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阅众评,静秉芯烛

2019-10-14某考生

作文新天地 2019年25期
关键词:成大器胸襟众人

◎某考生

春秋代序,斗转星移,人生如不卷收的文章。有人汲汲遑遑,步履匆忙,欲尽纳华言,著经论传;有人闭目塞耳,独守一隅,浸孤芳自赏,妄想金玉满堂。

如是我言,广阅众评,静秉芯烛,方为上策,方炼“好书”。

善采他人之言,可熔多方智慧、八路良策于一炉。居易之词,平实晓畅,以鹰隼之眼,写乡闾俗事,民生之多艰跃然纸上,腐败之官员穷形尽相。而这绝非其一挥而就,每每著出新诗,他都叩遍村里老媪之门,为其朗诵,询其意见,直至平常百姓皆可会意方满意罢手。若非他如此放低姿态,倾听百姓心声,从市井街坊中搜罗意见,其诗如何流芳百世,为人传诵?如此好书,如何显世?

又如太宗,听魏徵肺腑之言,成一代明君;如启超,听康有为救国之策,成民族英雄。

而世上多的是自以为是、壅塞耳目之人,如此之人,纵才高八斗,终难成大器。从项羽、刘备之比较,我们即可窥见一斑。项羽不可谓不骁勇善战,却孤介自守,落得个自刎乌江。刘备则反之,虽出身草莽,终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戏谑一点来说,是他将一句“何辞为?”整日挂在嘴上,听得进良言,方坐得上龙椅。静听佳策,方能著成“好书”。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要一味听从他人的呼声。正如荷马所言:“追逐影子的人,自己就是影子。”众人之评论常常形成阴影,如幽魂缠绕在我们身侧,如受其左右、受其禁锢,必如鲁迅笔下的“铁屋囚”,意志一点点被消灭,慢慢死去,慢慢迷失,也就不感到这其中的悲哀了。托尔斯泰在写作时常会将一面巨大的镜子放在面前,他说“那是为了映照良心”,在镜子里,他看到的是真实的、独立的自我,正是在对自我的深刻剖析中,他跳出了小境界,悟得了真滋味,荆棘般的文字得以生长,悲天悯人的情怀得以从个体孕育。

尼采曾道:“生命中最难的时候,不是别人不懂你的时候,而是你不懂自己的时候。”诚然,我们要有俯身的姿态,听从他人良言,更要有内视的品格,倾听内心的呼喊。

尘世滚滚,众人的评议如滔滔江水,要有广听众议的胸襟,更要有挑精剔糟的智慧,方可秉一芯烛火,自舒缓而前,方可笔走龙蛇,写人生好书。

点评

作者比较准确地理解了题意,“广阅众评,静秉芯烛”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也是全文的观点。这篇文章的最大亮点就体现在严密的思辨上。文章在提出观点后,从“善采他人之言,可熔多方智慧”与“壅塞耳目,终难成大器”正反两个角度阐述“要广阅众评”的观点,使自己的思想站了起来。为了使思考更深刻,接着,作者笔锋一转,用“但”转折,拓展思考,指出“并不是说我们要一味听从他人的呼声”,而是要学会如何去善“采”他人之言,作者认为面对“众人的评议”要有“广听众议的胸襟,更要有挑精剔糟的智慧”。从广采他人之言到善采众人评议,这是在不断思辨的过程中完成的,思辨的过程充分呈现出了作者思维的推进。此外,文章的表达流畅自然,语言老到精练,不拖沓,不做作,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十分突出。

本文得分为55分。

猜你喜欢

成大器胸襟众人
新的开始
出国感言
舍得用,孩子才能成大器
众人何以至逍遥:《逍遥游》给一般人的至逍遥之路
习家池古今(新韵)
当春乃发生——《中国诗词大会》众人谈
宽阔的胸襟
守一心永恒
海的高度
Sounds of the Su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