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改背景的中学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路径

2019-10-12徐煜涵

艺术大观 2019年25期
关键词:中学美术审美能力新课改

徐煜涵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这对目前的中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老师要积极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升级,采取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确保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培养。落实到实际教学分析,老师要积极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准确的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处理,进而更好的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体系。本文主要对如何更好地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做好中学美术教育教学以及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希望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美术;教育;审美能力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暴露的一些问题

(一)现有的一些教学方式和模式比较传统和陈旧

在如今的教学阶段,老师在实际开展美术教学的时候,大都是围绕基础的美术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的方式较为传统,大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往往只能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接受知识,很难具备充足的时间進行独立的思考,不能够真切的理解和把握美术知识,最终也很难有效的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在较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之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进一步的打压,在未来的学习中也很难积极地投入,对于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会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地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升级,通过更加多样化的教学突进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提升和培养,更好的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价值。

(二)教学定位不够精准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初中美术教学要进一步地进行创新升级,要达到更高的高度,这就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保持更加清晰的头脑和意识,找到正确的定位,积极地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成效。然而,有一些老师的教学思想理念较为保守和传统,过度的将美术课程的评价体系拘泥于浅层次的指标之中,老师对于学生美术创作的作品好坏的评测方式主要是和原作画的相似程度是否高。这些评价标准过去浅层次,也会对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引导,会让学生更倾向于模仿创作技巧,而不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情感和自己的理解,最终也很难有效的锻炼和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最后,循规蹈矩的临摹创作也会削弱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思想也很容易被禁锢,很难创作出更具有创新性的作品。

二、如何更好地在新课改背景下做好中学美术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及时地对教学的思想理念进行优化,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新课改背景下,进一步的强化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进程中,慢慢的提升感受美、意识美、品析美的能力,积极的帮助学生树立更加有效的审美价值思想意识。因此,老师要积极地转变和优化个人的美术教学思想,将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基础知识的灌输转换为对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侧重引导学生赏析美,树立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在新课改背景之下,老师一定要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进一步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全面地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强化。

(二)积极的做好相关美术教学意境的构建,积极的引领学生感受美

在过去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进程中,老师往往都是严格的依据教材的内容对学生单纯地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没有足够的关注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当老师在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以及当前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认知特点,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构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审美意境,当学生处于这种意境中,也更加容易感受美、赏析美,更容易达到提升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举个例子来看,在学习关于锦绣飞花大歌情相关内容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老师可以设定以下教学情境:从网络中搜寻更多和桂林山水相关的资料、壮族歌曲等,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进一步的提升对壮族歌舞的认知,直面的感受壮族文化特色。当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以后,老师再积极地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角度去分析和学习壮族的文化特色,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与升级。

(三)结合实际的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其和日常的生活之间有着更加紧密的关联,所以在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的生活经历,积极的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且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在未来进行美术教学改革的时候,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老师要积极地转变传统的教学体系,紧密的贴合日常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自然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进而有效的提升审美能力。举个例子来看,在学习关于《纹样与生活》相关内容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老师可以做好以下生活情境的构建: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先向学生播放一些和纹样有关的服饰图片或者是餐具纹样图片。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一说还有哪些东西和纹样有关,以及纹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价值作用。随后,老师可以进一步地利用多媒体将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纹样图片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有效的讨论分析,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总而言之,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也会得到激发,而且也更容易发现和感受美,有效的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

(四)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审美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也包含了对学生创造美的提升,这也是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选择。所以,老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结合教材的内容,多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参与到美术实践中,通过亲自实践操作,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和感悟也会更加深刻,更容易深入地投入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之中,进而将情感进行渗透。除此之外,老师也要积极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为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提供更多的可能。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周围大自然中进行写生,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对大自然进行更加细致和透彻的观察分析,能够进一步的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提升了个人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而且课外实践活动也会对学生产生更多的吸引力,自然也更容易投入精力去学习和感受美,对于提升审美能力也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根据上文所说,我们可以知道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之下,这对当前的中学美术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老师要积极地进行教学的创新升级,更好地满足新的教学要求,树立健康积极的教学思想理念,不断地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除此之外也要充分地利用好周围的辅助教学工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地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确保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帅颖.浅谈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美”与“术”[J].大众文艺,2013(14):213.

[2]游开和.中学美术专业基础课创新教学的探索[J].科技视界,2012(21):112+145.

[3]李金萍.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运用[J].才智,2014(5):119.

[4]田华.中学美术教育中的愉快教学[J].美与时代,2006(4):95-96.

[5]刘鸣静.中学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6(22):162.

[6]赵靖.浅析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6(38):379-380.

猜你喜欢

中学美术审美能力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情感丰富的美术教育
浅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