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技术的变革与传承
2019-10-12蒋泰山
摘要:艺术的进步,离不开技术的革新,技术的革新也离不开艺术赋予创造力的想象。艺术的功能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当代的艺术形式百花齐放,评价标准也是多元开放。印刷方式从最初的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到现在的结合数码的方式,每一次更新和变化都是对现有观念和技术的传承和超越。版画跨越了中西方的文化,又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典范。
关键词:版画;技术;艺术;变革
一、版画的发展与技术观念的演变
中国版画从雕版印刷术到现代数码、激光、微喷、平板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受到文化、经济、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变革。但最重要的是版画的发展与背后的印刷业和科技的发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下所沉淀下来经典的版画技术,都是在历史中经过漫长的发展不断演化和创新而来的丰硕成果。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类对于在纸张上印刷的方式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探索。所谓的新技术和新材料是相对时代而言的,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创造,比之前有更高的优越性、有更好的实用性、更加便捷性、更加多样性。纵观整个版画发展史,从唐代雕版印刷术、到宋代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明代绘刻分流、清代西方铜版石版技术传入到我国,再到现代的电脑版技术、综合技术等,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版画印刷技术变革从未停止。
二、版画的文明与承载知识的传统
版画和书籍有着很深的渊源,版画最早用于书籍插图。在雕版印刷时代,文字和插图的雕刻大都是同一批技师来完成,版画的产生便站在了人类知识文明的高峰,所以说版画是艺术性很高的画种,是一种雅致的艺术。古代一本书的印刷出版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只有真正有价值有流传意义的东西才会拿来进行印刷。比如宗教类的书籍我国佛教的《金刚经》西方基督教的《圣经》,或者是医学类的书籍,用来治病救人的如《本草目图说》《救荒本草》《黄帝内经》等。印刷术最先还是用来印刷关系到治愈人心灵或是治愈人身体的东西,关乎人的生命。而到后来印刷术经历不断地发展相对更加便捷廉价,人们才将其运用到文学作品、戏剧插图等其他题材。由于版画具有这种承载知识的传统,使得版画家们对探索各类文化知识有极大的兴趣,并且版画家需掌握的繁复的制版工艺所以面对兴新的科学技术,版画家并不会显得慌张,而是会兴趣盎然地去学习。
三、版画的特性与创作观念的思考
如果认为只有当代艺术对材料、技术方面才有具体的要求,那么这样的观点是狭隘的,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发展受到透视学、解剖学、几何学极大的影响,各种油性材料和矿物质颜料的运用使得油画有了更加丰富的层次、更加鲜明的效果。历史上太多将科学技术的成果转化为艺术技艺的例子,由于版画承载着印刷的功能,所以版画便是其中的典范。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高新材料、科学技术。如果说这个时代的新科学技术是数字媒体、高新机器设备,那么在古代雕版印刷、金属材料等便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新技术、新材料,甚至于可以用这些材料、技术来划分时代,比如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等。随着科技文化的进步版画技术也不断演变,当代版画新技术新材料,新的表现形式是其重要的特征。版画艺术家对材料技术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他们需要开拓版画的新领域,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法。所有艺术的诞生都是经过艺术家的反复斟酌或是长期酝酿而成的。特别是版画创作艺术家创作之初都会考虑构图、内容、形式、材料等等,依靠黑白灰、点线面、和色彩的雕刻碰撞叠加的过程,体会创作的快感。这个过程无疑就是艺术诞生的过程。版画具有的间接性特点使其充满了未知的可能,但这种勇于尝试的未知可能性便是艺术的真谛。当代版著名版画家王华祥的《贵州人》系列便是运用了前任未曾尝试的“无主版套色”的技术,这个技术与“贵州人”的朴实性、纯真性达到了很好的契合,从而突出表现了艺术的主题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四、结语
在数码科技日趋发达的今天,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传统版画的手工技艺是否还能坚持,是否还需要传承?而版画艺术家来自日复一日练习的手工技艺、手工艺术的职业情怀、传统文化的继承、学院派系统的科学训练而产生的职业信念,这种职业信念如今受到了新媒体和数码技术挑战和冲撞。在这样的挑战下版画艺术家是否因该自我怀疑,我认为不是的,艺术形式的演变和表现技法的多样性也是艺术魅力的一大因素之一,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接受媒体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一切。经典的艺术技艺需要我们去坚持、去守护,但也要允许新事物的存在,并以多元的标准去评判,从而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艺术生态。历史告诉我们在每个时代每个行业中,变革都需要勇气和牺牲,而通过这些牺牲才会换来巨大的进步,具体到每一位版画艺术家自身也需要进行反复的自我争斗,最终才能蜕变腾飞。
作者简介:蒋泰山(1991.3-),男,漢族,籍贯贵州贵阳,硕士,职称为助讲,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务为美术专业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