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声部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技巧
2019-10-12魏远
魏远
摘要:钢琴是一种能演奏多声部的乐器,能够展现音乐的整体与全貌,甚至代表整个乐队,几乎所有从事作曲和指挥的人都离不开。为让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呈现多彩的风貌,我们找到了一些脍炙人口中国红色经典歌曲旋律作为创作动机,改编成钢琴合奏作品。将中国优秀歌曲进行改编,以钢琴的形式适应当代人们不断变化的音乐文化的需求。
关键词:多声部;创作技巧;钢琴合奏;钢琴音乐
当今,钢琴已成为音乐艺术最杰出的化身之一,其集中地体现出人类音乐创造的高度发展;钢琴的演奏艺术与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完善和提高,充分体现出人类掌握音乐与表现、诠释音乐的能力已不断臻于完善。钢琴是一种能演奏多声部的乐器,能够展现音乐的整体与全貌,甚至代表整个乐队,几乎所有从事作曲和指挥的人都离不开它。
一、多声部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启示
多声部音乐是一种不单纯依靠单一旋律,还须以各种方式加入其他织体来共同完成的一种音乐过程,这类音乐称之为多声部音乐。多声部音乐包括主调音乐,复调音乐,支声音乐三种类型。
钢琴演奏一般分为独奏和合奏两种形式,乐曲一般为双声部。根据写作风格和时代特征,基本可分为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在钢琴的独奏曲中,作曲家通常的写作习惯是让演奏者的
双手都各自的分工。在主调音乐中,往往是以右手(或左手)来演奏乐曲的旋律,另一只手来完成伴奏的声部。在复调音乐中,则用双手交替或同时演奏旋律。
复调音乐在巴洛克时期(16世纪后期~18世纪)发扬光大,以巴赫为首的当代作曲家,创作出众多钢琴复调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将人的手指对声部控制能力发挥到极限,一只手通过对不同手指力度的控制可以演奏中两到三個声部,双手同时演奏出四五个甚至更多的声部达到更加立体丰富的和声效果。为提高钢琴的立体化表现力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今后钢琴的交响化发现奠定了基础。
对音乐史有了解的人们知道,当时的乐器(古钢琴)受效果和机能局限,所以只能由一个人去演奏,因此多人在一架钢琴上合奏的形式几乎很少,到了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随着钢琴机能和音乐形式的发展,更多的作曲家创作出更多的合奏曲目,也就是让更多的演奏者去相互配合,将巴洛克时代的一个人演奏多声部的形式发展为由多个人演奏一架或多架钢琴,共同完成一首乐曲,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家都知道,一句古语“人多力量大”。对演奏乐曲中也是一样,一个人无论技术多辉煌,表现力有多丰富。终归是只有两只手,所以独奏的音乐表现力效果绝对比不了合奏曲。因此四手联弹、八手联弹,甚至更多的演奏者共同联弹成为钢琴演奏的一种发展趋势,因为合奏曲有更多的声部层次,更多的节奏变化,更丰富的和声色彩,更接近管弦乐队的辉煌效果。
在中国由于西洋艺术的起步较晚,在民间组建管弦乐队很困难,所以想享受到管弦乐队音乐的辉煌效果或参与进去演奏是一种奢望。交响乐队是专业团体和音乐高等学府的专属。而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中,由当代伟大的中国作曲家改变创作了多种优秀的钢琴独奏作品,大大推进了钢琴音乐在国内的发展,但合奏的曲目相比西方则少之又少。为让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呈现多彩的风貌,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者面临的课题。于是我们找到了一些脍炙人口中国歌曲旋律作为创作动机,将这些中国歌曲改编成钢琴合奏作品并在建国七十周年华诞之际搬上了舞台。演奏一场别开生面的钢琴交响音乐会。
这些作品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时代风貌。如《我和我的祖国》《游击队之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红星闪闪放光彩》《爱我中华》《在灿烂的阳光下》等。把这些中国歌曲改编成钢琴合奏曲。改编后的这些作品乐思清新,风格鲜明,民族特色突出、情感朴素而真诚。
二、多声部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实例
(一)作品分析及创作手法
《我和我的祖国》诞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4年,由张藜作词,秦咏诚作曲,创作的一首音乐进行旋律从高向下行的曲子。这首歌旋律舒展、优美,与细腻而真挚的歌词浑然一体,由此成了全国人民喜欢的一首歌。这首歌的感染力不在于一种口号般的号召力,而恰好是通过歌咏祖国怀抱的美丽景象和浪花与大海等如诗意象动人心弦。歌中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豪言壮语的表白,而是通过河流、高山、炊烟、大海、浪花、清波等诗一样意境,借助一些美好意象表达人们对祖国之爱,既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又将人们的共性激情优美融入,达到思想和艺术性相结合。
