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警培训中的跨文化交流研究

2019-10-14杜茜

决策探索 2019年18期

杜茜

【摘要】外警培训是国家整体外交和国际警务合作组成部分之一,可以增进国际友好力量,也是外警工作的实际需要。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外警的培训工作是促进沿线各国警务合作的重要推力。但由于跨文化障碍的存在,外警培训难免会遇到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使得培训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冲突。这就需要我们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组建“高质量”的翻译队伍,开展“全方位”的友好工作。

【关键词】“一带一路”;外警培训;垮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是中国及周边相关国家形成的区域合作平台。外警培训就是在这个平台上为了服务国家安全战略、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服务国际执法合作而形成的。中国警方就外警培训与周边国家多次交流,现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安全基础。外警培训不仅有利于促进各国的经济增长,更能促进各国和平发展和文化文明的交流。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流

随着经济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跨地域、跨文化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有助于自我和社会的开放,也有利于实现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共同发展进步。但是,文化上的差异会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有的时候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不仅会阻碍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更会影响双方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因此,对跨文化交流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外警培训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需要沿线各国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并加强警务合作。由于“一带一路”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人员交往和经济合作更加频繁,同时各类违法犯罪的案件也越来越多。因此,各国之间开展强有力的警务合作变得日趋重要。作为国际警务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外警培训也变得尤为重要。外警培训不仅能提高各国的警务能力,更能针对国与国之间经济等领域的犯罪制定相关的警务计划。因此,“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加强和沿线国之间的国际警务合作已势在必行。

(二)外警培训下的跨文化交流

跨国政治经济文化差异是制约外警培训的桎梏,各国之间互相加强沟通了解是国际警务合作的必由之路。我国与各国进行国际警务合作的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发达国家进行警务合作时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社会制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导致合作上难以达成共识;另一方面,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合作时,则因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一,从而导致在与这些国家的警务人员开展国际警务合作时,会面临警务人员专业素质及业务技能存在差距等问题。因此,开展积极而专业的外警培训,尤其是推进文化、法律和国际警务合作的深层次、多方面交流,消除不利影响和误解,就成为展现大国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外警培训不是仅仅停留在语言交流、业务技能介绍和法律了解等相关的浅层次,更应该进行深入的合作,具体包括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价值观的输出,如“中国梦”“命运共同体”等新时期中国价值理念的输出,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实现真正的多方共赢。

二、外警培训与跨文化交流方面存在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一)国际警务合作的范围扩大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公民海外权益的保护不再仅仅依靠领事馆保护,更多的是需要国际警务合作。中国公民在海外旅游度假、投资、做技术的越来越多,而相应的出国留学、打工的越来越少,从而他们在海外停留和居住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因此,从客观的角度看,中国公民人身安全与利益在海外受到损害的几率显著增加。与此同时,我国海外公民、企业合法权益和相关国家利益的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从近年来各国领事馆的保护数据来看,领事保护能力保护不到的绑架、抢劫、凶杀等恶性刑事案件处置力度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通过具有快速响应和强制效力以及实时保护功效的国际警务合作来提供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二)跨文化交流存在的困难

1.语言是互联互通的基础,翻译是沟通中外的必要桥梁。外警培训的第一大跨文化交流问题就是语言翻译問题,只有语言翻译得当,双方都能互相理解彼此的意思,培训任务才能更好、更便捷地完成。另外,外警培训涉及的语言翻译,专业性强、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不仅有培训中的术语,还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因此,优秀的翻译人员将是解决跨文化交流障碍的第一首要问题。翻译人员不仅应当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对于国际事务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也要相当熟悉。因此,翻译人员在进入到角色之前应当进行专业培训,了解外警培训中所用的专业术语,熟悉外警培训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只有准确无误地翻译才能保证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

2.地域性风俗习惯的不同。地域性风俗习惯的不同不仅影响保护国家公民、企业利益,还可能引发相关冲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在国内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也都不同。所谓入乡随俗,正是此问题的最佳解决方式。在外警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风俗习惯,避免文化冲突。

3.宗教信仰的不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仅有着不同的文化,更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因此,在进行外警培训的时候不仅会遇到文化的差异,还有宗教信仰的不同。宗教信仰也是文化的一种,因此,要尊重各国的宗教文化。每一个国家甚至每一个地区都要制定不同的外警培训体制系统,避免因宗教文化差异阻碍跨文化交流。

三、外警培训的意义

(一)提升中方软实力

2013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问题。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但是,近年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尤其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和不实报道使得中国的文化、历史等在国际上得不到传播,许多国家民众因不实报道而对中国存在众多误解。外警培训一方面可使受训国学员切实感受中国的警务环境,而且通过培训实施过程中众多的环节设置,使受训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从而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

(二)加深与其他国家的友谊

外警培训也是中国对于世界各国友好和平的象征,增加和巩固了与他国的友谊,还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虽然跨文化交流有众多困难,通过外警培训这个大平台可使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共同发展,成为联系国际友谊的桥梁。另外,通过外警培训,可使其他国家的人员亲身实地看到中国的发展与变化,这不仅可以使各国的人员了解到真实的中国,更有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结成政治平等互信、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四、结语

面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在外人员、企业等海外权益的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的国际警务合作应紧紧围绕外警培训深入展开。在外警培训时应突出跨文化交流,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意识。要将通过国际警务合作的外警培训保护我国海外权益作为一项防御性工程,不断促进我国公安工作国际化,从而更好地促进国内警务工作和国际警务接轨,更有力地维护好我国国家主权和海外权益。

参考文献:

[1]程洁,欧阳旭.“一带一路”视阈下外警培训跨文化交流研究[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36-40.

[2]许明珠.“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外警培训平行语料库的构建与应用[J].武警学院学报,2017,33(11):66-68,96.

(作者单位:山东警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