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艺术与设计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暨对策研究
2019-10-12李远林李鸿基
李远林 李鸿基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代高校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须要接受的重要素质教育,它与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同等重要,即二者不可缺一。本文试通过对当代艺术与设计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陷,以及诸多问题与不足剖析,拟提出相应策略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目的为全面提高当代艺术与设计类高校学生人文素质再教育水平,以更好满足未来社会需求。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生;人文素质;策略
一、当代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目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样化和信息化的新时代背景之下,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再教育,不仅只是一个简单的素质教育问题,它同时关乎整个社会艺术与设计教育的成败,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生存及命运问题。特别对于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其人文素质教育仍然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最关键性问题。人文素质教育包括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教育,同时也伴随着人格素养、文化底蕴、社会价值观的取向问题等,并最终影响学生的生存就业等实际问题。
人文素质强调的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对人的生命与价值本身存在意义的关照。人文素质的核心即是人文主义,而人文主义是对如何做人给予重申,提供的是“道”,这与科学主义提供的“器”恰好相弥补。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背景之下,当代高校艺术与设计专业对科学主义培养已经卓有成效,然人文主义的培养在如“大肆抄袭,窃取设计成果,缺乏创新和内涵”等问题的暴露却尤为明显。可见人文素质教育对于目前中国艺术与设计专业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仍是非常的重要且必要。那么如何培养提高艺术设计类学生人文素质将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人文素质教育对艺术设计类学生乃至所有高校学生,仍然是其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更是对其是否实现成才和人格价值,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及全球经济文化变革的重要保障,也是满足社会对高素质艺术类人才需求的必然途径。
中国是文明古国,素有“世界文明古国,华夏礼仪之邦”之称。高校生作为社会中流砥柱之材,其综合素质是社会稳定及高效发展的根本保障。科学知识教育在飞速发展的当下已井然有序,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汲取知识营养,而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教育者、学校,以及来自每个家庭的熏陶。人文素质的高低对一个人的精神阶层、社会层面,以及面对生活的态度,甚至重要关头的人生选择是否正确,都有着重大影响。同时对于艺术设计中的作品及文化内涵、精神品质,社会效应等都需通过人文素质得以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必然导致人的思维狭隘,并不能准确判断出事物的正确与否,且使其生活、事业受阻,自我人格价值也难以实现。
二、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一)艺术设计类学生社会价值观亟待提升
当今社会对艺术与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以及文化底蕴有了更高要求,因此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务必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有必要或更加系统化的提高或加强。由于过往社会诸多公司、企业等对人才专业知识的需求比较单一,即仅侧重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故而造成艺术设计类学生本身不够重视对人文素质的教育提高,这样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只注重追求专业知识的技能技术方面,而自然而然忽略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这样势必导致功利心的侧重偏移,从而忽视人格自我价值的提升。人文素质教育其本身目的,就在于使其认识到人的自身价值,以及对社会正确且全面认知,同时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人文素质的缺失必将影响其人生历程,空有科学知识将难以应对社会对综合素质型人才的需求。
(二)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的不对等
有研究表明,诸多高校中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公开讲座均普遍质量过低或者不适用于学生,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全面发展极其不利。据调查,目前诸多高校中艺术类学生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缺乏基本的正确认知。然对于其艺术设计之创造力,以及思想源泉等都源于人文主义的教育,仅凭单一的科学知识教育是不够的。目前确有相当部分高校对于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的投入,几乎不能满足对学生紧缺的人文素质教育需求,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以及当前对人才教育培养都是极其不利的。甚至于作为相当部分高校教育者其本身的思想认知高度就存在较大差异,他们依然对于专业素质即技能技术报以过分的强调,因此导致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忽略缺失,致使教育从源头便出现偏差。
(三)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基础氛围不浓郁
