教学内容的确定
2019-10-14刘辉
刘辉
摘要:教学长课文,需要优先解决核心教学内容问题。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要树立整体意识,聚焦语文要素,凸显文本特点,立足学情起点,挖掘和开发隐藏在课文内容中的核心教学内容,为有效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
关键词:长课文教学内容整体意识语文要素文本特点
学情起点
与其他版本的教材相比,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长课文的数量大大增加。这些长课文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教师不易确定其教学核心内容,容易落入“高耗低效”的泥淖。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王荣生老师说:“语文教师优先要解决的是教学内容问题,或者说,要解决教学方法问题,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入手处在教学内容的调整。”对于一篇课文尤其是长课文而言,字、词、句、篇,语言、修辞、逻辑、文学,可教的东西太多,而课堂教学是个常量,无法承载那么多内容。因此,教师除了教学识字学词、朗读背诵等常规内容外,还要精心选择课文涉及读写的某一点或某几点,将其确定为“例子”开展教学,从而为有效达成既定的目标服务。这特定的“点”,就是我们要挖掘和开发的、隐藏在课文内容中的核心教学内容。笔者以为,可以从整体意识、语文要素、文本特点和学情起点几个维度综合辨析和考量,对长课文的核心内容进行合理、准确而科学的取舍。本文以长课文《刷子李》为例,谈谈“四个维度”观照下核心教学内容的确定。
《刷子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培训用书)中被安排在五年级下册,是一篇精彩的写人文章,表现手法独特,人物形象鲜明,对于引导学生揣摩“人物描写方法”有较强的借鉴作用。从教学层面看,学生三年级一接触习作就会涉及写人,统编教材从四年级开始也安排了“人物描写”的习作训练,并渗透每个年级,可见其重要性。另外,长课文中写人的文章也较多,《刷子李》一课可教的东西较多,在同类课文中较有典型性,适合用于阐明教学内容确定的策略。
一、树立整体意识
整体性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特点。它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将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常用的学习方法或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统筹规划训练目标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内容或活动中”。由此,甄选教学内容时,教师必须以“全局”眼光,从语文要素的系统性和发展性出发,突出本节课在整个单元、整册书乃至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注意本课内容与前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注重教学目标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教学《刷子李》一课,需要先把它放在整个单元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要素训练序列中进行思考。《刷子李》所在的单元主题是“学习人物描写”。其实,从四年级下册开始,教材便有计划地安排“人物描写”的训练要素,该册第七单元的训练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到了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训练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第五单元的训练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训练主题是“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可以看出,对于“人物描写”这一语文要素的训练,教材是按照由易到难、螺旋发展的原则编排的。《刷子李》一课是整个训练序列的“中介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人物描写”有所认知,此阶段需要引领学生深入领会“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此外,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刷子李》一课所在的习作单元,是由“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几部分组成,体现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单元整体设计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统筹安排这些内容,将各部分有机融合,整体教学。
《刷子李》一课可挖掘的教学点非常丰富,但是由于被纳入习作单元,其文学性、主题性就需要暂时隐退,主要指向“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这一核心教学价值。有了这样的大处着眼、整体观照和“瞻前顾后”,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便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内容也会优质高效。
二、聚焦语文要素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序列化、递进式的要求,统编小学教材编者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提示单元重点语文要素,每篇课文后围绕语文要素设计练习题,“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这样的编排,为教师应该“教什么”指明了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拿到一篇课文不知教什么”“选择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的缺陷。可以说,语文要素已经规定了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由此出发筛选和确定核心教学内容,就避免了对课文进行面面俱到的分析。
《刷子李》所在单元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结合课后习题和“交流平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至少可以挖掘出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第一,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感受“刷子李”的“奇”;第二,组织学生探究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的心理变化,体会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这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都紧扣“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语文要素的无缝对接。
三、凸显文体特点
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表现方法和语言形式,宜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因此,研读教材时,教师必须从课文的文体特点出发,确定与此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刷子李》一课应将教学重点放在落实与习作相关的语文要素上,但教师也不能不关注文体特点。因为只有明确课文的文体,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表达意图,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正确的读写方法。
《刷子李》一课是一篇小说,主要是通過情节、环境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在“人物”“情节”“环境”三大要素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一波三折”的情节是本文值得称道的地方,也是它被编者选入教材的重要原因。由此,教师需明确:引导学生抓住作者对“刷子李”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感受人物的“奇”,是对人物形象的品悟;探究曹小三观察师傅刷墙时的心理变化,既指向人物描写方法,又涉及小说“一波三折”的情节变化。围绕这两个方面,教师可以细化教学内容,梳理出两组讨论话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刷子李的‘奇?作者是如何表现的?”“课文哪几处描写体现了曹小三的出乎意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以此展开教学,就能很好地体现课文的文体特点,实现长课文的教学价值。
四、立足学情起点
教学内容的建构,必须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了解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刷子李》一课,可教的内容很多,从学情角度审视,“字词新词”“内容理解”是常规的学习内容,不应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一波三折的叙事结构”虽然是本文的显著特点,但很多成年人想要熟练运用都比较困难,何况五年级的学生。遵循“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留到以后再讲”的原则,在引导学生体会曹小三心理变化时初步渗透这种叙事结构即可,不应纠缠过多;感悟“幽默传神、洋溢着浓郁天津味的语言特色”,难度也较大,不宜作为教学内容。
再来看本课“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的运用”这两个知识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引导学生揣摩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教学内容。《刷子李》一课中,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鲜活、生动。此外,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文中还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刷子李”的大胆自信与心细如发的对比、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半信半疑的心理变化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的对比,都从侧面体现了“刷子李”是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以上两点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一旦掌握,对今后的阅读和习作无疑大有裨益,理应成为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综合以上分析,对于《刷子李》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模模糊糊一大片”的文本内容中尝试确定出这样“清清楚楚的一条线”:以“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为核心教学内容;抓住细节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探究曹小三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感悟侧面烘托人物特点的写法。
当然,长课文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维度不止上述几个方面。只要我们站在课程的高度,立足儿童发展,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就一定能发掘出隐藏在课文中的可操作的核心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陈先云.课程观引领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9(3).
[2] 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