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龙潭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浅谈
2019-10-14韦学锋
韦学锋
摘要:在现代社会环境治理体系中,饮用水源地保护是重要的内容,针对水库的基本情况,分析水源地保护问题,是提升水源地综合治理水平的关键。本文立足南宁市龙潭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实际情况,探寻有效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南宁;龙潭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
一、水库概况
龙潭水库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河系郁江支流龙潭河的上游,坝址距南宁市区10km。于1957年10月兴建,1958年竣工,坝址以上集雨面积75.94km?,总库容1380万m?,有效库容902万m?,水面面积127公顷。水库原设计定位是农业灌溉,随着灌区农田逐渐被征收,变成为市区,灌区萎缩,现转变为以城镇供水为主、兼顾灌溉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2014年被列为南宁市三津水厂应急水源,2015年龙潭水库至三津水厂供水渠道改造开工建设。广西区政府以(桂政函﹝2014﹞65号)批复了南宁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龙潭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水域范围:取水口为中心、半径 500 m范围内的水库水域。陆域范围:取水口为中心、半径 500 m范围内的陆域。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水库正常水位线以下全部水域,以及西南面入库支流从其入库口上溯 3000 m的水域,一级保护区水域除外。陆域范围:水库正常水位线以外、径向距离为不小于 2000 m范围内的汇水区陆域,水库大坝以下不小于1000m范围内的陆域,西南面入库支流两岸纵深不小于 1000 m的陆域。一级保护区陆域除外。
二、污染源情况
据检测数据,库中水质2015年~2016年为地表水Ⅲ类标准,不满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要求,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地表污染源,包括点源、面源、内源等污染源,本水库水存在少量点源污染和部分面源污染。其流域范围建成区面积相对较小,有少量漏排污水和生活垃圾,集雨范围内有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林、村庄和农田等面源污染源。
(一)面源污染
调查发现龙潭水库西北角有在较多鱼塘,该处鱼塘共17个,总面积约5万m?。鱼塘养殖造成水质富营养化,产生大量水藻,污染水质。生活污水集雨区内有村庄、农田、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有 14个村庄,分别为那杜、郭村、同兴、华香、那匹、那汪、木村、攀村、陆村、那桥、周屋、那坛、绿坛和那审,总人口约为7560人,面积约为124万㎡,产生生活污水总量约34万m?/年,没有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部分污染源经过入库支流进入水库,对水质造成污染。集雨区速生桉种植面积占总集雨区面积的65%。
(二)养殖污染
据统计集雨范围内的农田约有9100亩,种植种类有水稻、玉米、蔬菜等。鱼塘109个,面积约230亩。农田产生的退水直接排入支流。农田的污染主要是耕作过程施放化肥、喷撒农药等,降雨和灌溉时经地表径流、农田排水等途径进入环境水体,造成污染。
三、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策略及措施
2017年,南宁市环保局、南宁市水利局、江南区政府、西乡塘区政府、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市水政监察支队、南宁市龙潭水库管理所等多部门联合对龙潭水库集雨区内养殖场进行关闭和搬迁,库汊拦坝的拆除。共清除了6家养鸭场、4家养猪场和1家养猴场,拆除库汊拦坝17处,共拆除土石方工程量合计为13.58万m?。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
但要想近期实现水源水质100%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入库支流旱季无污水进入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违章建筑清拆率100%;水源预警与应急体系基本建立;水库内集雨范围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远期目标,逐步完善水库保护工程建设,水源地流域内建成区实现污水治理,确保水库无污水排入;全面建立水源预警与应急体系;基本实现水库集雨范围内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还需结合本水库水源地安全状况,针对已经或者可能存在的问题隐患,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治理经验,从强化截污与生态修复,控制污染源头,改善水库水体控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管理体系、各方参与机制、监督机制、加强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集思广益,制定全面,多角度的供水水源的安全策略与保障措施。
(一)源头治理,减少源头污染源负荷
1.根据《水源保护区限制和禁止类产业名录》,在水源保护区大力扶持发展低耗水、低污染的环保产业,适度发展生态绿色农业。依法逐步关停保护区内排污量较大的畜牧养殖场,小型养殖场要求调整其排水方式,进行截污处理,采取废水回用、综合利用等方式减少排放量。
2.严格环境准入,在水源保护区不得规划余泥渣土场、涉水污染项目,新建项目不得向饮用水源地直接或间接排污,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一旦出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水环境利益要求相冲突时,必须优先考虑环境利益的要求并限制对水源地保护区有影响的行为。更好地体现“生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的至高地位”的思想。
3.土地有序轉移,逐步削减存量污染。
通过新村农村建设、生态园区建设、土地流转等措施,在水源保护区积极发展以低碳产业、低碳社区、低碳生活为特色的生态村。水源保护区内逐步实现退果还林。
4.为保障水源地安全管理,各级政府应完成水源管理范围土地征转工作并将土地移交水源地管理部门。
5.指导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合理有序使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新型的生物肥料、缓释肥料和有机肥;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将农药使用水平控制在最低水平。逐步实现清洁生产,向生态农业转型。
6.加强水源保护区垃圾管理,确保垃圾入箱,及时收运。及时清理临近水源保护区的渣土、杂物、建筑垃圾、危险废弃物。
7.研究制定水源保护生态环境激励补偿制度,调动水源保护区生态的积极性。
(二)水库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1.在线检测系统主要由取水单元、预处理单元、水质监测分析单元、控制单元、通讯单元、辅助单元、远程监控单元等部分组成。检测指标包括水温、浊度、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溶解氧,总有机碳(TOC)、总氮和总磷等。
2. 入库支流水质在线检测系统。在入库支流河口上游建立在线检测断面,对河流进行在线水质检测,检测内容为总磷、总氮、氨氮、COD、SS、流量。如主要指标发生超标,则马上启动河口截污闸,避免污染源入库。
(三)生态修复,改善水库水体生态环境
1.入库支流生态修复
为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南宁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二级保护区的水质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支流入库水质需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旱季污水及高浓度雨季混流水被截流处理的前提下,针对含轻微污染物的低浓度混流水,可采用生态处理措施提升支流入库水质。
2.库周生态修复
为降低周边污染源对水源地的潜在威胁,发动大自然的生态修复和自净能力,缓解水源地的环境压力,在水库周边建设生态缓冲林带和消涨带生态修复等库周生态修复措施。生态缓冲林带主要是指通过在水库周边栽种本地品种的草、灌、林结合带,对可能对水库水质造成影响的面源污染源(农药、化肥、垃圾等)和泥沙进行拦截和削减,从而达到水质保护的目的。
3.库内生态修复
自建库后,没有进行过底泥清淤。近年来,水库上游经济快速发展,外源污染加剧,在水库底泥中,尤其是表层底泥,其有机质和总氮含量非常高,给水库水体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水库底层水质超标就是由厌氧条件下沉积物中污染物的释放所致。因此,进行水库底泥清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水库水质。
(四)加大宣传,全社会参与
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宣传范围。
(五)技术开拓,研发推广水处理技术
通过政策倾斜,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水处理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产学研,推广减排、节水、水污染治理及循环利用等适用技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南宁市龙潭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源头治理,可以提升水源地保护综合水平,实现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效果,提升综合环保水平。
参考文献:
[1]熊善高,秦昌波,于雷,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的生态空间划定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8,38 (22):7899-7911.
[2]黄惠佳.广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安全对策[J].广西水利水电,2018 (2):32-34.
[3]曾志康,谢国雪,黄启厅,等.面向水源地保护的地块尺度桉樹遥感识别方法研究[J].热带农业工程,2018,42 (2):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