这首歌曲采用了抒情和激情相结合的笔调,将优美动人的旋律与朴实真挚的歌词巧妙结合起来,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衷心依恋和真诚歌颂。
《我和我的祖国》歌曲为单二部曲式,6/8、9/8拍子,圆舞曲风格。在收集了很多不同版本的音响,音像素材后,以及我们对曲子的理解。我们对曲式结构做出了很大程度的扩充,将曲式改为三段式。在形式上改为由两架钢琴四个人共同演奏。第一架钢琴(钢琴一)的一个人演奏歌曲的高声部,另一个人演奏低声部。第二架钢琴(钢琴二)的一个人协奏高声部,另一个人协奏低声部。(注:第一架钢琴简称钢琴1和钢琴2,第二架钢琴简称钢琴3和钢琴4)
中国民族音乐的旋律性很强,因此,将我国民族音乐多声部化、交响化则可以更好地提升钢琴的音乐表现力。因此,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首先要考虑的是充分体现钢琴这种和声乐器的表现性能,那就是多声部思维,有的作品需要弹奏旋律线条突出、伴奏织体生动的主调音乐,还有的作品需要弹奏旋律线条突出,还有的作品需要弹奏出多层面多线条交错演进、总体结合丰富融合的复调音乐。旋律与和声能够在钢琴的不同声部上实现巧妙结合并且使得旋律的线性和主体地位得到突出。
(二)第一乐段(双声部旋律交错,叙事曲风格)
在曲子开始加入九小节引子,调性为C,拍号为4/4。前五小节,钢琴1声部加入了六连音的节奏型,钢琴2声部为低音和弦铺底,表现出在高空中鸟瞰我们伟大祖国夜景的宏大景观。六连音的加入,呈现出繁星点点,充满神秘感的画面。后面四小节,钢琴2声部加入低音悠长的歌唱性旋律,模仿低音弦乐的效果与钢琴1声部的六连音流动性旋律交汇,共同引出优美的主题旋律。在第一乐段中主题前四小节由钢琴一(钢琴1和钢琴2)奏出。钢琴1演奏旋律声部,钢琴2采用低音分解琶音与和弦的结合进行铺底,宛如一名男中音歌唱家优雅(深情)的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紧接着后四小节由钢琴二奏出,旋律由钢琴3演奏,钢琴4和弦铺底,钢琴4采用了多个重属以及复属等移调和弦,加紧了和声色彩的变化,宛如女高音与男中音的深情对唱,在这里,我们借鉴了复调音乐写作手法中的对话,也就是在第一乐段中主歌部分把钢琴一与钢琴二的主调音乐用复调音乐的框架结合在一起,更好的呈现了交响化效果。
在第一乐段的副歌部分,仍然由钢琴1演奏旋律,在钢琴1的写作中,右手演奏歌曲旋律,左手采用下方三度、六度结合编写的辅弦,呈现出立体的和声效果,钢琴2采用低音八度加六连音的音型,为后面的情绪递推做了铺垫。整个乐段曲风温婉、悠长、深情,充分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眷恋与热爱。
(三)第二乐段(多层旋律线交错,圆舞曲风格)
第二段前加入八小节过渡乐句,调性为降E,拍号变为6/8,圆舞曲风格。过渡乐句由两架钢琴共同奏出附点节奏的和弦,呈现出宏大的舞蹈场面,至此乐曲的情绪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节奏具有鲜明的舞蹈特点,调性的升高,节奏的明快,将乐曲推向一个小高潮,仿佛表现了人们载歌载舞共同庆祝祖国的繁荣昌盛。过渡之后的主题仍由钢琴一奏出,此时我们为钢琴二写出了多条辅旋,来为钢琴一旋律中的长音进行补充,巧妙地将两条旋律交织到一起,时而共同奏出,时而首尾交错,将主调与辅调的写作手法再次结合在一起。
第二段结束句之后加入了四小节过渡句,这时钢琴2和钢琴4加入了二连音与三连音结合的节奏,这是现代音乐常用的节奏型,它具有更强的节奏感,能表达出更加振奋人心的效果,为第三段的乐曲最高潮起到了承接作用。
(四)第三乐段(转调及节奏变化,进行曲风格)
第三段为歌曲的高潮,情绪到达了顶峰,乐曲旋律由降E调转为E调,调性向上提高了小二度,加强了矛盾冲突感,由钢琴1和钢琴3共同完成旋律的演奏,钢琴2和钢琴4同时弹奏二连音与三连音交替的节奏型,模仿低音弦乐群的恢宏气势。高声部的辅弦犹如管乐群吹响胜利的號角。高声部主辅旋律交错与低声部的动感节奏结合,使乐曲的风格焕然一新,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厉兵秣马,砥砺前行的斗志,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不懈奋斗的精神。在乐曲即将结束时曲风突然转为舒缓的两小节主题旋律。采用“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最后乐曲由低声部震音引入,后以四组高声部六连音分解音型以齐奏形式出现,将情绪又推向高潮,在形式上与曲子引子部分的达到了首尾呼应,最后乐曲以低声部附点节奏结尾。至此,整个乐曲结束,给人以振奋激动的音乐感受。
三、结束语
在创作钢琴合奏作品中,我认为首先要找到好的旋律作为动机,然后规划曲式结构,把钢琴的高低声部进行分工,丰富和声,将织体进行多样化加工,多运用对话、追逐、倒影以及主辅旋律结合等复调的写作手法,将主调和复调进行科学的结合,从而真正实现钢琴的交响化特点,并赋予音乐新的生命。
参考文献:
[1]秦川著.中国钢琴音乐的“技”“乐”“意”[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2]狄其安著.怎样为歌曲写钢琴伴奏[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