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间一壶茶 有味是清欢

2019-10-13林永香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宋庄古风禅意

林永香

初始郭廷,是在去年一个朗朗的夏日,源于周亮先生的“观州传灯?第一届‘文武少年暑期集训”。

作为两期集训的书画特聘老师,郭廷在开班前便被请到了东光。因为我是周亮先生的朋友、在东光又混了几年“文艺圈”,所以是必然要尽地主之谊的。于是,我便开车把他接到我的工作室,有了第一次人与人之间的感知与相惜,有了第一次灵魂深处的交流与碰撞。接下来的日子,从素昧平生到心有灵犀,也就多了“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默契与豪迈,多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豁达与不羁。

郭廷其人,燕赵人士。自幼痴迷书画,大智若愚;半生纤尘不染,淡泊明志。为人笃实,至真至诚;为艺笃志,心無旁骛。现寄寓于北京宋庄画家村,以书画为伴,专注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书画文化,快意人生。

为书画而生,少年不识愁滋味

郭廷出生在邯郸市近郊的农村,现在已经成为邯郸的市中心。虽然如此,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周边的村庄早已得到了开发和建设,而他家所在的村子依然还保留着原貌。郭廷说,老家的村西紧挨着高速公路,村东又是新修建的高速铁路,他们村正好被夹在了中间,据说将来开发也就是一个绿化带。

郭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喜欢画画。至今他清晰地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上课从不认真听讲,经常在书本上乱写乱画;尤其是数学课,也是他后来数学成绩一直不好的最主要原因。有一天,郭廷从邻居那里见到一套上下册的连环画小人书《大闹天宫》,他被连环画里的孙悟空、唐僧、观音菩萨等人物一下子迷住了,邻居见他爱不释手,就将小画书送给了他。他如获至宝地拿回家中对着画册中的人物开始进入临摹,经常一画就是好几个小时。至今四十多年过去了,这套连环画仍然保留完好。

或许就是起始时这种神话故事的熏陶,抑或是对古典人物的印象太深刻,使得郭廷老师以后创作的画风定格为古风人物,画作中的人物都是带着浓郁的亦禅亦仙的韵味。

少年时期的郭廷所在的村子里有一个姓卢的老学究,深谙画画技法,尤其擅长画梅花,远近闻名,曾学画于清代邯郸最后两名进士之一的邯郸名人王琴堂。王琴堂,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经受艰苦生活锻炼,19岁中秀才,31岁中举人,46岁中光绪甲辰进士;后就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通日、英两种外语,做过提调,任过知事;民国成立,做过一任知事后回乡兴办企业,曾任职邯郸县商会会长。王琴堂一生酷爱书画艺术,所画的梅花被世人誉为“邯郸三绝”之一(另两绝是李世昌的画兰,杨洞庭的画葡萄、松鼠),其遗墨几乎被人摹拓缺损。据说,当年张学良率部南下、途径邯郸时曾向王琴堂先生求梅花墨宝未果。

郭廷的父亲没有文化,但因老实本分、勤劳朴实,所以与老学究私交甚好。有一天,老学究去郭家看到一幅中堂关公,便大加赞赏,向他父亲打听是谁画的,并提出可以用自己画的梅花来换一幅关公图。在当时邯郸的农村,家家户户有挂关公图的习俗,也正因如此,郭廷上学前一直到上小学后都喜欢画关公图,致使他到十一、二岁时已经把关公图临摹的惟妙惟肖。

得到了老学究的认可和赏识,当时的郭廷感到特别惊讶与兴奋。这无疑也是一个莫大的鼓励。从此,郭廷对画画有了更大的热情和信心。

至今,老学究在郭廷的记忆里是清晰的。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黝黑的四方大脸上,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看一眼令人心惊胆颤。尤其,走路时拖着一个很重很重的拐棍,令郭廷记忆深刻。老学究除画梅花外,还晓通周易,擅长相面,平时从不和凡人讲话。

有了老学究的赏识,郭廷自然成了他家的常客。这一下,也让郭廷大开眼界,置身于四壁满是用白报纸画成的梅花图贴满的五间屋子里,郭廷如鱼得水。没过多久,他就用铅笔在上学用的草稿本上,把挂满四壁的几十幅梅花一个接一个的全部临摹了下来。老学究仔细端详着郭廷厚厚的一本梅花临摹图,在扼腕惊叹之余,当即表示要教他画画,并把自己珍藏的一本《梅花图》送给了他。

以后的日子里,凡在绘画上遇到困惑之处,郭廷便常常去向老学究请教,研习画理。经老学究的指点与教导,加之郭廷的勤奋好学,绘画技艺与日俱增。每逢村子里谁家办喜事需要写喜字、对联,或者影壁墙上需要画画,都会把他请到家里。因当时的郭廷年龄较小,发育又晚,个子矮小的他常常脚踩在凳子上去作画,村里的老少爷们人都夸赞“这孩子真能耐”!