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正面教育和环境熏陶两部分组成。在校园中,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教育,或者公开课上的讲座,而更需要学校整体文化氛围的不断熏陶。人文素质氛围的熏陶影响,是属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似的教育影响模式,学生因受到启发将自觉而自发、惯性的学习人文主义文化,并自我提升人文素养,将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课程融合互补、相互影响,以致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文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目前仍然有不少高校在继续坚持灌输式、机械性教育模式,让学生被动接受各种技能技巧知识,致使人文素质校园文化氛围无法形成,因而导致学生失去对正确事物价值观的判断,尤其造成学生不仅失去其对自我正确行为的认知判断,更甚造成其对整个社会正确价值观失去判断,这不仅对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未来及自我发展产生极大障碍,最终也将导致无法满足社会对全面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要求。
三、艺术设计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策略
(一)将人文素质教育课设置为必修课程
针对目前有关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所占比偏低,增设相关素质教育课程外,必须将素质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程范围,这样不仅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高度强调有关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也促其多方高度重视,并最终能够得以保障和顺利实施。把人文科学类课程设置为高校必修课程,并以学分制形式设立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水平考核体系。同时还可参考其个人社会实践,以及家庭及朋友们的客观评价,并采取回访、调查等方式进行测评。另外将人文科学课程融入科学技术类课程中,这样既可以消除人文素质教育不重要的心理暗示,同时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知识、人文素养,以及价值观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将產生积极补助作用。在学习科学技能知识的同时将人文科学融会贯通,这样既可达到全面发展要求。
(二)开展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大多停留于书面之上黑板之下,虽理论知识学习很充分,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比较薄弱,即导致学生普遍动手或实操能力低下。同样,对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社会实践也是非常的贫乏或缺少。一般情况下,在校学生唯通过学校安排较少量的人文教育学习或实践课程或通过对老师的言传身教,学生才加以体会而获得人文精神的教育提升。除此学校还应安排如“三下乡、义务劳动、关爱空巢老人”等活动,借此以启蒙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结合其所学专业知识,让人文科学与专业知识相互融合升华,以此提升综合素质。对于素质教育,往往实践课程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具深刻和影响力。
(三)高校教师或育人者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
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奉献精神、经验丰富、学识渊博、人文科学知识素养良好的教师队伍。教师在学校中对学生的影响是时时刻刻的,故教师或教育辅助者自身的素质将随时潜移默化的改变或影响着学生。当前有不少教师人文科学素养均匹配不上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对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是不利的,同时对校园良好人文环境氛围的形成也是不科学的,所以加强教育者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迫在眉睫,即有必要为高校教师开设有关人文素质教育提升课程,并定期开展对人文科学素养的考核测評。只有将人文科学充分融入生活及专业课程的教授中,人文素质便可自然提升。
(四)增强校园文化,营造良好人文素质环境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校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接触最多的地方便是校园,因此校园人文主义情怀的关照,以及文化氛围的营造,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人文环境文化氛围对于人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学生时代的人格精神及其价值观的养成,往往能影响至学生整个的人生成长过程。故在校园环境中设立名人名师雕塑,图书馆也可以增设更多更宽泛的人文科学的类目书籍,并在学校范围内组织有针对性的讲座及活动开展。不仅面对于学生,同时也要适时、随时随地向广大教师或育人者们提供人文素质教育洗礼以及文化精神的熏陶。这既使得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前就能感受到良好的人文精神的熏陶,以促其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另外也可举办相关才艺展示或知识竞赛等活动,以增强人文氛围的浓郁度。
四、结语
本案研究即反映中国当代高校素质教育实践所存在问题,尤其以艺术与设计类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剖析研究当代高校诸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如人文精神品质教育的缺失、艺术与设计作品内涵的不足及人文底蕴的缺乏,以及对社会事物认知或价值观的正确判断。通过分析研究结论出,为了促进当代高校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即包括美术与设计专业在内的高校,均有必要加强对广大学生人文素质再教育提高,其目的即为适应未来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特别对于艺术与设计类大学,推进新时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再教育,不仅关系到文化理想、民族精神、社会信念,同时也关系到今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提升当代高校艺术与设计学生人文素质整体水平,是时代发展所需,国家和民族希望所在,故推进势在必行。同时,这也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所必须要面对,必须要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参考文献:
[1]杨颖虹.论高校人才培养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6):150-152.
[2]孙华.从市场需求看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9):147-148.
[3]赵国靖,吕一军,刁小行.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7):10-12.
[4]陈新厦.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15-117.
[5]李远林.从艺术设计作品现状谈当代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境况[J].美术教育研究,2014(2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