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210例临床分析
2019-10-14李玉龙彭德峰王自豪王志军董慧明
李玉龙,彭德峰,王自豪,王志军,董慧明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占乳腺癌总数的 12%~20%[1],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ogen receptor,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缺失,是乳腺癌中最具侵袭力的亚型。研究者已普遍认同“三阴”只是 TNBC 复杂异质性的一个共性,其本身亦存在不同亚型,并且不同亚型在临床特征方面明显不同,但对于其分类暂无统一标准[2-3]。 TNBC从乳腺癌的传统治疗方法中获益有限,预后很差。本研究对210例TNBC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TNBC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病人病例资料,TNBC病人共210例,列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经病理证实为非TNBC病人 7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病人的年龄、乳腺癌家族史、月经状态、超声及钼靶检查结果、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1.2.1 TNBC的判定 参照病人术后的免疫组化检查报告,将ER和PR按以下标准进行判定:其中0为阴性,+~3+则为阳性。HER-2结果0~+为阴性,3+则为阳性;2+者则进一步参照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查结果,HER-2无扩增为阴性,有扩增为阳性。当且仅当ER、PR及HER-2同时符合阴性者判定为TNBC。
1.2.2 诊断相符的判定 对于210例TNBC病人的超声及钼靶检查结果均采用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BI-RADS分级系统评分。其中,Ⅰ~Ⅲ级倾向于良性病变,判断为与诊断不相符;Ⅳ~Ⅴ级倾向于恶性病变,判断为与诊断相符。超声及钼靶中任一结果为Ⅳ~Ⅴ级即为联合诊断相符。
1.2.3 随访 对所有入组病人采用电话、门诊复查或住院复查的方式进行随访,随访至2017年4月5日(随访过程中死亡病人截止日期为死亡日期),随访时间为19~7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随访内容包括生存状态,复发和转移,复查结果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特征比较 观察组肿瘤长径大于对照组,发病年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淋巴结状态、发病部位、乳腺癌家族史上和月经状态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观察组210例TNBC病人中,淋巴结阳性组肿瘤长径大于淋巴结阴性组(P<0.01)(见表2)。
2.3 观察组超声及钼靶检查的比较 观察组超声检查Ⅳ~Ⅴ级共178例,诊断相符率84.76%(178/210)。钼靶检查Ⅳ~Ⅴ级共147例,诊断相符率70.00%(147/210)。联合检查(超声+钼靶)中任一结果为Ⅳ~Ⅴ级共199例,诊断相符率94.76%(199/210)。三种检查相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7,P<0.01),联合检查相符率最高(P<0.01),超声次之(P<0.01),钼靶最低(P<0.01)。
表1 临床特征比较[n;构成比(%)]
表2 观察组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2.4 2组病理特征的比较 观察组中病理类型分布与对照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分级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2.5 2组预后比较 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复发率42.38%,高于对照组的28.57%(P<0.05),观察组生存率74.29%,低于对照组的85.71%(P<0.05)(见表4)。
2.6 观察组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TNBC肿瘤长径越大,生存率越低(P<0.01)。淋巴结阴性者存活率86.00%,高于淋巴结阳性者存活率的65.45%(P<0.01)。低年龄(<50岁)和高年龄(≥50岁)病人存活率分别为76.52%和7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3 病理特征比较[n;百分率(%)]
*示uc值
表4 预后比较[n;百分率(%)]
表5 观察组预后危险因素的分析[n;百分率(%)]
3 讨论
