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应对大学排名的迷失与抉择

2019-10-14吴婷婷涂阳军

煤炭高等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位次一流校长

吴婷婷,涂阳军

作为衡量和评估教育质量的重要工具,大学排名日益受到公众的重视和追捧。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高校对大学排名也颇为关注,尤其是我国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与学科是衡量一个国家及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双一流”建设高校负载着重要的使命,因此尤其关注和积极应对大学排名。

然而高校在应对大学排名时,容易陷入逻辑矛盾之中。一方面,高校如果关注并重视大学排名,并将排名用于高校发展战略和决策中,就可能导致倾向于功利性指标,造成急功近利的恶果,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反之,如果学校不关注和不重视大学排名,对排名持批判看法且消极应对排名的话,学校在招生、就业以及拨款和捐赠等方面则可能处于劣势。现如今,许多高校已陷入此种两难境地之中,出现许多矛盾和迷失的看法及做法。

一、高校在应对大学排名过程中的迷失

1.大学校长们的态度

要了解高校对大学排名的看法,首先要了解大学校长对大学排名的态度或看法。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大学的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都由校长来领导、组织和施行,校长的个性和理念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战略决策和日常管理等方面[2],校长的教育质量观对实现大学的办学质量和方向具有重要的思想统领价值[3]。例如,香港科技大学作为一所新生代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却位列前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校长重视大学排名,并仿行大学排名中的顶尖级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管理制度[4]。依据网络上公开的信息,部分“一流大学”的校长对大学排名的看法可分为赞同和批判两个方面(见表1)。

表1 大学校长对大学排名的观点

由表1可知,虽然校长对大学排名的看法大体上可分为赞同和批判,但实则校长的看法为赞同中带着批判、批判中不乏赞同的意思,体现了高校在看待大学排名时的迷失。

首先,明确与不明确。不明确表现为,尽管校长认为大学排名值得参考重视,但并未明确表示支持大学排名。与之类似,也并未出现“反对”、“抵制”等说辞。这表明,校长对大学排名的看法尚存在些许迷茫之处。

其次,坚定与不坚定。不坚定表现为,校长对大学排名的看法是赞同中带着些许批判,而批判中却带着赞同的涵义。如表1所示,天津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的校长声称大学排名是必要的,但同时又存在“大学排名并非为对高校的全面评价”、“不具有完全的科学性”、“会助长大学的浮躁”等批判类的看法。与之类似,台湾交通大学校长在批判大学排名,认为大学排名都有未臻完善之处的同时,却建议改善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也就是说,对大学排名持赞同看法的校长及高校并不一定会十分关注和重视排名,而对大学排名持批判看法的校长甚至会积极关注和重视大学排名。

最后,一致与不一致。由于视角的不一致,校长们对大学排名的看法之间尚存在矛盾之处。由表1可知,校长赞同大学排名的缘由主要可分为:大学排名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具有参考价值、大学要重视外部评价等;而批判的缘由为:大学排名的性质和方式会抹杀学校的特色、对学校造成许多困扰、排名评价指标并不十分具有客观性、造成人们对学校教育的某些误解等。由此得出,对大学排名的赞同大致是基于大学排名本身的性质和学校发展等视角出发,批判则主要是基于大学排名的性质和影响及学校的发展等视角。

2.大学的宣传与措施

首先,高校应对大学排名的做法体现在政策方案上,具体包括发展目标、基本政策以及对排名位次的宣传等方面。其一,在发展目标方面,许多“双一流”建设高校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使学校发展位于世界前列等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都曾在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中提出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使学校整体水平和优势学科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等目标。其二,在制定学校政策方面,大学决策者在确定发展目标、评价教师表现、招收学生入学以及制定财政预算时会考虑学校的排名[18]。其三,许多高校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上宣传学校的排名位次情况,将排名位次的提高宣传为学校重大成就。表2概括了一些“一流大学”在官方网站上对排名的介绍和宣传,主要宣传的大学排名有《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HE)、国际高等教育咨询机构(QS)及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排名(ARWU)等。