少年的郭廷,游弋于五彩斑斓的书画世界里,陶醉在兴趣、艺术带来的甜蜜与快乐,收获着同学、乡亲的肯定与赞美,“少年不识愁滋味”,渐渐成了村子里远近闻名的书画名人。通过这些有意无意的训练,为他自己以后书画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书画谋生,辛苦遭逢起一经

中学毕业后,无情的现实摆在了郭廷的面前——

因条件所限,一次次用白报纸、甚至报纸创作的书画投稿、参赛作品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从一个人见人爱、人见人夸的“才子”、“人才”,一下子变成了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的另类,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给了郭廷痛痛的一击。

一个生长在农家的孩子,又因父亲早逝,沉重的家庭生活压力,使得他不得不重新给自己一个定位。

郭廷的书画梦想第一次感到绝望与迷惘,就像刚出巢的鸟儿,怎经得起风雨的洗礼,飞翔中一下子迷失了方向。

看着身边的同龄人,一个个结婚成家,郭廷愈发感到心中的悲哀。于是,他发誓再也不做这一行,去打工,要用自己的艰辛劳动撑起这个贫穷的家!

从跟着建筑队做小工,到各个工厂去做工,几年间,郭廷换了多个工作。无论做哪一行,他都不能坚持去做,感到那些不是自己想要的。离开了书画艺术,他感觉自己的生命在一点一点的走向枯萎,他矛盾、徘徊,感觉到了一个人在夹缝中的生存。

偶然的一次机会,郭廷路过邯郸市里的一家书画装裱店,看着玲琅满目的书画作品,他想到了自己十多岁的时候,把从集市上买来的年画装裱成挂轴卖给那些村子里送礼的、结婚的人家的情景,暮然发现自己的心思还是牢牢地被绑在书画上,自己最终喜爱的还是书画艺术。

于是,郭廷顶着流言蜚语,遭受着别样的眼光,又回到了自己最终选择的绘画道路上来。

夜深人静,郭廷一个人蜷缩在自己破旧的房间里看书、研习书画理论和书画作品。为了躲避母亲的“啰嗦”,他用自己半屋子的书摞起来把窗户挡上,把一个人隐藏在一个书画的曼妙世界里遨游。

白天,郭廷经常出现在邯郸市里的装裱店、画廊里,也因此使他认识了当地越来越多的书画家。并且,通过与市里字牌店、广告门市的接触,使他也找到了靠自己书画技艺为生的职业。虽然当时他还不足以自己开店接活,但通过给别人店里书写牌匾、广告牌,画展牌、遮陽篷,终于找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谋生职业。

但好景不长,现代高科技的电脑刻字、喷绘等专业广告设备,像暴风骤雨般将传统的手工操作冲击的一败涂地。游走在书画艺术边缘的郭廷再一次受到生活所迫,三十多岁尚未成家的他,又一次进入了工厂做工。

天道酬勤,上天总会眷顾每一个有梦想并且努力的人!

正当郭廷在自己钟爱的书画事业上再一次出现困顿与失落时,美妙婚姻的降临使他有了更近距离专研书画艺术的机会。

郭廷的爱人是公认的好妻子。结婚以后,尽管两人经济不宽裕,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郭廷的爱人也没有逼着他出去找工作,而是选择自己工作支持他的书画事业,这让郭廷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去做自己的事情。婚后不久,他们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郭廷不止一次地提到,自己事业上的小有作为和自己两个孩子的出生紧密相关,两个孩子年龄差距较小。那个时候,因为爱人工资高,所以他就选择了在家照看孩子。

生活中,郭廷渐渐摸透了孩子的作息规律,用他的话说,就是他完全能做到让两个孩子吃得饱、睡得着,并且一觉睡多长时间他都是一清二楚。于是,每每孩子睡了,他就马上抓紧时间去买笔墨纸砚,利用任何一个琐碎的时间去临习书法、钻研画理。晚上爱人和孩子睡后,他又接着练习,常常一练练到凌晨两三点。夜深人静时,郭廷常常把自己的书画作品贴在墙上,反复去揣摩、去思考,找出缺点、不足,去修正、去提高。为此,爱人常常打趣地说:又挣不到钱,怎么比考研究生还要用功?

