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听语言角度浅析角色的自我身份认知变化
2019-10-12王曌
摘要:本部影片是藏族导演万玛才旦运用黑白画面和多个长镜头拍摄,讲述的是一位藏族男性塔洛通过办理身份证的事情来寻找身份认知的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遭遇,对他内心原有的身份认知产生了冲击,逐渐迷失了自我,表达了作者对现代语境下如何认识我们自己,如何定位自己身份的忧思。
关键词:身份认知;镜像;藏文化
电影《塔洛》主要讲述的是一个记忆力超强的牧羊人塔洛去县城派出所办理身份证,遇到了一个理发店女老板后发生了一系列情感纠葛,被骗后迷失自我的故事。身份证是贯穿整部电影的重要道具,在本片中暗喻了人物的身份,用来传达人物身份信息的重要象征。
电影通过多个角度阐释、暗喻了片中人物-塔洛对自我身份变化的一次次重构,导演万玛才旦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从多个角度将“塔洛”对于自己身份的审视和认知逐层递进地展现在了观众的面前。
一、从画面视觉构图方面
本片在构图方式上摒弃了传统的构图形式,男主人公在画面中的位置,几乎都处于视觉中心之外的位置。
(一)在县城的照相馆内,男主人公站在画面的左边边缘,拍照时在画面的下方边缘。一般当人物出现在画面下方或者边缘,给观众一种不被重视或者压抑的感觉,表现主人公处在社会的底层或边缘。在照相馆,新人拍摄婚纱照处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而为主人公照身份证相时,却是处在画面的下方表现出角色的自我身份认知,甚至是社会对其身份的界定。
(二)從男女主角初次相遇到之后关系深入,再到两人最后关系疏离,导演分别用不同的景别:近景和中景来表现,镜头的景别恰恰和两人的关系背道而驰,用景别的变化体现两人之间“爱情”的真实性的另一种隐喻的手段。
二、从镜像重构的角度
影片通过大量镜像来呈现塔洛与杨措和塔洛与派出所民警之间的复杂关系,一是杨措的理发店,二是乡镇派出所。在理发店里,镜子构成了塔洛与陌生女人杨措之间交流的唯一途径,同时也是反映二者内心情感变化的显微镜。第一次来到理发店的塔洛不敢抬头看镜子,经由“他者”的挑逗后打开心扉,他无法真实面对“自我”,只能通过镜子观察他者的情绪起伏。
在影片中,塔洛每次进入理发店都是通过镜面来呈现的,且常常出现在角落中,画面又通过镜子让观众看到,表达出了一种不真实的虚拟意境,也是塔洛自我身份认知逐渐模糊的表象。而后,塔洛被剪去辫子这一具有仪式性的事件构成了整个影片最富张力的一幕。虽然他们同处在一个小房间内,成像于两个不同的镜面,却各自分属两个独立的空间,让人有一种咫尺天涯的感觉。塔洛回到牧区后,因为无法平静杨措带给他的内心的涟漪,在带着羊群喝水的地方,通过如镜面般的水面来倒映出影像,从而表现他无法平静的内心和这段关系的虚无感。
塔洛自我身份的模糊经由“看与被看”得以完成,然而主体由于受到想象世界的蒙蔽和象征世界的异化,只能建立起虚幻的、分裂的、不稳定的身份指涉。凝视与其说是主体对自我身份的一种认知和确证,不如说是主体向他者欲望之网的一种沉陷,在看与被看的过程中,他者完成了对主体的捕捉与控制。
三、从文化方面
万玛才旦的系列电影介于故事片与纪录片之间,力求客观真实地再现藏族文化特色,从人类学的角度潜入文化的内部,将文化的褶皱与裂隙通过纪实的方法展现出来。
在本部影片中,从头到尾虽然很少出现在藏区常见的藏族符号,男女主人公的服装都是和其他人并无差异的衣物,但是男主人公脖子上戴的护身符、男主人公的辫子、女主人公的项链,却在告诉观众他们是藏族人,他们也想融入现代文化和文明之中。
在拍摄婚纱照的环节也有一种强烈的不和谐感,藏民抱着小羊羔穿着藏服在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下照相,服装和整个场景给观众展现的是一种极度不契合感。这种文化与文化之间差异的碰撞其实是导演从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光聚焦整个西藏民族的身份认同、情感认同与审美表达问题。导演想要表现的是藏文化受到现代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冲击后呈现出来的强烈的扭曲。
最后重新回归到《塔洛》影片的结局,塔洛骑着摩托车在归途中选择了手握燃烧的炮仗的自残的方式结束这场身份寻求之旅。无论是隐匿于大山还是走向城市,塔洛的悲剧性结局凸显了一个自身文化贫瘠的孤独者面对未知的陌生世界时注定要惨败的必然性。
《塔洛》讲述了塔洛在寻找自己身份的道路上逐渐走向深渊。在面临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时,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如何把握现在与未来的变化,如何把握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如何认识我们自己,如何定位自己的身份,都是导演留给我们有待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周媛,王大桥.电影《塔洛》中的身份认同和文化焦虑——兼谈万玛才旦“藏地三部曲”[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32-136.
[2]李丽.《塔洛》:空间表征法与人物塑造[J].电影评介,2017(14):50-52.
[3]苏涛,李芙蓉.牧羊人的孤独与漂浮——《塔洛》的隐喻与身份寻找[J].艺术评论,2017(6):100-104.
作者简介:王曌,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