表2 高校官网对大学排名的宣传

其次,高校应对大学排名的做法还体现在针对性措施上,具体包括针对排名指标中的科研指标、教学指标等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由于大学排名中科研指标的得分权重较大,高校采取了许多提升学校科研水平的措施。许多“双一流”大学在学校和院系层面的教师考核、教师职务晋升以及教师激励奖励中,都将科研作为首要内容,甚至有学校和院系还对教师年度最低论文发表数做了相关规定[27]4。还有学校对公布的论文排名榜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并据此制定了论文考核指标,以提高该校论文数和综合排名[28]。为了提高学校教学指标得分,学校也采取了针对性举措。譬如,在招生活动中,为高分学生提供高额奖学金[29]。在保证学生会接受学校录取的情况下发放录取通知,反之则拒绝学生的申请,以提高学校在US News排名中接受录取的学生比例指标上的得分[30]。而且,为了改善学校的师生比例,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及指标得分,学校还会对学生培养进行质量保障和评价,并十分注重招聘和留住优秀教师[31]。

就应对大学排名的做法来看,高校的迷失主要体现在做法与看法之间的一致与不一致以及依循排名与不依循排名两个方面。

其一,一致与不一致。高校在应对大学排名时,会出现“说到做到”和“说一套做一套”两种情况。“说到做到”是指,在认为应关注和重视大学排名的情况下,高校会在实际行动中积极关注并应对排名。譬如,由表1可知,华中科技大学认为要关注大学排名,与之相应,如表2所示,华中科技大学曾在学校官方网站对该校的大学排名位次情况进行宣传,这表明该校的确在积极关注大学排名。反之,“说一套做一套”则是指,尽管对大学排名持批判看法,高校仍会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关注并应对大学排名。譬如,如表1所示,北京大学认为大学排名会抹杀学校特色,清华大学声称清华不会有排名指挥棒,但却在该校的“双一流”建设方案以及官方网站上都明确提及和宣传了大学排名(见表2)。

其二,依循与不依循。在应对大学排名时,高校依循与不依循之间的矛盾体现在高校的政策方案方面。即使有明确的政策方针指引,学校之间的方案仍有较大的不一致,这说明学校仍处于依循与不依循的矛盾迷茫之中。同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都在其“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提及了学校排名位次或者明确排名位次目标,然而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等学校的建设方案中却未曾提及大学排名。

二、高校在应对大学排名过程中迷失的缘由

1.校长个人发展与学校总体发展的矛盾

首先,在排名影响学校声誉的同时,作为学校的主要代表人和责任人,校长的声誉必然也会受到影响。此外,校长的薪酬与学校排名位次也存在一定的关联。大学的董事会与校长签订合同,在校长聘期内,学校在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前进一位,就给校长以约定数额的涨薪,提升位序越多,涨薪就越多,直接将排名与校长业绩和涨薪挂钩[27]12。因此,从校长个人的声誉和薪酬出发,校长自然是希望学校重视并积极提升大学排名位次。但是,由于大学排名大多偏向于量化指标,会对高校的学术风气和方向产生影响,过于追逐排名会轻视甚至忽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标,造成办学质量下降等后果[32],学校则未必会重视大学排名。

2.学校绩效文化与教育运行规律的矛盾

首先,我国“双一流”建设提出要坚持以绩效为杠杆,要求建立健全“双一流”大学建设绩效评价机制,积极采用科学性、公信度和权威性兼顾的第三方评价。在众多第三方评价中,排名是学校绩效的重要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之一,会影响到高校的科研经费、私人捐赠、师资力量、高级人才培养、学生入学成绩等多个方面[33]。其次,一旦学校的大学排名名次靠前,优秀的生源、优秀的师资、经费的投入、社会的捐助等资源就会大大地增加,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绩效[34]。因此,出于学校绩效的考虑,学校应该重视大学排名。但是,教育本身具有内外部关系规律,对外部规律的运用需具备全面适应和主动适应的基本原则,内部规律要求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5]。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更利于理工类学科,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评价不够,并不合乎教育发展规律中的大学精神、学术自由和人才培养等方面[36]。除此之外,以量化评价指标为核心会导致学校陷入学术文化困境,阻碍“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37]。因此,教育运行规律则要求学校不可过于关注和重视大学排名。

