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有效性探讨
2019-10-14李金杰
李金杰
摘 要:随着当前新课改的发展与推进,我国的教育教学事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局面。特别是在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保证个人的教学效率看得极为重要,且在应用不同的方法与创新理念对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完善与优化。本文旨在通过这一方法体现《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突出《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
关键词:《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方法应用
研究将针对目前职业院校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且会从“有效性”的角度出发,论述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中的正确应用原则。就现阶段职业院校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堂教学工作而言,虽然整体发展态势呈向好向上的趋势,但是其中依然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如,教师在设计导学内容的时候无法有效导入新课,进而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感到迷茫;教师在面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抽象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不能对学生进行形象化的分析与研讨,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思维长期固化;教师在应用全新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理念对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时,对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不能做到有效的简化与归结。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将提出以下策略。
一、设计导学内容,关注新课导入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其进行知识的培养与引导。特别是在进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堂教学的时候,通过兴趣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全新的理解与认知,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课的时候迅速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
例如:教师首先可以结合实验教学的方法对新课进行导入。如,在教学电磁感应知识的时候,教师不要让学生直接对磁生电的过程进行观察,且不要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学生进行磁生电的知识教学。在这一背景下,学生无法有效的理解电磁感应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原理,且无法对电磁感应的整个实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在此,教师可以利用一个闭合线圈接入到电流表中,然后用一块磁铁不断靠近回路,以此让学生对电流表的指针进行观察。此时,学生会看到电流表指针在不断的运动,且可以明白磁生电的过程和原理,进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电磁感应的知识。其次,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新课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然后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该问题的了解深度会不断提升,且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效果也会不断的进步。而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需要选择符合课堂教学理念的、体现课堂教学核心的、突出课堂教学特色的内容对其进行创设和研究。
二、通过类比分析,消除抽象困顿
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教师和学生往往会因为一些较难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内容而感到困惑。教师的困惑在于无法对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与引导,而学生的困惑在于无法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正确的应用。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将结合日常教学的模式,通过类比分析的措施,消除学生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知识学习困顿。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电流产生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电位”的教学。这一知识点是电流产生这个知识板块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整个教学板块中最为抽象的内容。如果学生能够将“电位”这一内容作出深入且全面的了解,那么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必然会更加轻松。在此,教师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对其进行解释,以此提升该知识点的形象性。如,教师可以將之作为一种“水位”对学生进行讲解,在观察河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河段水流飞快,而一些河段水流非常缓慢,甚至有些地方水流无法用肉眼察觉。这一差异性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水位的高低以及地势的走势决定的。而在“电位”中,同一电路中存在的不同电流差,就像是水流因为地势的原因而发生流速变化是一样的道理。当教师讲解清楚这一内容之后,学生便可以对这一抽象性的知识作出形象化的理解,且可以加深对这一知识内容的学习印象。
三、采用全新思维,简化教学难点
教师在开展《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堂教学工作的时候,切不可应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而是要结合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与发展。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带动课堂教学的质量和综合水平。另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将难点知识转化为简单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与引导作用。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知识内容讲解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简单的表述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路。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不论在哪一节点中,流入的电流与留出的电流都是相等的。而且流入的电流总值和留出的电流总值也是相等的。然后,教师可以将不同节点进行连接,然后接通电路,让电流流入到其中,并且通过相关设备仪器记录电流流入与留出的数据,然后让学生对其进行计算。最后,学生必然可以得出流入电流与留出电流总和相等的定律。通过这一方法对学生开展《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堂教学工作,不仅让学生在动脑的过程中实现了动手操作的目的,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敏捷程度,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课堂学习问题。
综上所述,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追求与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目标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偏差。但是究其根本,学生和教师对学习与教学工作的认知与理解,以及对最终目标的建设和达成是始终一致的。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应用新课改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建立起高效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规律。
参考文献
[1] 解伟增.优化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6(07):66-67.
[2] 居彤.基于混合学习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微课设计研究[J].电子制作,2016(12):55.
[3] 韦国期.浅谈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电子制作,2016(Z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