也正是由于这个特殊的时期,郭廷才有时间系统地去临帖,颜、柳、欧、赵兼收并蓄,使得他在书法领域有一个新的突破。郭老师开玩笑说,是看孩子成就了他的书画艺术,让他更沉下心来去钻研自己的艺术风格。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日复一日的研习与磨砺,使郭廷在书画技艺方面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体系。

以书画为生,小荷才露尖尖角

对于人生的思考,郭廷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不满足于人类传统的生存方式,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然后娶妻生子,抚养孩子,赡养老人,周而复始。他不要这样的人生,为什么这么晚才结婚,也正是因为从小他就树立了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艺术的无限魅力引领着郭廷在博大精深的书画世界里遨游,他怎么能这样安于现状、安度人生呢?于是,有一天,郭廷向爱人敞开了久违的心扉,善解人意的爱人也毫不含糊地支持了郭廷的选择。

2012年6月的一天,郭廷离乡背井,踏上了北去的列车,也正式成为“北漂”一族。也是在双脚踏出家门的那一刻,郭廷心里暗暗发誓:不混出个人样,就永远不再回来!

得益于朋友的推介,也得益于朋友的照顾,厚积薄发的郭廷从蹭地下室、每顿吃六块钱一碗的汤面,生活很快就得到了改善。在琉璃厂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的书画作品逐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有一天居然一下子被一个买家买去了一个斗方、一个四条屏共计八千块钱的作品。

也许是天意。一个多月后,郭廷所在的画店突然宣布要停业装修改造,这一下子又给了刚刚在琉璃厂站稳脚跟的郭廷一个措手不及。

开弓没有回头箭。于是,郭廷在朋友的帮助下,又辗转到宋庄正式开始了他真正的艺术人生。

或许郭廷也是幸运的。虽然初到宋庄,凭借自己过硬的书画功底和对艺术的渴望与追求,一年多中,在北京文创每周一次的书画拍卖会上几乎无一落拍过。虽然当时的书画小品只能以几百块钱到一两千块钱成交,但这无疑为郭廷在宋庄的生存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郭廷过硬的艺术天赋与在拍卖会上的屡屡成交,得到了北京文创老板的赏识与青睐。于是,2013年秋天,在北京宋庄为郭廷举办了他人生的第一个书画个人作品展。

谈及过去,郭廷深有感触。他说,虽然在琉璃厂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他收获了一帮书画界的老师、朋友;在宋庄,没有朋友的帮助,没有北京文创这个平台,没有文创老总的慧眼提携,他也许不会发展到今天。

从琉璃厂辗转到宋庄,郭廷洒脱、夸张的艺术风格,又有很多禅意味道的书画作品,很快就受到了许多藏家的追捧。在谈及自己创作风格形成的时候,郭廷如是地说,在老家邯郸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书画艺术体系,因为自己从小本身就特喜欢历史、禅意这些方面,对历史、书法也有过系统的研究与学习,所以平时作品中就不自觉地向高士、禅意这方面发展,所以也就有了一系列的《品茗图》《高士图》《乐在其中》等这些闲适、自在、带有禅意风格的作品。

郭廷比较偏爱画古风人物,他说,虽然山川草木皆有灵性,但人乃万物之灵,人的举手投足、眉目之间传递的感情都更具生动、更具传神,所以他对画古风人物比对画山水、花鸟兴趣要大很多,其作品也主要集中在古风人物画这一方面。郭廷喜欢把古风人物画的富有趣味性和夸张性,觉得画古风人物更能代表他本人的心境,传递他内心寄托的情感,这也许就是他在作品里描绘的大多都是比较夸张的古风人物的原因吧。对于现在工作和生活的宋庄,郭廷认为,自己已经慢慢适应了宋庄的节奏,因为自己常年形成的习惯,比较喜欢夜里创作。所以,他觉得在哪都是一样的,夜里最安静,也少了琐事的纷扰,这样的环境最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到在宋庄村站稳脚跟,成为知名书画家。在北京的几年里,郭廷不仅在书画艺术上有了一个大的提升,其作品也得到了诸多书画爱好者与藏家的青睐,就像一支初夏的青荷,在阳光与风雨的洗礼中崭露锋芒。

伴书画一生,不破楼兰终不还

而今在北京宋庄,郭廷已是响当当的人物。他的美术作品,也已定格为“古风人物画”。多年来,他倾心于古曲文化的魅力,不仅从传统的角度切入古典人物画的题材,在艺术观念和创造方式上保持着一致性,又与传统的人物画有明确的差异,因此被专家冠之为“古风禅意画”。

郭廷的“古风禅意画”,如同大写意花鸟画家一样,讲究用笔用墨之情趣,既有骨力,又见墨色风神,他注重生韵、生气、生动,不拘于外形毕肖,而是传奇神、写其意,抒己情,好似徐渭晚年画《百花卷》题诗所云:“不求形似求声韵,根拨告吾五指栽”。