3.社会短期评价与高校长远发展的矛盾

我国提出“985”“211”工程、“双一流”建设等,要求高校不断向排名位次靠前的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和靠拢,这就要求高校追求排名。不但如此,由于大学排名会影响与之关系密切的学校师生、捐赠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声誉和地位[38],能为学生和家长选择学校和专业带来便利[39],还可以作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依据[40],以及作为捐赠者捐款的更充分理由[41]等原因,社会各界基于自身利益出发,都十分关注和重视学校排名位次。但是,由于大学排名尚存在教学指标比重过低、评价指标相关性不高、教学指标评价过程尚未全面等局限性[42],学校在深入了解大学排名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出于学校长远发展考虑,并不会过于关注大学排名和注重大学排名位次的变化。因此,在社会各界都对大学排名十分关注和重视的压力下,学校对大学排名的看法和做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产生纠结和矛盾,导致学校在应对大学排名中出现迷失。

三、高校在应对大学排名中迷失的抉择

1.高校应该重视且理性地看待大学排名

第一,高校应该重视大学排名。高校应要重视大学排名,应全面深入地了解各个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过程及方法等,熟知大学排名的逻辑性和规律性。可积极关注高校的大学排名位次变化,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可比较历年来本校排名位次变化,或者可将高校的指标得分和位次变化与相邻高校、相似高校或排名靠前的高校进行详细对比分析,从而为关于排名的决策制定和战略实施提供参考。尤其是我国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由于排名必然会影响到高校资源配置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评估结果,则更加需要关注本校和其他“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排名变化。第二,要坚持理性地看待大学排名。理性地看待排名即指对大学排名要有批判态度,在认可和参考大学排名之前,高校需要对排名的权威性、数据可靠性、科学性和严谨性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本校实际情况为实例,判断排名是否符合本校实际发展情况。尤其要明确大学排名本身存在的弊端,例如指标权重偏西化,指标设置不全面等,警惕出现唯排名是从的情况。

2.高校应该积极且谨慎地应对大学排名

第一,高校应该积极应对大学排名。譬如,高校可着力加大对理想的高校排名位次的宣传力度,增强师生荣誉感和工作积极性,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声誉。高校还可建立专门的排名研究和建设办公室,专门分析排名情况,为高校决策提供参考。针对排名得分较低的指标,可借鉴排名靠前或者排名位次有所进步的高校的建设经验,制定符合高校发展实情的排名提升策略。第二,高校要谨慎地应对大学排名。在着力提升大学排名位次时,高校应因校制宜,量力而行,不可盲目采取措施以追求排名位次的提升。尤其是我国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在大力发展优势学科以提升大学排名指标得分及位次的同时,要顾及高校的长远发展和运行规律,尤其应注重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发展,紧紧围绕高校的育人目标和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发展,避免陷入为了排名而发展一流大学的误区。

3.要贯彻落实好“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一要求,注重培育特色学科

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时提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因此,在应对大学排名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高校固然要重视并且积极应对大学排名,明确差距并积极追赶,但同时要顾及我国的国情现状和特色发展。我国的“双一流”建设高校,需抓住“双一流”建设这一契机,寻求高校的特色发展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高校的优势资源和条件,增强高校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显现出中国特色。此外,由于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体系偏西化等原因,我国高校在应对大学排名过程中,应从优秀的中式文化传统中找寻高校的发展优势,做到大学排名为高校所用而非为排名所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猜你喜欢

位次一流校长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第二步:圈定备选院校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浅谈高考志愿填报方法之位次法
“列”义释疑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看中国社会位次的变化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