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设计课程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研究
2019-10-12廖若兰
廖若兰
摘要:字体设计课程是民办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现代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固有的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与社会形势脱节,迫切需要改革与创新。本文在任务型教学模式现有研究基础上,将任务型教学模式创新性的融入字体设计课程中,解决目前传统教学模式的现存问题。从多元的任务类型设计、阶段性的任务型教学、灵活的教学课堂控制管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以及多角度的任务教学评估机制五个方面来阐述任务型教学在字体设计课程中的创新应用,为构建更加灵活的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字体设计教学;任务型教学;创新应用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概述
“任务型教学”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勃雷伯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是一种以“任务”为灵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实施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互助、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来完成课程的学习。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任务型教学成为教育部认可的方法用于各个学科的建设。
任务型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更符合社会的发展。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由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任务应用在教学中,减少理论的枯燥乏味。第二,教学过程具有真实性和创新性,任务的设计来源于生活,学生在过程中感受自己的角色,使学生对任务产生兴趣并有效地完成任务,激发学生的寻找资源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意设计能力等综合能力。第三,任务型教学的任务在完成过程中具有连贯性,要完成任务,需要完成一个个的次要任务,注重前阶段、中阶段、后阶段的连贯性,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并运用所学达到目的。
目前“任务型教学”的研究集中在语文、英语等学科,对“任务型教学”如何运用在字体设计课程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在任务型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更全面和深入的探讨 “任务型教学”如何创新性的应用在字体设计课程中,为课程的开展和教学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二、字体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理论基础知识与实际脱节
字体设计课程在历史发展及基础字体的讲授部分,以理论为主,而要掌握基础字体的类型及间架结构就需要学生做大量临摹练习。尽管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都会结合大量图片讲解,但学生对这部分的兴趣始终不高,理论与实际脱节,基础字体的特点上紧下松、左紧右松、穿插避让等只是一种口号,没有被学生深刻理解,学生的字体基础知识不牢固,从而也会影响到后面的字体创意训练。
(二)教学方式传统单一
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图片案例讲授法以及辅导学生练习,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所传达的知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仅仅是围绕文字的结构、文字的夸张变形等技巧训练,不能主动去思考作业的目的是什么,不能去考虑到字体的使用环境、使用人群、字体风格与功能是否匹配等。被动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
(三)课程内容缺乏连续性
字体设计虽然是独立的课程,但它与版式设计、招贴海报设计、标志设计、网页设计、APP设计、书籍设计等课程都密切联系,并且都可结合相关商业项目做实战训练,而传统字体设计课程的作业安排几乎不涉及字体在各种实际项目的具体运用,课程内容缺乏连续性,导致学生的作业创意性及实用性不够。
三、字体设计课程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在字体设计课程中导入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全新的尝试,研究并保留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优势,构建适合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辩证看待任务型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本身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在运用时也应有其相应变式,不能一味地照搬或模式化。
(一)多元化的任务类型设计
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任务”的设计,任务的布置是否有效是至关重要的,任务的布置要分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根据现有教学素材、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教学内容量身定制不同任务,需要教师尽可能地丰富任务的类型,让任务多元化,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程的设计与交流。字体设计课程在任务设计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及专业教学目标来设置任务,例如中文创意字体设计,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文字创意构思方法与表现方法,任务可设置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主题,也可引入比賽项目或实际商业项目,让学生从字的含义与运用环境出发,主动分析与设计字体,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感,图一体现了四川传媒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班级部分学生的字体课程任务多元化。
威利斯认为,任务设计可以分为列举型、排列与分类型、比较型、问题解决型、交流个人经验型、创造型[1]。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设计“列举型”任务,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设计“创造型”任务。这样的教学安排让学生参与到任务中来,体会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二)阶段性的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分为任务前阶段、任务中阶段以及任务后阶段。字体设计课程中的任务前阶段为准备阶段,在课程讲授之前,要设计任务导入,带领学生熟悉任务,导入的方式增加互动环节,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任务中期阶段为进行阶段,确定好任务和目标后,学生可开展有效的分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措施以及完成计划的步骤等,如将实际商业品牌标志设计作为字体设计课程任务,学生根据选题自愿分组讨论,学习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不同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拓展创意思维,同时与老师沟通交流,不断改进、优化设计,保证方案的可执行性。方案制定后,学生运用所学开始实施方案,可以一组分别设计多款标志,并运用多媒体制作PPT提案,如图二,与甲方进行沟通,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任务后阶段为反思阶段,在完成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评来发现问题,改善不足,也可加入项目公司的评价。
(三)灵活的教学课堂控制管理
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课堂实行更加灵活的管理与控制,包括教学任务类型,学生的能力与任务的适度控制等,教师控制任务的难度和任务的角色,如学生查找主题资料的难度、分析的难度、设计的难度等,在过程中由学生自己熟悉主题,激发学习的欲望。教师是决策者,控制整个过程,教师要走下讲台,围绕在学生周围,判断难度是否适度,任务是否有效,并指导学生完成。
(四)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模式既保留PPT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同时加入更多网络背景下可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用更加新颖的方式进行分享,例如APP、微信等。学生也可以线上收集整理资料并学习,课堂上将讲台交给学生,以设计师提案的角色向全班展示成果,课堂下深入到公司企业内部进行沟通交流,将交流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五)多角度的任务教学评价机制
任务型教学法提倡评价的方式与学生主体多元化,从多角度去完成教学评价。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标准。首先,以学生为主题的任务教学,也应该从任务的三个阶段出发,由任务准备情况,任务实施情况以及任务完成情况来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其次,评价的角色可以是学生互评、学生与教师互评、学生与企业互评,完善多角度的评价机制。
四、结语
在字体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模式,并根据字体设计课程的特点灵活变化,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理的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加强了对字体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提高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字体设计课程需要融入多元的任务类型设计、阶段性的任务型教学、灵活的教学课堂控制管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以及多角度的任务教学评估机制等,本文研究的以上几方面,为构建更加灵活的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提供参考经验。
参考文献:
[1]李锲.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化任务教学模式建构[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36(2):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