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情境创设与运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2019-10-14鲁娟利
鲁娟利
数学活动离不开数学情境,数学情境驱动数学活动,它是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合作学习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样也离不开数学情境的支撑和驱动。纵观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实际,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研究和解决,以便更好地优化数学情境的创设和运用。
一是忽视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内在有机关系。自主学习是一种自觉、独立、主动的学习方式,要求自己对自己负责,在学习情境中要做到自我的定向、自我的监控以及自我调节与自我评价,这与我们习惯的被动学习是恰好相反的。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是以情境问题为导向,通过主动探索、发掘、发现的方法来学习不同的技能和知识,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是相对立的。以各个学习小组为依托是合作学习的一大特点,此外,合作学习还强调以群体的分工、合作为特征来开展情境学习,这与传统的独立教学也是截然相反的。
三种学习方式主张的是不同的情境学习侧重点,但在实际学习情境里,这三种学习方式更多的是互相支撑、互相支持、互相补充的一种关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首先,我们会鼓励我们的学生主动走进具体的数学情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和发现的问题,我们鼓励每个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性学习;如果学生经过个体研究还是不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消除疑惑,那么就要进行集体合作或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一直到学生们都已走出情境,把问题很好地解决了。
二是学习活动单设计的不科学影响合作学习的成效。斯霞老师生前多次讲过:“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目前,导致合作学习情境创建和运用成效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活动单的科学性出现了问题:或者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或者过分强调了教学的预设性,忽视了问题的生成性;或者过分强调了知识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或者过分强调了学科本位的设计,忽视了课程资源的整合;或者过分强调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
可以说,科学设计学习活动单是合作学习情境创设和运用取得成功的预见性战略和前瞻性工作,需要我们老师一要牢固树立“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角色意识,着重考虑如何做好学生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激励者和参与者;二要树立问题意识,结合课标和学情,深入研读教材,对合作学习的学习活动单情境问题任务的提出、讨论、解决、评价等要素进行全面设计;三是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服务准备;四要树立互动意识,设计构建合作学习的互动情境和交流平台。
三是视小组讨论等同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离不开问题情境,它的科学载体和有效形式之一是讨论式合作学习,但是不能把小组讨论等同于合作学习。我们说,小组讨论是在同一班级里,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对某一内容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实施自我教育,以达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的目的。合作学习是引导学生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或者班级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学生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效益。
从它们的定义可以看出,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的辩证关系: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策略,而小组讨论是一种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的载体和形式包括小组讨论,而小组讨论是提升合作学习品质的有效手段;两者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我们老师创设和运用积极的学习情境并加以有效组织、掌控、参与和指导。如果把小组讨论简单而片面地理解并等同于合作学习,久而久之,就会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步入情境定势、内容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兴趣锐减、活力枯竭、思维凝滞的歧途。
四是缺乏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听课评课活动中也发现,一些同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误以为只要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让4~6名学生围坐在一起组成学习小组,然后分头开展的学习活动,就是合作学习。但是,笔者以为,仅仅完成学习小组组建,不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技能的指导和培养,这样的合作学习肯定是形似神非、浅尝辄止的。
我想,即使是分组式的合作学习,它的目的也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运用合作学习能力,使他们人人在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学得生动、活泼,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这六个方面:第一,仔细思考,畅所欲言,用清晰的思路和清楚的语言把自己在探索过程中的发现勇敢地讲出来,在组内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规则一般是由弱者先发言,然后强者进行必要的补充;第二,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和意见十分必要,因为从别人的语言中我们能够得到很多启发,获得更多的、有益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因此我们要养成一个组员发言,组内的其他成员要仔细聆听的习惯;第三,要有敢于质疑,敢于反驳的精神,擅于聽出其他人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用合适的方式把自己的个人观点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第四,在其他人的结论的基础上能够进行较为准确、完善的修改,学会及时更正和补充。第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开放、平和的心态,做到求同存异;第六,要有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的机制,通过会议及时了解小组的工作进展情况,对小组长的工作进行必要的鼓励,互相交流经验,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五是认为合作学习次数越多越好。当前,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之一。但个别教师一上课,特别一上公开课、研讨课,就打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学生摆上主体地位”的幌子,全身隐退,时不时就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动不动就让学生讨论交流,结果一堂课学习情境换来换去,合作学习三四次、五六次,导致学生们人人“忙匆匆”、个个“乱轰轰”。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样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学生进行情境讨论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应该做好参与者和观察者的角色工作,主动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高效讨论和交流,以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的资料,等到小组汇报的时候,便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面对学生们不同的思路和方式方法,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自我完善的时间和机会,不要盲目地用一种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该如何去做。合作学习不只是问题情境的外在表现形式,更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质。因此,作为老师,要善于把握良好的契机,选择有合作学习必要、有一定价值的问题情境,用心设计合作学习情境的呈现方式和推进方法等,准确把握三个方面,首先是在选择解题时,遇到大家期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的时候;其次是操作验证时,需要推理验证新的知识点、发展培养新的能力的时候;第三是学生意见不统一且有争论时,一定要组织好合作学习。一堂课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以1~2次为最佳。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深化对以上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五个普遍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我们老师有效规避失误和积极改进教学,提升数学情境的创设能力和运用水平,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武功县普集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