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引领下的高校“大思政”格局构成性研究

2019-10-14余波

决策探索 2019年18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理论课

余波

当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然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上至国家主要领导下至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好坏当成是对高校办学水平、办学能力的一种考察要求和衡量标准。因此,可以说,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处于其历史发展的最佳机遇期。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就目前的整体状况而言,高校的“大思政”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当下我们亟需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把脉”,并且要“对症下药”,开出适合的“处方”来。本文以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课深度融合为例,提出高校的“大思政”格局只有着眼于组织领导、系统协调、注重实效等方面,同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行同向问题以及同频共振上持续发力,才能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美好愿景和既定目标。

一、对当下高校“大思政”格局现状的分析

(一)现状分析

1.大情怀小格调无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这主要是从指导思想上说的。就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态势来讲,出现了国家高度重视与各高校基于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与理解之间的差异问题。一方面,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指导性意见和方向性指示,这其中既有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性意见,也有专门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既有进一步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指示性意见,也有专门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可以说从各个层面都体现出国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关怀和重视。而另一方面,各高校在理解和领会国家德育教育方针和政策时却总是形成不了较为统一的意见和看法,且总是会出现基于自身特定立场和考虑的不同观念和认识。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国家制定和倡导的主要德育政策与决策不能够完全在各高校推行和实现,使得德育工作无法更有效地在各高校开展,其教育的实际功效也就无从谈起了。

2.大工程小布局无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过程来看,这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教育工程,它需要将每一位参与者以及参与的部门或岗位都纳入到一个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中来,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履行各自所承担的德育角色。国家近年来密集制定和推行的高校诸多德育工作指导性意见和办法也说明了这一系统工程必须集中一切力量,多管齐下,才能够有所建树、取得实效。然而,就目前各高校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来看,很多高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处于多头指挥、各自为战、简单重复、疲于应付的阶段,这种自我束缚、缺乏协调的做法也显然只会是“雷声大雨点小”,无法真正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问题和现实需求。

3.多要求少实操无法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绩效。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来分析,虽然各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教育主体的各高校都陆续出台了很多德育工作办法和实施意见,但真正能够起到育人作用、发挥其最广泛效力的政策或办法却并不多见,其中不少政策或意见只有条条框框的架子,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更没有有针对性且操作性强的措施或方法;而有些有实际操作意义也确有成效的好方法好建议却因为没有及时发现提炼和推广普及而只能停留在局部领域或层面上。久而久之,这种自上而下的、只有建设性没有实操性的德育教育推广模式只会让各高校疲于应付,毫无生气可言;而那种自下而上的要求和夙愿也因为难以形成气候而日益萎缩和缺乏生机活力,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和最终目标。

(二)例本分析

高校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两大主要抓手,其得失成败在事实上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大思政”格局形成的重要尺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在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课上也有所反映,有些方面还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头领导却各自为战。目前,高校党建工作一般是由学校宣传部门或者组织部门来负责落实与完成;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是由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来负责实施与操作。两个原本属于互不交集的部门却经常因为有着共同的工作需要或任务(诸如学校党建工作或师生德育工作等)而联系到一起,彼此之间往往就会因为工作领导关系和工作实施权限等问题产生不小的矛盾与冲突,因而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相關德育工作的进程和实施效果,这种表面看似由多部门领导共建的工作却因为领导权归属问题而事实上处于“无人认领”的状态,即便工作能够运作起来,但由于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就使得实际操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2.内容重复且形式趋同。各高校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从工作的内容上来说天然具备了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可能性”。比如党建的历史、对党的基本认识等党建常识性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也是涉及到且是必须掌握的,如果只是简单重复性说明和开展各自的理论学习活动,那么这样的教学内容必然无法引起教育对象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如果再加上理论教育工作者使用较为“简单粗暴”的灌输式方法或填鸭式手段讲授理论知识的话,就更无法激起广大受教育对象的学习热忱和学习欲望了,这同样无法实现或达到这两项教育工作的既定目标和实际要求。

3.成效欠佳并缺乏创新。正是基于上述两方面问题和现象以及这两项教育工作在很多高校的实际状况,不难发现,近几年很多高校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其落实的总体效果也不甚理想和令人满意。即便是在那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育人成绩和实践成效的高校,也会因为没有及时凝练总结或者其自身特定的缘故,使得自身的德育工作经验和优势无法在整个教育系统和全国高校中加以推广和传播,即便是那些已经拿出来示人的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也会因为缺少创新和普世价值而无法取得大范围推广和借鉴的可能性机会。

二、对构建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判断与思考

(一)对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的基本判断

综合前面我们所分析的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以及列举出来的各高校在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产生的种种问题,我们做出了如下基本的判断:

1.思想观念上的不统一。这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决策和领导层面来说的。也正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当事方在思想观念上不统一、有分歧、多头指挥、分散操作,不能形成有效一致的共识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实施。

2.组织制度上的不配套。如果在思想观念上无法形成比较统一的意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构架也就难以形成较为理想和科学的制度体系,也就没有了协调各方资源,以期优势互补、共同协作推动高校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可能性手段和方案来。

3.做法操作上的不协调。既无统一的思想觉悟,又没有系统完善的组织协调,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手段上也就不会有太多的创新性,也就不太可能会创造出多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和业绩来。

(二)构建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创新性思考

1.以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课深度融合为契机,持续性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融合是时代之需。当下,我国的各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应该始终围绕提供有效供给与持续激发需求这两方面展开工作。要想满足高校“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与发展的需要,就应当将各种思想政治工作资源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比如,各高校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由于在组织领导、讲授内容、社会服务等方面有相互关联与彼此促进的关系,因此,就更加应该出台相关举措,使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如统一领导组织、成立协办机构,系统开展交流分享与部门衔接的工作,广泛开展主题宣讲与专题报告等形式多樣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等。通过两者的深度融合,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契机与思路。

2.以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课深度融合为样板,切实解决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行同向问题。深度融合也是为了共同发力、同向发展。统一德育领导,统一育人理念,统一学习步调与德育实践,更是为了使高校的德育工作以及德育类课程能够同行同向、共同发展和进步。具备指导思想、知识体系、表达方法等融合优势和融合条件的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工作完全可以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样板工程,并为其他德育类课程与活动相互间的融合作出示范并指明共同努力的方向。

3.以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课深度融合为抓手,努力实现二者的同频共振目标和愿景。深度融合的目的是希望能持续发力、获得实效。所有高校的德育类工作都可以通过彼此间深度融合来互通有无、缩小差距、增进共识,为培育人、育好人的共同目标和愿景去协调立场、相互配合,共同取得成效!

【本文系2018年度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党建课题“习近平新时代廉政思想的实效性研究”(DSZ201702)、2018年度江苏省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高专‘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与同向同行问题研究”(18JSSZYB02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理论课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