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馆藏建设驱动下民国文献整理出版前景与策略研究
2019-10-12刘婧
刘婧
摘 要: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积淀下丰富的文献宝藏,其中民国文献因其时代背景和出版条件等因素限制,能留存至今就显得尤为珍贵,对其进行整理加工也就越来越值得重视。本文通过概述民国文献整理出版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法分析民国文献广阔需求与出版前景;从特色馆藏建设角度提出基于出版社、图书馆、馆配商及大数据四维融合的民国特色文献的整理、影印与编撰出版策略,期望为全社会提供丰富的民国珍贵资料,从而促进学术研究发展以及文化繁荣。
关键词:特色馆藏;民国文献;出版策略
引言
民国文献,泛指形成于1911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段历史时期的各种信息载体,全面记载了该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与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术及文物价值。自2011年“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启动以来,民国文献的普查整理、研究、出版及数据库建设等工作持续推进,成果显著。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民国文献整体存藏状况欠佳,文献载体材料老化加快,开展抢救性整理尤显紧迫。
1.民国文献保护现状探究
民国文献的原生性保护是对于文献本身的保护和外部环境的保护。我们可以从书库的选址建设、温湿度的控制、除尘防虫、排酸等方面入手,为民国文献提供一个良好的储存环境,对民国文献本身进行原生性的保护。为了有效地抢救和保护民国文献,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中心(以下称“民保中心”)从2011年开始实施“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举全国各级收藏机构之力,对民国文献进行有计划、分步骤、成规模的整理,以出版带动全国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从2013年开始,国家图书馆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面向全国组织申报民国时期文献的出版项目。截至2018年,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出版已经立项两百余项,完成88项,共出版发行了五千余册民国时期文献,填补了国内多项研究资料的空白,民国时期文献的研究利用价值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原生性保护是不改变文献的原始特征和载体形式的保护,主要对书籍原本进行妥善保存和修复。“民保中心”为保护民国时期文献也做了很多尝试,如为更好保存民国纸质文献,进行脱酸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制定并发布“民国时期文献库房建设规范”等。为开展民国时期文献原生性保护奠定了科研基础。业内各研究机构和各收藏单位也对于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和开发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东南亚五国专家联合编写完成《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操作指南》。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编写完成《古籍与文书修复导则》。还对中国古纸科学价值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纸质文物保护国家重点科研基地,举办了多期纸质文物保护培训班,制定颁发了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系列标准。
2.民国文献出版需求分析
2.1民国文献编目复杂整理难度大
(1)民国文献的整理工作质量不高,许多图书馆民国书目编目不详,存在目录重复、出版年不清、版次不明等问题,或者检索系统没有完全开放。(2)部分馆舍的民国文献电子数据库只面向机构用户开放,社会个体没有途径访问。而且数据库检索系统检索点设置不合理、数量少,没有详细分类和导航。(3)图书馆普遍缺乏個性化的增值服务,比如代检代印、原文传递等一条龙服务。(4)民国文献东西繁杂多样, 图书、期刊、报纸、画刊、照片等,由于时代背景复杂加之战争不断,其文献的年代、出处、历史背景等不甚详尽,导致文献编目整理出版的难度极大。正因为有这样的问题,才更需要我们正视困难和问题,尽快完成民国文献的编目整理工作。
2.2民国文献整理出版是社会现实需求
拥有最丰富民国文献的图书馆主要是省级馆,由于受交通和时间成本限制,读者查阅民国文献资源的需求必然会大受影响,而且一些图书馆严格要求读者必须持有效证件或介绍信方可入馆查阅民国资料,一般读者难以使用。我国拥有高校图书馆及县级以上公共馆6000余所,图书馆肩负优秀文化挖掘、保存与传承的崇高使命。其中,反映着各地民国时期社会风貌的图书、期刊、地方志、统计资料、报纸、画刊、照片等史料必然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重要典籍,也必然成为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主要来源。受国家政策驱动,近些年全国各地兴起各类主题博物馆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特色村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等文化创新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需要参考大量的历史文献,也需要大量原始文献或复制品做展品。现如今,方方面面对民国文献资料的现实需求,就要求我们图书馆人要尽快做好民国文献的编目出版工作。
3民国文献整理出版策略
3.1图书馆要理清家底,整理完善现有民国文献资源
作为图书馆,特别是省级图书馆,要做好民国文献的整理出版。首先,要理清本馆民国文献资源,各种类目分门别类,妥善整理登记造册,并且上传民国文献数据库。其次,要指导其他各地市县馆形成合力,整理收集本地区民国文献资料,并做好分类整理汇编,统一汇总到省级图书馆,形成本省完备的民国资料库并上传民国文献数据库。最后,要从摸清的家底中,查找筛选出有价值的、可成系列的、能够出版成册的珍贵文献资源,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出版发行。
3.2加强学者调研合作,把握文献整理出版质量
图书馆还可以与专业学者合作,把握研究热点和前沿思想,通过分析主要学者对“民国”研究的情况来把握领军人物的研究热点,进而组织学术研讨会来广泛搜集专家学者的出版发行方向的意见与建议,准确触碰文献资源市场需求神经,完成高水准、高质量的出版选题。
3.3强化馆际合作关系,出版精品民国文献
图书馆应密切联合拥有民国文献的其它图书馆,共同设计规范的元数据标准体系,搭建民国文献馆藏信息统一检索平台,以全面掌握各类别民国文献的分布状况。借助学术研讨与市场调研,精准策划影印或编撰相应资料类型、学科类别、体量规模的民国文献。国图缩微中心影印的《民国体育期刊文献汇编》(全70册)就深受体育类、师范类院校图书馆喜爱,不少体育史研究者都有收藏。
3.4拓展国际出版渠道补缺珍稀资源
拥有珍稀民国文献的图书馆要与拥有进出口出版发行权限的机构交流与合作,依托民国文献馆藏信息统一检索平台,建立全球视野的民国文献馆藏目录体系。并在全球征集珍贵民国文献资料,查漏补缺丰富图书馆资料馆藏。图书馆配合出版者,基于合作客户需求,做好民国文献专题出版工作,使图书馆在民国文献整理出版工作中不断发挥出主导作用,在优秀文化挖掘,传承中华文化中作出突出贡献。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全面开展民国时期文献的普查,发布民国时期文献保护的联合目录;要推进民国时期文献资源的共享,包括对民国时期文献的面世、出版等;要加强原生性保护技术的研究和数字化进程,建立专题化的民国时期文献资料数据库;要打开多种渠道,开展海外民国文献的征集,促进数字化的回归,使本地民国文献资源越来越丰富,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文献资源。
参考文献:
[1]陈晓莉.民国文献的整理与开发问题研究[J].图书馆,2013(4):94.
[2]黄柏楼.美国研究图书馆与档案馆民国文献收藏和利用概况[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8(3):24-25.
[3]段晓林.2000年以来民国文献影印出版状况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