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水安全保障策略刍议

2019-10-12赵旭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6期

摘 要:南水北调水进京后,北京市将形成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和外调水四大水源联合供水的格局,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将得以极大的缓解。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人口数量的膨胀,未来北京市的水资源供需情势依然严峻。本文以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的治水思路为指导思想,以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条件为基础,从多水源调配模式和适应政策两方面入手,对北京市水安全保障策略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为北京市水安全保障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安全保障;多水源调配模式; 适应政策

一、绪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人口、产业进一步向城市中心聚集,这对城市的资源供应系统提出严峻的挑战,而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须资源,能否安全保障,关乎城市的发展和兴衰。因此,水安全保障历来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的问题。2014年2月习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市工作事强调,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全党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并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1]。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但北京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2。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完工,一泓清水将沿着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进入北京,外水进京将改变北京市的水资源格局,外调水将成为北京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外调水的供给使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北京历史欠账多,水资源过度开发,可供规模开采的新水源以难找到[3],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区域内水资源调蓄能力降低,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北京市水资源供给依然趋紧,水资源短缺仍将是制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确保首都水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基于对习总书记治水思路的学习认识,结合北京市水资源供需现状,本文提出北京市水安全保障的管理模式,以供参考。

二、北京城市水资源问题

2.1需求增加而水源不足

北京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北京城市常住人口数量由1993年的1112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2114万人。人口的快速增长,与水资源紧缺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2以透支生态环境维持供给

近几十年,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北京市一直以牺牲生态环境用水的为代价。常年的透支生态用水使北京的河道生态系统几近崩溃,城市生态安全问题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地下水严重超采。由于连年超采,地下水位下降明显,2012年埋深已达24.3m,储量较1960年减少108亿m3。全市超采面积达5980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区2186平方公里。

(2)河道大面积断流。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入境水大幅减少,三家店以上水几乎全部引入市区,使三家店以下70多公里的河道常年断流。

(3)天然湿地大面积萎缩、湖泊消失。北京城市湿地面积显著萎缩,1960年湿地面积为12万公顷,占北京面积的7.3%,2012年北京有1916块湿地,共5.1万公顷,仅占北京面积的3.1%。

(4)城市河道景观用水无法保证。2012年,北京河湖景观用水总量5.7亿m3,有3.7亿为再生水,圆明园、朝阳公园、龙潭湖公园等公园都全部由再生水供给。虽然再生水回补了一些生态基流,规模仍然较小,水质也较差。

2.3区域性的竞争用水

流域上下游用水竞争激烈,协同合作不足,北京、天津与河北部分城市因为水资源而引起的纠纷不断。

2.4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北京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北京城市非常规水源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部分新城和村镇污水处理率较低,再生水利用量仍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

综上所述,现阶段北京城市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需求强烈,地下水供水偏多,超采严重,外调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水资源危机,再生水在未来可能发展成为供水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三、北京城市水安全保障管控模式

3.1实行需求调控

构建适水的城市发展规模和经济社会体系,划定城市发展的人口红线;优化产业布局,限制高耗水、低效益产业的发展;严格生活和工业节水标准与要求,促进各行业深度节水;强化水资源利用管理,加强水影响评价审查。

3.2提升生态配水优先度

加强湖库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建立基本生态用水保障制度,把基本生态用水放在与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地下水开发总量控制制度,严禁持续超采地下水;维持城市河湖基本景观用水。

3.3挖掘本地区水资源潜力

(1)加强地下水恢复和涵养,利用南水北调密云调蓄工程,建设调蓄库容约20亿方的密怀顺、平谷、西郊、昌平四处地下水储备,利用湿地和蓄滞洪区,涵养回补地下水。

(2)强化密云水库等地表水源储备。利用南水北调初期河南、河北、天津富余水量,加快实施南水北调来水调蓄等工程,以及新开调水通道后多水源供水条件,实现多调水,多存水。

3.4充分利用外部水源

在北京现状水源和需求格局下,充分利用境外水源是北京水安全的保障。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中、东、西线水源,滦河与潮白河、大清河等水源构建连通互济的供水网络。

3.5加大非常规水源的利用

再生水利用仍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再生水价格比调水便宜,分布与用户匹配,需要提高污水处理标准、完善处理利用设施,扩大再生水利用量和利用范围,鼓励工业和河湖补水利用再生水,既解决供水问题,又有利于改善水生态环境。

发展利用淡化水。采用市场化方式推动海水淡化前期工作及工程建设,构建淡化水供水网络,培育淡化水产业体系。

四、北京城市水安全保障政策措施

4.1划定管理红线

划定阶段性用水总量指标,控制用水过快增长。用最严格的的水资源管理标准控制总量。用法律法规规定生态用水的红线,禁止地下水位趋势性下降和生态基流减少。

4.2理顺水价,建立水权交易机制

充分发挥水价的引导作用,利用水价反应水资源的稀缺性,显著区别居民水价和非居民用水水价。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水资源由低效率向高效率流动,尝试以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为重点,交易其他省份相对富裕的水量。

4.3建立非常规水源利用激励机制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再生水、海水淡化利用,非常规水可采用价格递减的阶梯水价,非常规水用量越多价格越低,对积极利用非常规水的企业进行表彰,并给于一定的税收、电价、土地利用、技术服务、资金补助等支持。

五、结论及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水资源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作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城市水安全对保证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北京可以通过采取需求调控、生态优先的水资源管控方法,保障城市水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内外开源的手段,提高城市用水保证率;并通过提高非常规水的开发和利用,促进水资源的高效运行。以最严格的的用水管理制度和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发展模式,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治理,保障城市水安全。

作者简介:

(赵旭),性别(男),出生年(1980-),籍貫(北京),民族(汉),职称(无),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北京市水资源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