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合为时而著
2019-10-14郝文勉
郝文勉
【摘要】甲骨文“好”造字本义为“合”在一起,由此可见“好书”本义也应是“合”,即“合”于时代、“合”于理道、“合”于艺术,达此三合才是好书。首先是合于时代,好书合为时而著,即作者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中国文化史、出版史实际上是一部好书史。通过考察中国好书的历演时代,勾勒各代好书呈现的鲜明特色:幻想时代、记录时代、繁荣时代、复兴时代、主题时代等。揭示好书与时代之生成关系,方悟好书是检验出版的唯一标准。当前,出版业只有多出“好书”才符合出版规律,才无愧于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
【關键词】好书;时代;合;幻想时代;记录时代;繁荣时代;复兴时代;主题时代
近年“好书”评潮迭起。为促进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全国各地在世界读书日期间纷纷举行“好书”评选活动,“中国好书”以及以各地命名的“X版好书”层出不穷。不少媒体网络平台也推出“好书”阅读节目,这均说明全社会对“好书”的呼唤。什么是好书?见仁见智,表述不一。目前媒体多用想象、比喻之优美语句描述好书,惜未能揭其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好书”的理解判断。“好书”,是新时代给出版业提出的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命题。
研探“好书”概念,可先考察甲骨文“好”造字本义。“好”字甲骨文中习见,但释义不一。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好”曰:“美也。从女子。”[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好本谓女子。引伸为凡美之偁。凡物之好恶、引伸为人情之好恶……从女子。会意。”[2]是说女子的貌美。康殷在《文字源流浅说》中指出许慎释“美也”之误,他认为“好”字“像携抱幼儿的妇女形……原意概以多育为好”[3]。康说恐也未达本义。甲骨文中已有人怀抱“子”的字形“乳”,还有人背“子”的字形“保”,“多育”恐难说通。考察商代“子”,除了儿子、女子意义外,还作地支名称、贞人名,对族长等尊敬的人也称“子”,后来发展到把学问道德高的人称为“子”。因此,“好”字“子”为男子之美称,通称丈夫,为男女配合会意。《诗经·小雅·常棣》就有“妻子好合,如鼓瑟琴”[4]之诗句,强调夫妻间的志同道合,好比琴瑟协奏婉转悠扬。“好”字本义为夫妻“合”,延伸及兄弟和所有的人们“合”在一起,臻于和谐、团结、友爱的境界才是“好”,后把人间真善美的东西统统用“好”字表达,与“恶”“坏”区别。由此可见“好书”应是“合”义,即“合”于时代、“合”于理道、“合”于艺术,达到三合才是“好书”。
“好书”为书中之书,是负起人类历史责任的精神标本,因而,探索“好书”的发生原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好书首先要合于时代,时代造就好书,好书造就时代。唐朝白居易《与元九书》中“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5]给以启发,“为时而著”之“时”即时代、现实之意,对作者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好书“何尝不是“合为时而著”呢?中国文化史、出版史实际上是一部“好书”史,是杰出作者为反映时代、改变时代而吐露的心声。本文考察中国“好书”的历演时代,探索“好书”与时代生成之关系,为今后“好书”生产提供思考。通观中国古今“好书”,大致有幻想时代、记录时代、繁荣时代、复兴时代、主题时代等特色。
一、幻想时代
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没有文字,人们只有通过口口相传方式传授劳动经验。上古歌谣就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情感、促进生产发展最早的文学样式,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祭祀、图腾、婚恋、战争等,词句简朴,节奏流畅,直接再现生活,是集体创作的成果。原始时代的神话是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所产生的一种口头创作。由于人对自然的未知,幻想现实生活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从而引伸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体系,其实是一种心灵寄托。中国古代神话现存最早、保存最多的是《山海经》,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中也保存了一些。神话也只能在生产力落后、人类蒙昧的时代发生,随着后来人类一步步认识了大自然,神话作品逐步减少。原始神话大致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等几类,想象力极为丰富,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千百年来一直是儿童教育和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
二、记录时代
记录历史、保存思想成果是先民们的梦想,于是在长期探索中发明了记录符号——文字。文字的产生是中华民族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创举,用文字可以揭示事物的原理,打开大自然的奥妙,表达情感,人类的精神生活从此丰富多彩。目前见到的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体系,在此之前肯定还有形成过程中的文字作品,可惜至今没有出土。一些典籍也说明夏代有文字记载的图书,《虞夏书》就是中国古书文献中最古的一部分,原本为《虞书》与《夏书》,后大多亡佚,残存部分合编入《尚书》。《虞夏书》记载了尧、舜、禹、夏四个时期的历史文献,为上古史官记载历史文献的汇编。
甲骨文于1899年被发现,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沉睡三千多年的“好书”殷商晚期国家档案终于问世,它对证明中国悠久的文明做出巨大贡献。商代迷信,认为天或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因此在整个国家管理过程中,一切大政都要请示神祖命定。《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6]商代凡事要卜问吉凶,以至每日必卜,每事必卜,全然乞求神的恩赐和保佑,然后根据占卜结果而决定行止。商代设置了专掌占卜和记事的史官,他们是人神之间的媒介。
三、繁荣时代
思想的繁荣。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以后学向民间。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各国为壮大实力开放政权延揽人才,使得庶民可以发表自己的政见并参与政治决策,社会发生剧变。这一时期有思想的知识分子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面对现实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他们无拘无束,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且著书立说,标新立异。各种学说、思想纷纷出现,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局面。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子”是对他们的尊称。诸子百家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著作4324篇,流传最广的是法、道、墨、儒、兵等十多家。诸子百家开启中国思想的征程,历代在其基础上创新阐发,汇成一条波澜壮阔的中国思想的长河。
文学的繁荣。诗歌类。周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305篇,树立起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战国时代屈原创立楚辞诗体,其作品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汉代搜集整理的民间诗歌“乐府诗”,是继“风骚”之后而起的一种新诗体,是中国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唐诗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继承并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创造了讲究声律对偶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宋词句子长短有致,是一种新体诗歌,与唐诗并称双绝。散文类。先秦有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典雅古朴。到汉赋则辞藻华美,铺张扬厉,司马迁的《史记》一举把传记散文推向了高峰。唐宋开展古文运动,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杂剧类。杂剧名称在晚唐时出现,到宋代东京(今河南开封)出现了集中演出各种伎艺的瓦肆、勾栏,元杂剧则发展至鼎盛时期,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等不朽作品标志了杂剧的最高成就。小说类。唐代正式形成传奇体小说,宋元时期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形成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开始走上文人独立创作之路,如明代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等许多经典流传于世,尤其清代的《红楼梦》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顶峰。除文学外,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如音乐、舞蹈、建筑、绘画、书法等,门类繁多,且都有“好书”名世。