郭廷的“古风禅意画”作品,最生动处就在于用自己的“五指”即笔墨技巧“栽”出人物的古意古趣。郭廷笔下的人物、笔墨、配景奇谲多变,错落有致,生机盎然,那种可觉察却难以言传的生动意态,既与表现对象属性相合,又为画幅本身所独有,实乃画家贯注于其中的精、气、神之外化。

郭廷“古风禅意画”的感人之处,还在于他作品中所呈现的高古儒雅的境界。它描述的是古人对生活,对自己,对世事的态度,实际上是他寄情于此可以更充分地描绘自己的理想和意愿,抒写自己的志向和情感。郭廷的“古风禅意画”,有一种高尚,有一种学问,有一种营养,有一种情思,有一种哲理,它是性情与学养的统一体,折射出画家的生命情意。由此,观者的心灵可以与往昔的情怀接通,可以与今日之感情交流,已达到達到养心、畅神的感受。

郭廷的“古风禅意画”无疑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找到了王履所称的“立以前人之外”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出新途径。他的出新之处全赖于扎扎实实的传统书画基础上,一步一步地从中创新突破,凝聚了他几十年的心血与汗水,来源他多年的文化积淀、内在的功力、内心的感悟。

郭廷笔下的每一幅作品,不是传统人物画的重复,不是似曾相识,他讲究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表述方式、自己笔墨符号和自己的风格,讲究独辟溪径、独有灵奇、独到之处。他是具有个性、胆识、天赋和创造力的人,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方可驾驭,是半生修养和修炼的结果。

郭廷除了他的“古风禅意画”之外,其国画梅花,在他的笔下,疏枝高洁,花韵冷艳,有暗香浮动之感,早期在他的家乡邯郸即名闻遐迩。他的书法,以雄浑奔放的气概、纵横捭阖的笔姿和恣肆浪漫的势态亦自成一派。在用笔上,圆转自如,含蓄而奔放,随着感情的渲泄,笔致似有节奏地忽重忽轻,线条或凝炼浑厚,或飘洒纵逸,浓墨处混融而富有“屋漏痕”般的质感,枯笔处涩凝而极具“锥划沙”般的张力,点画与线条的合谐组合,构成了一幅自然生动、雄伟壮阔的画卷。观郭廷老师的书法感到有浓郁的笔墨气息扑面而来,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艺术享受。

郭廷生性好艺喜静,不尚浮华。他安于京城一隅,乐于翰墨丹青,只在毫楮之间做他的笔墨文章,纤尘不染,淡泊明志。然而,他的那种平易与平和,他的那种专注与自信,那种得意与谦恭,连同他那精湛的笔墨、坚实的造型、非凡的意境和涉笔成趣的画风,——展现在世人面前时,让人看到了一个隐者的风范,一个大智的灵魂。

细细品赏郭廷的书画作品,其笔墨之间既充盈着“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所延伸的那种遍临碑帖、研习大家之后的返璞归真,又彰显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那种让世人无不羡慕又难以强修的稚子童心与纤尘不染。他至纯至真,至情至性,落笔朴实无华,禅意浑然天成,每一幅书画作品都能触动观者心弦,给人带来灵魂上的享受和慰藉。

谈到以后的规划,郭廷说,他虽为一介草民,但他肩负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他将用他的勤劳和智慧托举起华夏文明的厚重,用他的才华与创新弘扬传统国画人物的精髓,他用未来几十年的精力乃至全部心血去延续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去书写千古风流的人物,让传统人物画在他的手中得以发扬和光大!

郭廷明白,从选择“北漂”的那一天起,他的全部身心都交给了自己一生钟爱的书画事业。虽然现在日子过得惬意、殷实了许多,每年也都能体面地回几趟老家了,但与自己心中贬值的“书画梦”还有距离。他有决心,也有信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此词上片写早春游山时的沿途景观,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以清茶野餐的风味。全词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而今,着眼郭廷生活的境地与心态,不就是这种人性的闲适与豁达吗?人间最有味的便是这清欢!

因此欣赏郭廷的书画作品,隽秀剔透,古风雅韵,蕴藏着一种浓郁、恬淡的生活气息,仿佛世外桃源的清幽闲适令人心驰神往,又如山间溪边弥漫的阵阵花香让人醉意流连。这正可谓“花间一壶茶,有味是清欢”!

猜你喜欢

宋庄古风禅意
北京宋庄(诗歌)
古风十年愿清风明月依旧动人
平天湖,禅意的水
MiNi只“装”少女心
禅意少年
禅意
转体与重建
“转体与重建”
时光志
我来过宋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