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辉煌70年·中国速度 新中国成立70年 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伟大飞跃

2019-10-14

中国新时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增加值比重世界

回望新中国经济70年,从经济基础极为薄弱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过长期探索,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并需要长期坚持的发展道路。

中国国家统计局自2019年7月以来,连续发布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通过多维度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成绩单”。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这7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是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

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占世界的比重大幅提高,居世界的位次不断前移,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外媒称,这些成就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创造了经济史上罕见的发展速度。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从落后的农业国演进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从温饱不足的贫穷国家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城镇化稳步推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生共荣,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回望这70年,在新中国诞生时,我国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19元;我国财政也十分困难,1950年全国财政收入仅为62亿元。

经过长期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1986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10年达到412119亿元,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尤其是近3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0万、80万和90万亿元大关,2018年达到90030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也大幅增长。1999年全国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进入新世纪后,财政收入实现连续跨越,2012年达到117254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达到183352亿元。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外汇储备相当紧张,1952年年末外汇储备只有1.08亿美元,1978年年末也仅为1.67亿美元,居世界第38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稳步增加,2006年年末突破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年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0727亿美元,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影响力也日益彰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先后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交往明显扩大,并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自2003年以来,我国与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建设自贸区,目前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17个自贸协定,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得到1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以WTO改革为代表的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了大国担当。

从农业为主到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从结构单一到百业兴旺,发生了巨大变化。70年来,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加强,工业主导地位迅速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效应日益突出,三次产业发展趋于均衡,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产业基础十分薄弱,1952年,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0.5%,农业吸纳了83.5%的就业人口。之后,按照当时环境和现实需要,我国主要实行“重点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同时配以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促进了工业积累。

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得到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生产力迅速解放和发展,产业结构深刻调整。至2011年,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提高到35.7%,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就业最多的产业;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增加值最大的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7.2%、40.7%、52.2%;就业比重分别为26.1%、27.6%、46.3%,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分别比1952年上升23.5和37.2个百分点。

70年来,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以粮为纲的传统农业转变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较为单一,种植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195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比重高达85.9%,林、牧、渔业比重分别只有1.6%、11.2%、1.3%。201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比重下降至54.1%,林、牧、渔业比重分别提高至4.8%、25.3%、10.7%。

与此同时,工业体系更加齐全,工业生产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技术水平落后,仅能制造一般吃穿用等生活用品,基本处于手工作业和简单制造状况。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工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和专项规划,工业规模由小变大,技术水平由低转高,实现了从产品单一向门类齐全的变化,“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逐渐增强。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全门类的产业配套为工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航空航天、电子通信、医疗仪器、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高铁、核电等重大装备竞争力居世界前列。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9%,比1995年提高6.9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70年来,服务业也获得了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成为发展新引擎。在1952年,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5.9%和14.9%,服务业主要是一般生活服务业,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业比重较高。至2010年,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下降至19.7%和10.3%,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上升为14.1%和12.9%。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子商务、数据消费、现代供应链、互联网金融等新技术新模式日新月异,服务业成为创新创业的热点,服务业发展进入新阶段。2012年-2018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244852亿元增长到469575亿元,年均增长7.9%,高出GDP年均增速0.9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1.3个百分点。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6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2015年超过50%,2018年达到52.2%,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

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

70年来,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成绩斐然。

新中国诞生之初,我国交通十分落后;我国邮政通信发展水平也很低,邮路总长度仅为70.6万公里,长途明线仅为14.6万对公里;能源供给严重短缺,1949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只有0.24亿吨标准煤,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交通运输先行理念,交通运输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交通基础设施加速成网,运输服务能力连上台阶,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先行官作用。创新引领邮电通信业跨越式发展,综合通信能力显著提升,邮政新业务不断拓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018年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比1949年年末增长5倍,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0%以上,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铁网基本形成,并迈向“八纵八横”;公路里程485万公里,增长59倍,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18年年末达到14.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7万公里,增长72.7%;定期航班航线里程838万公里,比1950年年末增长734倍。

我国交通邮电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基础产业地位不断巩固,能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2018年年末,全国邮政营业网点27.5万处,比1949年年末增长9.4倍;邮路总长度985万公里,比1978年年末增长103%;光缆线路总长度达4358万公里。

2018年,移动宽带用户达13.1亿户。中国信息化网络化后来居上,已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方兴未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2018年我国能源生产达到37.7亿吨标准煤,比1949年增长158倍。2018年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9亿千瓦,比1978年年末增长32.3倍。经过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努力,我国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给体系,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利用大幅增加,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等清洁能源生产比重从2012年的15.3%上升为2018年的23.5%,我国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的积极引领者。

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保护也从无到有,日益加强。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重视环境保护特别是“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治理。20世纪80年代我国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90年代制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改善环境质量取得突出成效。

从半封闭到举世瞩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对外经贸作为连接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纽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贸易实现历史性跨越,“引进来”和“走出去”齐头并进,区域经贸合作持续推进,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然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贸落后失衡,进出口规模十分有限。195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为11.3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贸易开始快速发展。如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均跃居世界第2位。

201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6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223倍,连续两年居世界首位;服务进出口总额7919亿美元,比1982年增长168倍,居世界第2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多边经贸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全面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效果显现。2016年-2018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增速持续快于全部进出口。

与此同时,2018年,我国实际使用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1350亿美元,比1983年增长146倍,年均增长15.3%,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1979年-2018年,累计吸引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20343亿美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领域不断拓展,服务业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2018年达68.1%。

外贸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企业逐步走出去。进入新世纪,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2018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205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1.3倍,年均增长28.4%。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6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18年为156亿美元,占非金融类对外投资总额的1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稳步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我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自信的步伐融入世界经济。

70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人民及海内外华人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国家,一跃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和综合国力均居世界前列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各种重大挑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对国际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

猜你喜欢

增加值比重世界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