科技的繁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深刻影响世界,另有丰富的科技著作记载中华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天文历法类。夏朝《夏小正》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录传统农事的历书,战国时期《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隋朝编制《皇极历》,唐朝编制《大衍历》,元初编《授时历》,都精确丈量了时间。数学类,约公元前100年的作品《周髀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历算著作,《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医药学类。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另外还有农业、手工业等历史名著,如战国时期手工业专著《考工记》在当时世界上属于第一,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系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四、复兴时代
“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文化的新纪元,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仅30年,人们思想的解放,“好书”的涌现,宛如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盛况空前。晚清,梁启超等提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并且主张“小说救国论”。“白话文运动”对后来文学革命造成了直接影响。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8年5月发表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成功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影响不亚于文艺复兴之于欧洲。五四时期,中国文坛出现了大批巨匠巨作。
1930年3月2日,由鲁迅等发起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鲁迅发表成立讲话,第一次提出了文艺要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革命作家在左联刊物和其他进步刊物上发表了大量作品,显示了左翼文艺的实绩。左联培养了一支坚强的革命文艺大军,为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甚至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人民文艺事业准备了一批骨干人才。
解放区文学呈现出新鲜活泼、健康向上的大繁荣、大发展势头。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解放区文学的健康发展和以后新的社会主义文艺建设指明了方向。文艺界掀起了深入群众生活的热潮,中、长篇小说陆续出版,如《李家庄的变迁》《李有才板话》《荷花淀》《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等都脍炙人口。特别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以及贺敬之等人的歌剧《白毛女》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最早为解放区文学赢得了国际荣誉。
五、主题时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出版进入了主题时代,即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主题创作出版作品。从1949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17年间,“好书”呈现的特点非常鲜明:歌颂、回忆、斗争,如《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红岩》等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极大热情。“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小说出现一些如《沸腾的群山》《金光大道》《闪闪的红星》《万山红遍》《海岛女民兵》等有代表性的作品,还有一些比较成功的儿童小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全国出版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前进,使出版工作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出版业走向了“主题出版”的时代轨道。主题出版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微观主题,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2003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实施主题出版工程,正式提出“主题出版”的概念,即以特定“主题”为出版对象、出版内容和出版重点的出版宣传活动。近几年,中宣部等每年都公布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这些选题富有时代特色和年代特色,除了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内容外,还重点突出当年的重要工作、纪念活动。如2018年,重点突出改革开放4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2019年重点突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在出版界很好地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出版界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大势和大事,推出了一系列主题出版物,实现了两个效益的双丰收。二是宏观主题,为弘扬创新发展中华文化服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不断创新,制定近远期规划与激励制度,大力促进出版业进行文化强国建设。如设置国家出版基金、国家古籍整理项目、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数字出版工程项目、民族语言文字出版工程、改革发展出版数据库项目,设置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出版奖项,有力促进了出版业的繁荣发展,一批批“好书”不断问世,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
“好书”是创新的结果,是时代文化的标签。好书是检验出版的唯一标准。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出版业是中国文化的重镇,要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重任。只有多出“好书”,为新时代放歌,才能在全社会营造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提振精气神的浓厚文化氛围。“好书”内容将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汉]许慎.說文解字[M].中华书局,1978:3.
[2][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
[3]康殷.文字源流浅说[M].荣宝斋,1979:11.
[4]王秀梅,译注.诗经[M].中华书局,2016:1.
[5][唐]白居易.白居易集[M].中华书局,1979:10.
[6]王文锦.礼记译解[M].中华书局,2001:9.
(作者为《中国出版年鉴》杂志社社长;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兼职研究员,博士,编审,教授)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