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繁至简”

2019-10-12纪默

艺术大观 2019年25期

摘要:笔者研究生阶段的第一次实践展,创作了陶瓷壁画作品《乐道——大繁至简》。造型元素取自永乐宫壁画《朝元图》,意图在精美、盛大、完整的壁画作品中大浪淘沙、取其精华,将壁画中的服饰元素打破重组,以至简至素的拙朴美学观念来经营构图,以陶瓷壁画的形式来呈现,在壁画创作中探究“大繁至简”美学思想的艺术表达形式。

关键词:永乐宫壁画;壁画创作;拙朴美学

一、“大繁至简”的拙朴美学

传统的美学观念常常把审美的本质归结为“乐”,以乐为美、以自然为道。钱穆先生曾说:“乐则人生本体,当为人生最高境界、最高艺术。”以“乐”来定义美的本质,使艺术家们根据自身的所思、所想、所感,真切体悟简之美、乐之道,是使艺术真实服从于心的必要前提,删繁就简,找寻美的本质。

笔者选择以“大繁至简”作为壁画创作的出发点,是想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含义,追溯到事物的本源、生命的本质层面,笔者认为最具价值的东西往往是最朴素的。道至简、美至素,此为大繁至简;精于心、简于形,而后悟在天成。“简”所表现的纯朴、古拙之气是笔者意图在壁画创作中表现的美学观点。

二、《朝元图》的美学内涵分析

山西永乐宫以其精美的壁画艺术闻名,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壁画中线条的质量、色彩的搭配、构图的形式以及沥粉贴金等传统工艺技法,不仅融合了“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唐、宋绘画遗风,还结合元代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现有的艺术风格。三清殿内的《朝元图》是整个壁画作品群中的精华。将《朝元图》从设色、造型、构图、分量等多方面进行衡量,其艺术总体水平甚至超过了中国古代卷轴画。

在造型与形式的处理上,《朝元图》做到了既不削弱人物的造型,又最大限度地表现了画面的形式美,以装饰语言刻画形象,达到了工笔重彩的极致。《朝元图》中人物环绕四壁形成的恢宏阵势自成体系,画面中的平面性、装饰性和形式美感,对室内环境也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在色彩与线条的处理上,《朝元图》通过对物体固有色块的排列组合来营造画面的丰富感,色彩纷繁却给人一种繁而不乱的感觉。在均匀中求变化、在统一中求对比的组合方式,使壁画中的色彩既丰富又和谐,极富节奏与韵律,是形式美法则的集中体现。画面中形象采用以黑色或金色的線条勾边,以重彩色块填充的方式进行绘制,这样既可以将纷繁复杂的颜色隔开,又可以表现了质感、结构和作者的主观情感,也使画面和谐统一、极具美感,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

三、壁画中服饰元素对拙朴美学的诠释

服饰作为每个时代特有的文化符号,独具时代特征。通过对永乐宫壁画中人物服饰、造型元素变化的研究,可以反映出古代社会的历史人文、生活环境的某些侧写,让我们在欣赏我国古代传统壁画艺术的同时,学习元代社会生活中的大智慧,对我们研究元代历史和艺术背景具有深远的意义。

《朝元图》运用勾墨线填色块的形式,使壁画中的平面装饰性元素与墙体有机结合,在弥补墙面的单调的同时,实现了宣传和教化的目的。在构图上,壁画中人物的服饰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二面积,其造型元素秉承了唐、宋两代的绘画风格,画面疏密有致、和谐统一。在设色上,《朝元图》随类赋彩、笔到神随,色彩绚丽又协调,具有强烈的民族装饰性。画面以石青、石绿等冷色调构成画面的主色调,占画面的大部分面积,以人物服饰、器物的色彩为主,另外,衣服在大面积的青绿色块上穿插小面积的白、黄、朱、三青等颜色,使画面既灵动又富有神韵;以赤色、赭色等暖色调形成对比色,面积小且分散,主要以饰品、官帽的色彩为主。画面中对比色和补色的相互作用与画面中的留白一起使画面的颜色既稳定又整体。

壁画的实质是墙面装饰,现代壁画创作是受环境氛围影响、以墙面为载体的大型主题创作。壁画艺术也跟随时代的发展向着多元化的趋势成长,呈现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以更加朴实的方式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因此,笔者在创作时首先汲取的是《朝元图》中的服饰元素,在细密、精美的壁画中,截取笔者眼中最精彩的局部特写,基底也模拟了永乐宫墙面的质感,构图上,从大到小、从散到聚、从残缺到完整的排列变化,将陶瓷盘和陶瓷碎片粘在木板基底上。笔者以“乐”这个最朴实的创作心态,使用“简”这种最质朴的创作手法,与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意图在陶瓷壁画创作中表现“大繁至简”的拙朴美学观念。

参考文献:

[1]许身玉.永乐宫三清殿壁画赋彩系统分析[J].美术大观,2007(7):34-.

[2]谢武琦.永乐宫壁画保护及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6):230-231.

作者简介:纪默(1996.2-),女,汉族,籍贯江苏徐州,硕士学位,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专业为美术,研究方向为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