TNBC是乳腺癌中最具侵袭力的一种亚型,由于ER、PR、HER-2的表达缺失,对内分泌和靶向治疗不敏感,TNBC从乳腺癌的传统治疗方法中获益有限,因此,TNBC一直是近年来乳腺癌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虽然TNBC恶性程度高于非TNBC,但其影像学特点却更倾向于良性病变,缺少其他乳腺癌常有的恶性征象,因此影像学检查容易漏诊和误诊。相关报道[4-7]显示,TNBC影像学上多表现为边缘较清晰、形状较规则、回声较均匀、少见边缘毛刺和微钙化。陈圆圆等[8]报道,超声和钼靶对TNBC的诊断相符率分别为89.36%和72.34%,两者联合相符率提高93.61%。张桦等[9]报道,超声和钼靶对 TNBC 的诊断相符率分别为88.2%和72.1%,两者联合相符率提高到94.1%。本研究中,超声和钼靶对TNBC的诊断相符率分别为84.76%和70.00%,两者联合相符率提高到94.76%,这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肿瘤长径更大、发病年龄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淋巴结状态、乳腺癌家族史、发病部位无明显差异。这与朱明华等[10-11]等研究结果相一致。观察组≤2 cm、2~5 cm、>5 cm的比例分别为10.48%(22/210)、52.86%(111/210)和36.67%(77/210),对照组分别为14.14%(12/70)、61.43%(43/70)和21.43%(1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TNBC肿瘤长径更大。这与HAMM等[12]研究结果一致。杨猛等[13]对55例TNBC的研究表明,病理类型的比例分别为浸润性导管癌80.0%、髓样癌12.7%、导管内癌5.5%,非TNBC病理类型的比例分别为浸润性导管癌81.2%、小叶癌6.9%、导管内癌7.2%,且TNBC和非TNBC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TNBC病理类型的比例分别为浸润性导管癌88.57%、髓样癌1.43%、小叶癌3.33%,非TNBC病理类型的比例分别为浸润性导管癌87.14%、小叶癌2.86%,TNBC和非TNBC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上述研究结果不符,但与HASHMI等[14]研究相符,HASHMI等研究指出,浸润性导管癌在TNBC和非TNBC中均占大多数,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本研究中,TNBC病理分级的比例分别为Ⅰ级16.19%,Ⅱ级32.86%,Ⅲ级50.95%,非TNBC病理分级的比例分别为Ⅰ级28.57%,Ⅱ级44.29%,Ⅲ级27.14%。TNBC组病理组织学分级高于非TN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QIU等[15-18]的研究结果一致,TNBC病理组织学分级为Ⅲ级的比率更高。
ONITILO等[19-20]研究表明,TNBC的局部和骨转移比例最高。另有研究表明,TNBC 与非 TNBC 的局部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TNBC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非TNBC[21]。这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中,TNBC各部位转移的比例分别为腋窝11.90%,对侧乳腺5.71%,其他部位24.76%。非TNBC各部位转移的比例分别为腋窝14.29%,对侧乳腺7.14%,其他部位7.14%。其他部位转移率明显高于非TNBC。
王雅杰等[22]研究表明,肿瘤长径≤2 cm病人淋巴结转移的阳性比例为50%,而肿瘤长径>5 cm病人淋巴结转移的阳性比例高达81.8%,说明肿瘤长径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中,TNBC淋巴结转移的阳性比例分别为肿瘤长径≤2 cm 39.13%,2~5 cm 49.95%,>5 cm 65.79%,淋巴结转移率随肿瘤长径增大而升高,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但也有研究表明,TNBC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无关[23]。本研究中,TNBC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7.62%和74.29%,非TNBC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1.43%和85.71%,非TNBC生存状态明显优于TNBC,这与STEWARD等[24]的研究结果相符。另外,SCHMIDT等[25]研究表明,T1期病人预后优于T2~T4期病人,N0期病人预后优于N1~N3期病人。本研究中,肿瘤长径≤2 cm、2~5 cm、>5 cm病人总生存率分别为86.96%,82.88%,60.53%,淋巴结阴性和淋巴结阳性病人总生存率分别为86.00%和65.45%,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DENT等[26]也有相似研究,T1期病人较T2~T4期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更长,分别为4.5年和2.7年,但两者的10年病死率并无明显差异(42%:41%)。
综上所述,与非TNBC相比,TNBC发病年龄更低、肿瘤长径更大、病理组织学分级更高,更易发生远处复发和转移,预后更差。TNBC的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长径越大,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越大。对于TNBC的辅助检查,超声优于钼靶,且二者联合检查的诊断相符率更高。TNBC的预后不良与肿瘤长径和淋巴结阳性相关,而与病人年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