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态”与“生态”环境遗址公园建设研究

2019-10-12王莉萍

艺术大观 2019年32期
关键词:生态建设

王莉萍

摘要:遗址公园中不仅有大量的文物和遗迹,还有很多历史与文化知识需要去多方位阐释、挖掘和探索。如今国家对文化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对遗址公园要加强多方面的保护,其中不仅要了解文明、更要揭示文明以及表达文明,还要满足对遗址的保护、展示和规划需要。本文从遗址和遗址的特征入手,分析遗址和遗址公园之间的关系,最后阐述“文态”与“生态”环境下的遗址公园建设,希望可以更好地展示遗址文态和生态环境。

关键词:“文态”;“生态”;遗址公园;建设

我国拥有诸多的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加强文物保护,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加强政策扶持,保护了大量濒临损毁的古遗址。对于遗址公园来说,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建立与保护,2007年随着我国大遗址保护工作的逐步开展,大遗址保护的概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国内相关机构也逐渐将探索的目光投入到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上。这种全新的模式为国内考古遗址保护提供更为开阔的思路,同时也为考古遗址保护和文化推广传承之间搭建了平台,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并将形成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一批重要考古遗址,具备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大遗址保护工作逐步完成,形成了具备公园形态的公共活动场所。国家文物局先后印发了有关文件,提出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概念,在2010年-2017底年我国分三个批次公布了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并发布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遗址公园建设进入到新时期。

一、遗址和遗址的特征

在《世界遗产公约》中对遗址做出了以下定义:遗址是从人种学、历史、审美等角度具有突出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者人与自然共生的地方。不同于其他的事物,遗址经过了时间与空间的洗礼,具有显著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具体说来:在时间维度讲,就是从出现到现代承载时间的总和,可以说时间维度是文化脉络,空间遗址是空间环境形态的总和,在遗址本体中可以体现出来。遗址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存在密切关系,是遗址的动态演化过程。遗址的特点在于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借助出土的文物遗存,可以对古人类生产与活动起到重要的研究作用[1]。

二、遗址和遗址公园之间的关系

遗址公园的出现,和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有关,我国的遗产保护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是对文物进行单体修复,之后开始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最后是面向公众展示文物遗址的内涵与价值。在我国文物保护体系不断健全的今天,开始对文物遗址进行系统的保护与展示,促使了遗址公园的出现。当然,并非所有的历史遗存可以以遗址公园的形式展现,公园中的遗址和遗址公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说的遗址公园经过了保护和修复,具有教育展示、科研示范、休闲娱乐、文化传播等功能,是特定的遗址或者遗址群。其中以保护和展示为主要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展示出历史文化,传递独有的精神与文化内涵。

在时间维度下,遗址公园会与时代对话,所以在建设遗址公园的过程中需要展示出文化脉络,展示出历史与现状,在展示遗址的过程中利用到考古资料、文史资料,同时考虑到历史沿革以及遗址现状,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展示,与当前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并且传递给后代[2]。

在空间维度下,需要让遗址公园和空间对话,关注空间形态和环境关系的表达,不同于一般的公园,遗址公园在环境特征和空间特点都有更高要求,需要对遗址本体内部的空间环境关系处理好,也需要把握好與周边环境的关系。保护和修复是遗址公园建设必须进行的工作,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遗址修复和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遗址主体的干涉,体现出材料修复的兼容性、可逆性、可识别性,意识到时代发展的局限性,进而更加有效的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三、“文态”与“生态”环境下的遗址公园建设

对于遗址来说,不仅是人类文明与证明,在建设遗址公园的过程中要求去理解、解释和表达文明,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保护、展示和规划。从文态和生态建设的两个方面可以让遗址公园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具体说来:文态环境是以遗址历史遗存、空间形态为主体,贯穿场所精神和秩序的遗址文明,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遗址空间维度。在遗址公园的建设中,文态环境是中心,也是价值内涵的直接体现,而生态环境是文态环境低保障与前提,是承载精神文明的基础。

首先,“文态”语境下的遗址保护与展示。对于历史名城的生态环境来说,就是在总体规划下合理进行建筑的布局,确定建筑的风格与基调,以此体现出“美的秩序”。文态环境是对遗址本体时间维度的认知,决定了遗址需要展示的内容。遗址文态环境是揭示文化内涵以及传递历史信息、展示场所精神的分区域[3]。

在遗址保护方面包括了本体保护、空间关系保护以及环境保护,其中本体的保护是最直接体现,这也是遗址保护的主要内容,遗址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是保护的必要环节,也是传递遗址信息的条件,有利于人们对文态环境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对遗址进行文态保护的过程中,不同的遗址类型在保护措施上也会存在差异,总体上要坚持“保护、保存和提升”的原则,如果只是单一的进行本体保护,就不利于人们对文态环境的理解,如果缺乏对本体的保护而盲目开发也会因为缺乏真实性而出现偏差。

对于遗址展示来说,文态的环境展示包括了本体展示以及历史文化内涵展示,在展示设施和信息的同时有计划地对遗址价值和内涵进行宣传,展示出文化、历史、社会、事件以及人物关系,所以文态展示不仅是遗址价值和内涵的重要途径,也是遗址和时代对话的体现,要赋予遗址现实价值,呈现出历史信息与内涵,不可为了保护而保护。在文态保护工作的进行中需要加强思想宣传,进而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这也是遗址公园建设的必然要求。从遗址的发掘到展示需要经历一个转译过程,以此让群众容易理解,引发情感的共鸣,对我国遗址公园的内涵深入理解[4]。

其次,“生态”语境下的遗址规划与设计。生态环境设计是遗址公园设计的本底,要从展示和保护为出发点,提升文物的实际教育价值。在遗址规划方面,需要考虑到本体和周边环境的关系,合理规划功能区位、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在生态遗址的规划中要对遗址保护现状充分认识,结合历史资源以及3S技术对遗址环境专项分析,掌握遗址的演化过程,进而制定出科学的方案。在规划和建设期间要避免人工对遗址的过度干预,根据环境特征和遗址分布划分出具体的保护级别,显著出遗址的主题,准确的展示出遗址价值和内涵。

在生态环境规划中,主要包括了空间规划、保护规划、交通规划和功能规划,进而制定出不同的保护方案。在遗址的设计环节,遗址展示措施设计、遗址保护措施设计、遗址景观设计、公园配套设施设计是主要内容,其中声讨环境设计对呈现状态起到了决定作用,比如排水问题、展陈方式设计都会对遗址公园的面貌产生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遗址公园的保护工作中主要是为了考古研究提供帮助,阐释遗址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和文化价值也需要在人性化、系统化的设计中展示,带领人们见证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在遗址公园中,需要以文态和生态两个角度入手,让人们更好地去理解、表达文明,推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景春,周丹.对大禹神话的考古发现及其资源化转变——以禹会村考古遗址公园为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2(5):60-68.

[2]黄嘉颖,陈文彬,白雪.机动交通趋零化背景下城市公园交通空间调适研究——以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34(1):74-80.

[3]黄景春,周丹.对大禹神话的考古发现及其资源化转变--以禹会村考古遗址公园为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2(5):60-68.

[4]梅勇强.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景观策略探析[J].居业,2019(11):40-41.

猜你喜欢

生态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