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相关探究
2019-10-12彭姗姗
彭姗姗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运用新进的科学技术地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以及相关的资料进行真实、全面的储存、保护,不仅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还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内容也被政府高度关注,进行更深层次的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相关探究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联系的各种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储存和传播优点,逐渐地被用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中,传统的记录、保护方法逐渐改变成数字媒介为载体保护的方式,传统的物品展示改变成动画、视频展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非物質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
因为我国的非遗数字化的保护工作开始的比较晚。各个地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定的“果实”,但是由于开始的比较晚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弱,所以在数字化保护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大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基本上依然还是简单的初级管理中,而且还没有建立完整的系统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方面缺少统一的标准管理规定制度,影响了信息的相互交流和数据分享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的数字化保护方法比较差,比较简单、单一化,还没有提供数据支持辅助的办法,网络宣传方面比较落后,宣传的方法以及渠道都非常少,数字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机会,因此导致传播机制以及科研模式也没有建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保护的工作平台以及设备都需要加强;数字化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少,专业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定不全面,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大。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存情况非常严重,需要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改变和抢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存在的情况不是非常的好。面对这样非常严重的情况,需要数字化先进技术,对生存危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改善和抢救。
继承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需要使用数字化先进技术。以前的传统继承方式主要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真实完整地记录和保存比较有困难。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可以生动、形象的记录和保存下来,提高记录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形成数字化的资源,需要突破传统的以口传心授为主的传承方式,以直观生动的数字化技术进行传授任务,这样不仅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继承,还有助于突破传统方式。
提高非遗保护管理工作的能力和存储非遗资源需要的应用数字化技术的能力。在这之前的保护工作,尤其是普查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管理,否则后期很难使用。一些重要的文稿、录音、录像等等利用传统方法处理占用的储存空间比较大,携带比较困难,如果保存出现问题,很容易出现破坏和丢失的情况。使用数字化先进技术可以将这些重要内容转变为数据,不仅节省了储存空间,也防止其受到破坏,携带方面也很方便。
由此可知,采取数字化保护的方法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通过数字化储存、管理,有效地实现继承、传承的目的。
四、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科学信息技术是目前数字化时代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渐渐地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成为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新的方式——数字化保护。
(一)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支持
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文化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观察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文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直都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不可分开,同进同退的关系。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带来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储存、展示、信息化教学等等新的管理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指的是通过数字的采集、数字的储存、数字的处理等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转化、展示可以分享、可以再生的数字状态,并通过新的视角进行解读、分析,通过新的方式进行储存,根据新的要求进一步的利用。这样充分的使用信息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改变成数字化的状态,以文化遗产作为资源进行生产,进而向社会提供文化方面的服务,促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得到长期的保护、储存,实现文化遗产的重生、再现和传播目的,从而表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此同时表现了当代人对遗产的守望,未来的子孙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用权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作品相当于数字化的资源,它开始的表现方式是图片、视频等等,这些信息有着交互性、远程共享等等特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技术的结构、规律和功能等等技术因素通过某种方法应用于文化中,促使文化发生改变。
(二)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术支持
采取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的表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准确详细的来说,开发利用表现在电子出版、资源共享、虚拟展示等等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民族民间文化需要加入更多的现代化的内容,这些内容有以下几方面: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储存,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资料库;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声音、图像技术,通过计算机作为辅助;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信息技术获取更多的技术并同时展示技术;利用虚拟的现实技术将传统的手工艺的生产方式、使用方式、消费方式进行重现。大部分已经在研究在数字化方法和热点技术方面,一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数字扫描、数字考古、虚拟剧场等等。这些数字化遗产保护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研究和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数字化保护的优势,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體验别称是沉浸理论,沉浸体验属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当人在参加一些活动的时候会给人提供很大的愉悦感,从而让人们重复烦人进行一项活动并且不会厌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沉浸理论发展到人和机器互动讨论上这个过程中的沉浸体验指的是活动参与者一段共同经验的模式,意识集中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其他不相关的都被屏蔽。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与这个沉浸体验相关,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保证其不被破坏,也可以确保其更好的继承和传承。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价值
数字化技术为生活、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便利,让很多的人为之“疯狂”。大量的研究表明数字化技术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各种各样的文化在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逐渐成为世界共享的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推动人类的文化成果在世界上不断的宣传。与传统的保护方法相比,数字化技术的保护方法不仅可以很好的保存,还有益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并没有降低反而一直增加。非物质文化数字化的优点表现在: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记录传承,来源于一种文化危机意识,它的目的是保护文化不让文化丢失。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进行保护,有助于未来的人们学习。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有益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传承,还有助于增强非物质文虎遗产的生命力。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通过现代化技术保存、记录文化,成为民族发展、文化传承的重要方法之一。
六、结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表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来源于群众的生活,也是民族世代相传下来的。当前使用数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有效的,数字化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间美术传承与保护——以忻州剪纸为例[J].天工,2015(04):56-59.
[2]郭小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J].中国美术馆,2006(9):92.
[3]田开芳.“世界之记忆”工程与文献资源遗产的保护[J].情报资料工作,1995(6):42.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Z].国办发〔2005〕18 号,200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