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艺术思维到设计行为的蜕变

2019-10-12程悦

艺术大观 2019年24期
关键词:蜕变艺术设计

摘要:艺术与设计发展的过程中,均有自身固有的机制且互相影响。就设计而言,有自身特定的风格与艺术流派。如古埃及风格,其简约雄浑,多以石材为主;罗马飞主要是朴素,更为严谨。而哥特式风格则充满着强烈的情感,给人以幽怨、神秘以及高贵之感。而在巴洛克风格中,则主要是突出动感与变化。进而达到思维到行为的蜕变!

关键词:艺术;设计;蜕变

一、艺术思维

从往昔的历史来看,设计与艺术紧密相连,彼此交融,同时,二者还有着特立独行的共同特点。设计出绝无仅有的作品带动一种新的行为新的风尚,而艺术也是在时刻变化,且其唯一性也是艺术的价值及魅力所在。

很多研究者都对创造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从哲学、美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角度,试图给创造一个科学的内容定义,但事实上,并没有得出确定的答案。艺术工作者对创意的触须更为敏锐,其更为关注如何进行创造,成功创造后又应如何寻求突破,激发灵感,而在创意工作上的突破自我也意味着设计思维的突破自我。

艺术与设计就是对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件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然后通过艺术手段来进行加工。如果艺术工作者或设计师需要创作灵感,就可以对自我进行观照与审视,然后判断哪些是可以创造的?哪些是可以无视的?哪些是可能会失败的?而哪些又是可以争取的?这都是艺术工作者与设计工作者不断突破自我的方式。对生活进行提炼和加工,把生活中的点滴事件推向极致就是艺术。艺术具有创作者的个人情感倾向,其诞生于构思之初,相对设计而言,艺术更为纯粹。但设计又比艺术更具有实用性,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功能性与实用性等。

二、设计行为

若想更好探讨如何从艺术思维可以蜕变到设计行为,则我们首先就应该理清一个问题,那就是艺术设计的职责。联合国曾提出“艺术还能做什么”的命题,而就近些年的美学分类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跨界与等级的扁平化是主要趋势。同时,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之间的往来也越发频繁和便利,不同文化背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也一定程度的導致艺术设计趋于复杂。故而就艺术设计的职责而言,也没有办法对其进行准确定性。而如果站在哲学反思的角度去看待艺术设计,则我们对艺术设计的诠释必然会带着过去解读的影响,而这同时也会干扰我们对艺术设计的未来的展望。

哲学与艺术是个体自我意识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而哲学作为一种反思,其都是会假定预设对话中的个体可以感知到自己及其周围的世界。例如康德,他就提出了很多哲学反思问题:如我可以知道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期待什么?这些问题投射与艺术设计,则就变成:什么是设计师?设计师是做什么的?在某时某地的历史空间中,艺术与设计的含义是什么。此处我们都讲的人是基于本体论的立场,但不管我们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反思,都不能改变其内容是具体的事实。所以我们说,设计师于自身个性化的精神紧密相连,而艺术和设计则是人们自由创造的重要媒介,所以艺术与设计也可以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起到最为基础的推动作用。

三、思维与行为的蜕变影响

通过回顾设计史与艺术史可以发现,如果在当时的时代,某种流派或风格没有对社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艺术与设计,存在于自己的时代,但又是对当下时代的一种反对,正如尼采所言,“不合时宜”。好的艺术是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但同时又是对那个时代的反对与超脱。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另一个时代的开启,多是由艺术和设计通过创造性的事件来改变历史。在艺术与设计存在的那个时代,其力量是分散的,但此种意义上的分散并非是仅由少数人所掌握,而是存在于分散的多个不同个体之中,以此来实现关于艺术与设计的话语权的平衡。德勒兹曾表示过,艺术本身没有力量,但却赋予了自己一种抵抗力。这种抵抗无关乎保护,而是另一种层次上的创造与发明。而抵抗的目的也不关乎生存,而是人对自己对文化的一种超越与创造。

四、结语

艺术设计无法改变我们的物质世界,其重要作用是升华我们的精神世界,艺术设计将我们观察生活的视角变得更为开阔,进而让人通过艺术设计,与世界、与人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又或许,正是因为艺术设计无法改变我们的物质世界,所以才能将艺术束之在相对独立的一个位置,然后进行沟通与对话,并以此来使我们的思想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胡卫国.浅析艺术设计中的思维特点[J].中国包装工业,2014(24):88+90.

[2]潘勇.艺术和设计——从思维到行为[J].艺术科技,2014(6):301-302.

[3]李敏.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J].戏剧之家,2019(5):175.

[4]曹欣鑫.创新意识是艺术设计的生命力[J].居舍,2019(26):178.

[5]陈施宇.浅析高职梯度教学的现状与发展——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文教资料,2016(29):171-172+81.

[6]邓俊峰,梁婷.浅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基础课程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6(28):90-91

[7]李翔.微课在中专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探析[J],成才之路,2017(5):50.

作者简介:程悦(1995.12-),女,汉族,籍贯吉林省长春市,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为设计艺术学,研究方向为空间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蜕变艺术设计
BUBA台灯设计
纸的艺术
有种设计叫而专
论美国电影中的癫狂之美
“微”体验:因“生”动而生动
正本还需清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