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析
2019-10-14许庆庆
许庆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但具有自身的符号特征,还承载着文化意义,是文化内容的构成。王逢鑫编著的《英语文化》(2010年9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其认为语言不仅是由句子、词汇和声音构成,还是科学、宗教及艺术等符号构建而成的更具广博性的语言。也就是说,语言是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语法及语音的系统组合。可见,英语教学的过程也是其文化传播的过程。高职英语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文化展现,在体味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实施教学,并在教学中去感悟和体验英语所展现的文化内涵。
一、高职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传播的内在性
跨文化传播中,语言是其传播的要素之一。《英语文化》一书对文化与语言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文化因语言的形成及发展才得以传承和产生,任何文化都必须具有语言的内涵,任何语言也必须具有文化的特征。所以说,英语是一个符号系统,是其文化的一种反映和传播的途径,是文化的构成部分。《英语文化》一书从广义上概括了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即文化包含语言。语言能够将文化同环境、自然联系起来,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协调和组织。同时,文化也对语言时刻发挥着影响作用,是语言发展及形成的动力源泉。语言是文化的写照和载体。从群体上看,语言是对文化的反映,文化对语言的使用具有决定作用。事实上,语言和文化都离不开传播,文化和语言、传播共同构成了人类庞大的活动系统。语言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模式,而文化又构成了传播环境,使语言在此传播环境中进行传播,这种环境又称为语境。文化对语言的使用和传播效果发挥着重要影响。
由此可见,语言、文化及传播间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文化是传递语言信息的一种环境,而非语言。这种传播过程依赖于文化和语言,并促进着文化和语言的交流及学习。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其跨文化传播的特征及重要性更加凸显。
二、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英语文化》一书,为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思维方式,不管是对英语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还是模式,都提出了较为独特的见解。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的讲授,该教学观念的客观性较强,认为将非情境化的客观存在的知识传授给知识接受者便是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注重教学知识的获得及概念的获得,对知识接受者的成绩非常关注。這种教学模式中,课程是设定的和静态化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绝对话语权,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英语文化》一书认为传统的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对语言的文化性不够重视,教学中不能注重学生和教师的平等交流和沟通,传授的仅是知识,而非文化。也就是说此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和学生间缺乏平等的对话交流,缺乏平等互动。从高职学生培养目标上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一种记忆任务的完成,对学生实践及应用能力的培养难以发挥作用。此模式下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也不注重教学中社会文化性、情境性及构建性等认知的培养,造成学生缺乏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英语文化》一书对英语和文化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值得英语教学者阅读。阅读此书,不但能够从教学手段上和教学设计上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还能够在教学目的及评估上获得独特的启发。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多是通过录音机、黑板、粉笔及教材等实施教学,教学方法及组织方式都较为单一,填鸭式、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也使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及培养目标,教学效果较差。同时,教学设计较为程式化,对教学的规律性及客观性较为重视,设计均为线性化和序列化的方式,缺乏知识内容的多样性、互动性和情境性的特征,更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和教师的灵活性及创造性。单一的教学评估指标,忽视了学习过程及个体差异和能力的评估,注重知识的记忆及内容的掌握,评估手段较为简单,分数是其主要评估标准。这种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人才要求及社会发展要求。
三、跨文化传播下高职英语教学内容
《英语文化》一书之所以具有较强的阅读价值,是因为作者深刻地认为,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过程,而学习这种语言的根本目的是用于文化交流和沟通。在此传播和学习中,学生是主体,跨文化传播的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应体现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及语言能力等方面。也即是高职英语教学中应注重语言的应用及知识的学习,文化教学应注重文化交流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则需要注重其跨文化的交际时间、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等内容。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利用学习英语语言文化和语言,掌握并理解英语的语言知识,能够应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当然,在英语学习中也应对母语进行反思,了解文化构成、发展及作用的规律和语言规律,掌握语言同文化及社会间的关系,通过语言交流来体验文化内涵,从而反思母语文化,将二者进行比较,体验文化间的差异并培养感知此差异的敏感性,且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解决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文化误解及冲撞等问题。
《英语文化》指出语言及文化知识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文化交流和语言的应用为英语学习提供了较好的体验及实践机会,在英语实践和学习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并为此实践交流及知识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准备,且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在此教学及学习交流实践中,应注意避免出现中、西文化失衡的问题,或出现本族文化失语的现象,即片面注重输入西方文化,贬低或忽略母语文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对话更加频繁,而我们在此交流对话中却失去了平等对话的能力,致使英语学习者难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应用英语展示我们的民族文化,这也是英语学习及跨文化传播的大忌。同时,还应注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不能割裂文化同语言的关系而机械、孤立地进行文化及语言教学,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语言是文化的内容,其自身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不管是句法、词汇还是语音都蕴含着文化内容,也是文化的一种反映,而文化则是语言使用和存在的环境,二者统一为一体而不能分割。学习语言必然是对其文化的学习,文化为语言学习创造了真实环境,二者互为手段及目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将语言教学纳入真实而丰富的文化教学内容中,让学生能够学到活的语言,真正体味到文化的内涵,享受学习过程。
四、跨文化传播环境中高职英语教學原则及方法
跨文化传播环境中,高职英语教学应遵循语言教学同文化教学相结合、文化教学平衡性原则,同时还应依据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互动性的原则。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有英语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及兴趣来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设计高职英语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学术学习文化及语言的体验、需求、态度及能力等因素,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因材施教,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对能力及愿望做出独立的选择。学生能给自己提供学习机会,不是简单地针对教师提供的多种刺激做出反应,被动地去学习,而是积极主动地去促使学习的过程。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思维,加上跨文化学习的内容非常庞大和丰富,仅靠教师的课堂传授还远远不够,为此,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则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也能使其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互动性原则是指英语文化与语言间的互动性,也即是西方文化同中方文化间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还体现在教与学方面。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文化和语言,二者是互相交织的,是动态的。因此,英语的跨文化教学传播也必须与时俱进,实现互动发展。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互动共存和平等对话的关系,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互动共存的文化特征更加凸显,英语教学也必须遵循此规律,使其与中国文化相互促进发展。
《英语文化》认为英语学习应注重其文化性,然而当前的英语直接法、语法翻译法、交际法、听说法及认知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中,都忽略了文化的重要性,如语法翻译法,其主要是分析语法、阅读原则和翻译原著,并以此训练学生心智,培养其阅读能力。该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语法概念,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翻译能力。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则被忽略,语言应用能力较低。直接法则是通过直接应用、学习应用,在学习中不应用图画、动作及母语中介等手段而直接实施教学,这种教学注重实践,较为直观,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但极易导致学生忽略外语同母语间的差异,尤其是忽略二者间的文化差异。不管上述哪种学习方法,都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文化环境的内容,不能体现文化的特点,也即是此教学方法极易将语言同文化相隔离,只是孤立地传播语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