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焦虑情绪干预效果的元分析
2019-10-14陈子超李言
陈子超 李言
摘 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研究方法,系统评价体育锻炼对我国大学生焦虑情绪干预效果,并提供更有效、更科学调整大学生焦虑的体育锻炼干预理论依据。指标:根据学术界对焦虑状态评价指标的研究,本文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TA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CL-90)症状自评量表等得分结果指标进行研究,对有关体育锻炼对焦虑情绪影响的文章进行数据处理,检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焦虑情绪控制的效果。结果:1)纳入本研究的文献敏感性整体较低,研究结果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2)体育锻炼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效应量达到大效应量(RCT:d=-1.36,SCCS:d=-1.19),且都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体育锻炼;焦虑;大学生
前 言
心理健康是影响大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焦虑在大学生中非常普遍,焦虑的持续积累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长期处于该消极状态下会出现惊恐发作、情绪性失眠、 紧张、神经质性格、考试综合症,严重者还可能出现睡眠障碍、精神障碍等。这些心理问题的爆发,所导致的学业成绩下降和药物滥用问题增多会促使大学生学习生涯中断的概率上升。为了对大学生焦虑情绪进行有效改善和分析,本研究查阅和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在发达国家当中,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已建立良好关系,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体育锻炼对其产生有益的影响,并且大量研究建议采用体育锻炼作为传统治疗焦虑症状的干预手段。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文献搜索
通过CNKI 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检索系统、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检索与本研究内容相关的中文文献。检索周期为1995年1月1日—2019年5月1日。根据第一关键词“体育锻炼”和“运动”与第二关键词“焦虑”分别进行题目检索,再通过各种专项运动(太极拳、健美操、篮球、瑜珈等)与第二关键词“焦虑”进行题目检索,共得中文文献1186篇,阅读文献标题和摘要后,初步排除与本研究不符的文章得到中文文献共79篇。再阅读全文排除数据不完整、数据重复、只存在变化量值、样本含量过少、非研究我国大学生以及重复发表文献,最终获得满足元分析标准的研究有 25 项 ,包括学术核心期刊论文( 12篇) 、学术普通期刊论文( 13篇)。25项研究中含 51个独立样本的效应值,共2689名被试对象,各独立样本的被试对象规模在6—245之间。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的标准
1.2.1 文献纳入标准:(1)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2)研究我国大学生焦虑情绪;(3)文献研究方式包含:实验组与干预组、同等条件下锻炼与非锻炼组比较、实验组前后比较;(4)必须采用通用焦虑测量工具SAS、STAI、SCL-90量表;(5)相关变量包括: 锻炼时间、频率、周期、强度、运动量、每次运动时间、文献质量、干预项目类型。
1.2.2 文献排除标准:(1)未公开发表的期刊(硕士、博士毕业论文)(2)非随机对照研究、独立样本重复研究、数据集的多次分析、基于描述为主的会议摘要、综述、经验总结和个案报道及质性研究。(3)实验研究中,运动干预小于4周的发表文献。
2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的分析
2.1 整体效应检验
对纳入的RCT文献和SCCS文献分别进行整体效应检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对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RCT文献总效应量为-1.36,95%的置信区间为(-1.84,-0.89),异质性检验I2=93.8%,p=0.000, 小于0.05,具有不可忽略的异质性,并具有统计学意义;SCCS文献总效应量为-1.19,95%的置信区间为(-1.51,-0.87),异质性检验I2=91.7%,p=0.000,小于0.05,具有不可忽略的异质性,并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测量类型SCL-90在SCCS试验中总效应量为-0.808,是大效应量,95%的置信区间(-1.04,-0.58),异质性检验I2=39.3%,p=0.176, 大于0.05,异质性可忽略,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偏倚性检验
由于实验指标均属于连续性变量,采用egger检验法进行发表偏倚的检验较为准确。由表3可知,RCT实验中指标P=0.001,小于0.05,数据发表了偏倚;SCCS中指标P=0.377,大于0.05,未发表偏倚,说明该研究结果比较稳定。将RCT与SCCS的研究进行综合,并进行偏倚检验,试验指标P=0.002小于0.05,数据发生了偏倚,将其进行剪补法,剪补后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与分析
本研究对纳入的15篇RCT文献和10篇SCCS文献通过Cochrane的ReviewManager5.3和NOS评分量表进行质量评估和Meta分析的敏感性与偏倚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纳入研究的文献稳定性和可靠性都较高。本研究整体效应检验显示,RCT的合并效应量(d=-1.36),SCCS的合并效应量(d=-1.19),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充分证实了体育锻炼能显著改善大学生焦虑水平。在RCT试验中不同量表测量下各文献的效应值差异大,其中朱风书的SCL-90量表测量的效应值呈现正态分布,可能由于低强度实验导致;特别说明的是SAS测量纳入本文研究的文献较多,STAI数据较少不进行RCT试验;在试验中我们分别对SAS、SCL-90量表进行整体性分析,SCL-90量表的效應量为-0.395,为小效应量,可能是由于样本数据较少导致。在SCCS实验中,多组数据呈梯度队形,是由于单篇文献多组样本数据导致,其中是研究不同体育项目对焦虑的干预效果。本研究对RTC试验数据和SCCS试验数据进行偏倚性分析,其结果表明前者发生了偏移,而后者未发生偏移,进而采用剪补法对数据进行综合性偏倚分析,其结果表明数据依旧发生了偏倚。
本研究的不足与局限:首先,某些分析样本量的不足,样本量的大小决定检验效果,所得出的结论要依靠后期样本量的增加才能弥补论证的强度。其次,元分析解决问题是要依靠长期积累的文献,有些研究才发展研究对象类型未统一,由于纳入本文的研究人群男、女的单项数据存在缺失,未将男女的数据单独做比较后期要进行分类,未来要加入,以便于寻找更佳科学的研究成果。因此,依靠多次元分析才能为大学生焦虑情绪通过体育锻炼调整提供更具科学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Guyatt G H,Oxman A D,Vist G E,et al. GRADE: an emer-ging consensus on quality of evidence and strength of recommendations[J].BMJ,2008,36( 7) : 924-926.
[2] Higgins Jpt,Green S. 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M].The Cochrane,2011,( 5) : 20.
作者简介:陈子超(1980-),男,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运动康复,休闲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