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家”系列谈真人秀节目拍摄
2019-10-14郑亦然
郑亦然
〔摘 要〕作者以自己指导参与拍摄制作的《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我家小两口》系列观察类真人秀节目为例,谈了自己对观察类真人秀的拍摄思考。
〔关键词〕观察类;真人秀;思考
真人秀节目的说法最早是由国外传到国内,其发展、渊源、类型、形态等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已经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和探讨,在此不再展开做更多的阐述。严格地说,真人秀节目在国内的兴起和逐渐成熟是从2012年开始,在这几年的时间里,真人秀节目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根据受众的心理和观看体验做各种尝试。笔者从业二十年,常年在电视台的一线工作,接触和拍摄过大大小小各种不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本文将围绕近两年兴起的观察类真人秀,以笔者所从事的摄制工作的角度进行着重介绍和阐述。
一、关于“观察”类真人秀的几个问题
老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电视工作从业者来说,除了硬件等技术层面范畴以外,更多的工作是围绕艺术创作来进行的。具体到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制作,不同的节目团队,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思考和理解,或者说是不同的切入点和阐述风格。从2018年初至今,笔者作为摄像指导连续参与拍摄制作了《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我家小两口》系列观察类真人秀节目,在这里,笔者就此系列节目为例,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几个核心概念。
1.何为“观察”
观察,汉语词典的基本解释为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其具体含义更加明确: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思考,即观察不止是视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而且觀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称之为知觉的高级形式。(《周礼·地官·司谏》:“司谏,掌纠万民之德而劝之朋友,正其行而强之道艺,巡问而观察之。”《后汉书·应劭传》:“虽未足纲纪国体,宣洽时雍,庶几观察,增阐圣听。”)从字面的详细解释我们得知,观和察,既是两种相对独立的主观活动,又是联系紧密的连带思维。具体结合到节目的制作上来说,导演的创作维度,摄像机画面成像的角度,便是创作团队有意识、有目的的引领观众所做的“观”,而节目受众在观看节目后所引起的心理活动,也就是“察”,则是一个节目的核心,也可以说是一个节目的生命力所在。(当然,涉及真人秀节目制作的“观察”还有很多其他范畴的解释,在这里不做更多篇幅的展开)首先明确了这个概念,接下来就是研究如何把“观察”和“真人秀”结合起来的问题。
2.“观察”与“真人秀”的结合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业内争论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必须要提前阐述清楚,那就是“真人”与“秀”的关系。真人秀这三个字拆分开来解释,真的手段是纪实,人的核心是人性、人格,这两点得到了业内普遍的认可。但是在“秀”的阐述和理解上,业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歧意见:一派认为真人秀的重点是真人,秀只是表现手段和方式;另一派则认为作为消费受众的产品,秀更加容易吸引观众的认可度。这两种观点都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并且在市场上所呈现的各类真人秀节目来看,体现这两种观点的节目都有非常成功的例子,似乎也无法判断熟好熟劣。从笔者的角度来看,这似乎就是金庸先生笔下的华山派,剑宗和气宗到底谁更好的问题一样。个人观点,最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成功。邓小平同志说过:“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从节目制作的角度来说,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脱离了核心人性的表达,人格没有突出,那这个节目就可以说是失败的节目。
3.怎么“观察”
怎么“观察”?落实到拍摄方面,可以说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是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从拍摄《我家那小子》第一季开始,笔者就和导演组有过多次深入沟通和探讨,经过不断的尝试和磨合,基本摸索出一套符合近两年观察类真人秀节目要求的拍摄模式,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做详细的阐述。
(1)情绪的捕捉和表达
前面我们提到,一个节目真正打动观众的就是人性的展示和自然流露。作为真人秀节目,人性部分的缺失将会使节目寡然无味。哭和笑是人类情绪真实和自然的表达方式,无论是节目中的主人公抑或是电视机前的观众,情绪的流露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对于一名摄像师来说,情绪的捕捉是一门学问。这不是简单的技术能力可以解决的问题。之前说过,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对于一件事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对于摄像师来说,同一个拍摄对象,也会有个人风格的区分。在这里需要强调两个问题:一是要尽量做到相对客观的记录和表达,千万不能因为个人的情感投入而做出误导观众和嘉宾的行为。二是要做到互而不动。这是摄像师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要求,大多数的摄像师基本都符合这两点要求。在这里举一个失败的例子,嘉宾开车驶出高速路突然发现没有现金缴费,又无法用手机支付。这时候戏剧点出现了,作为一名观众,你会不由自主地连带思考,如果是我会怎么处理呢?节目中的嘉宾又将如何摆脱眼前的窘境呢?聪明的嘉宾直接开口问同车的跟拍摄像借钱,而“老实”的摄像上当了,帮助嘉宾解决了问题。然而就是这个举动,导致节目内容和戏剧张力极大地损失。所以说,互而不动,很多时候是对摄像师综合能力的考验。有句话说,一名好的摄像师,可以成为一名好的导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另一方面,如何用合适的画面来表达情绪更是一门需要研究的功课。《我家那小子》第一集中,嘉宾朱雨辰和朋友聚会后,大家相继离开,忽然感到极度的寂寞和失落,并失声痛哭。这样的情绪要用什么样画面来表达呢?正当空境摄像师思考这个问题时,拍摄地北京下起了初春的雪。相信大家都可以猜到,最后节目中呈现的画面:萧瑟的院落、昏暗的路灯、寂寂落下的雪花、最后是一扇独亮的窗口。前面几幅画面贴合了主人公当下的情绪,但最后的窗口又点燃了心中的火花,给人以勇气和力量。所以说,如何用合适的画面来表达情绪,需要每一位从业者细细研究。
(2)抓大放小
从观察类真人秀节目来说,尽可能不去打扰和影响被拍摄对象是一个基本要求。尽可能让主人公忽略身边和附近的摄像机,做到最为自然的情绪流露和释放。对于摄像师来说,这里就会遇到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也是大部分摄像师遇到过的问题。到底与被拍摄对象保持多远的距离才是最合适的?美国科学家做过一项调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公众距离是3.7米以上。而1.2米到3.7米之間则被称为社交距离,表示你已经引起了对方足够的关注。这么说是否清晰呢?当然不是,在真人秀节目的拍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在具体的拍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拍摄对象,不同的环境,距离是灵活机动掌握的。总的原则就是抓大放小。首先要确保两者之间的距离不会过度打扰被拍摄对象,保证情绪的流畅和自然。有的人会问,那如果距离过远,丢失了细节怎么办?没错,在实际拍摄中确实会发生这种情况。有几个应对的方法可以供大家参考。一是要有对事物动态预判的能力,在人物和环境即将发生相关联的戏剧点时,摄像师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及时用镜头捕捉和交代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情绪点。这一点对于很多刚入行的新人来说,需要不断在实际工作中磨练,积累经验。二是可以利用时间差来弥补相关的画面缺失。在被拍摄对象抵达前或者离开后相应场景时,摄像师可以提前或者延后拍摄相对应的画面,再通过后期处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现在的真人秀节目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拍摄技巧。
二、关于拍摄的几个思考
1.与时俱进,加强学习
随着真人秀节目的推陈出新,节目形式也是五花八门。这就要求摄像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节目类型和形态,随时调整拍摄模式和风格。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体会、总结,再加以灵活运用,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节目制作需求,才能拍摄出更加精美的节目呈现给观众。
《论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种不同种类和特点的摄像机就是我们的器。时代的快速发展,数码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更加频繁。除了画面质量不断提升以外,摄像机也在轻便、灵活、稳定等方面有了巨大的变化,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来形容似乎都不为过。
作为一名摄像师,一定要在这两个方面做到与时俱进,一定要加强学习,丰富理论,注重实践,做到两条腿走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成为时代的弃儿。
2.要树立成本意识
可能有些人会奇怪,一名摄像师为什么要树立成本意识?在此,笔者认为,不管是作为摄像师,还是其他岗位的同事,都应该树立成本意识。在这里,我们不说过多篇幅的理论,用一个简单的数据来说明。我们知道,现在的节目生产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资成本,其中设备的使用数量就包含其中。以“我家”系列节目监控机位的使用情况来举例说明,第一季节目拍摄时,由于对拍摄场地的预估不够清晰,导致部分机器出现闲置的情况,造成一定的浪费。根据这一情况,节目组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调整了部分拍摄方案,为台里节约了9%的费用。从这个数据得知,树立成本意识,对于摄像师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在保证节目质量的基础上,做到合理分布,不断优化,持续探寻更加适合节目的拍摄模式。
结 语
随着《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我家小两口》系列节目的持续热播,观察类真人秀节目也正式进入3.0时代。情感其实一直都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作为一个以情感为切入点的系列节目,把生活中最真实的你我呈现给观众,是原诉求也是指引的方向。最后用节目的主题与各位分享,那就是:追寻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