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灰色空间中高架桥下景观设计
2019-10-12金添琪
摘要:城市发展中我们忽视了城市中的灰色间隙空间。探索高架桥下景观空间的利用价值和可能性。为这个汽车泛滥时代的城市产物寻找其在城市中存在的意义。高架桥因其在城市中庞大的体量与穿越诸多城市中心地带,将此空间加以利用,对城市形象展示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架桥下;灰空间;改造利用
一、城市灰空间景观
城市的快速發展,我们的城市都在纵向轴线上疯狂增加,攀比建筑的高度仿佛成了一种游戏。城市规划设计是宏观的,当我们放眼细节,会惊讶地发现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被忽视的灰色空间。
城市灰空间又称“泛空间”。室内室外相通的廊道,两幢建筑中的过道,建筑周围的景观空间等等。这些特殊的空间使得室内与室外空间变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黑川纪章提出的城市灰空间更多的是指建筑的附属空间,在众多的城市空间中,高架桥占百分之90且由于其宽度大,覆盖面积广的特点,成了城市灰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桥下空间由于长期缺乏管理与关注,逐渐成了社会犯罪的滋生地,成了民众避之不及的城市空间。
近年来,人们渐渐厌倦了高架带来的灰暗,拆毁高架桥的呼声日益高涨。但高架桥为汽车泛滥时代的我们带来的便利是不可被忽视的。我们更应该去发现高架下灰空间的意义且思考是否可以好好利用这样的灰色空间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二、高架下灰空间的利用价值
高架是由槽形梁、板梁、箱梁为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由于常年暴露在外需要经历风吹日晒,高架在建造时对耐久性的要求也非常高。这对高架下的灰空间的利用来说,提供了较好的条件。高架的城市覆盖面大且很多横穿城市中心地带,如果好好设计利用,将会成为城市形象的展现的重要途径。
三、高架桥下景观设计的要素
城中高架一般会在60-90分贝,平均在69左右,拥堵路段由于鸣笛声分贝平均在110左右桥下场所安排对静音要求不高的场所,需要设计多层次的防噪屏障。
高架下没有光照是景观设计中十分头疼的问题。近年来人具有趋光性的实验报告走红。桥下空间的灰暗也滋生出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抢劫,性侵等犯罪行为的滋生点。打造开敞,具有充足光照的环境将会很大程度上解决高架桥下景观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更多人工光照,比如:荷兰的ASernA高速公路公园在高架立柱外层覆上照明装置,且大量利用镜子的反光性质进行借光。设计遮挡性景观构筑物要选用较为通透的材料。
材质考虑选用同样耐久性高的材料,例如石质。在颜色上与高架的钢筋混凝土做到相互呼应。也可选择木质或橡胶等较为柔性的材料。使用感上软硬结合将会很大程度缓解观者对高架桥下冰冷昏暗的刻板影响。也需多选用发光装置或较为通透的材质,保证尽可能地多引进自然光照。
高架下景观对后期维护的要求要尽可能的低。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选择不过分要求人工维护的植物及设施是十分必要的。
高架桥下的灰色地带由于常年疏于管理所以极少数人使用也导致管理与设施的不齐全,成了城市鼓励犯罪和藏污纳秽的温床。大众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能够具有足够的空间安全感,高架桥下的景观空间才能逐渐转变大众对它的刻板印象。
在设计之初,我们要考虑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设施坚固,质量过关的安全,像高架桥下空间这种没有明确部门监管的城市空间,安全问题不仅要靠警卫,且要在报警设置上下功夫。
四、高架桥下景观空间利用原则
高架的城市覆盖面大是一大天然优势,但由于道路性质,整体形成“狭长”的空间形状。这对交通流线与功能区划分有很大的考验。在景观设计中要好好思考如何设计过于狭长的空间。
利用景观节点的形式,将交通流线如串项链般穿过一个个小的景观节点。将狭 长的空间划分成诸多小区域,不会让观者注意力集中于眼前的节点景观而非关注身处的大空间。
节点景观空间要注意与场地的开敞与半开敞性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植物与基础设施的排列组合使用来调节景观空间的开敞与半开敞性。过分小的景观空间考虑采用开敞性的景观模式,借用场地外开阔的视野打破空间的局限。较大的景观空间考虑半开敞或封闭性景观模式,场地围合既能在事业中缩小空间又能起到一定安全性的保障。
高架桥下空间与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要注意与城市空间相结合。在功能上,受众人群上,景观风格上等等,要注意保持统一。切勿将空间分解的支离破碎。
五、结语
高架桥下一直被忽略灰空间的利用是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不仅可以使城市增加大量的空间使用也将抑制部分社会犯罪的发生还是城市形象展示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改造时,我们要把握住其天然优势,例如结构坚固,遮阳挡雨等;也要掌握在设计时的要素及注意事项。考虑到高架桥下景观的空间特殊性,思考长条形大尺度的景观空间可以将空间分解为主多小景观节点的形式,再结合场地的开敞与封闭形式。缓解高架桥本身的空间劣势。
参考文献:
[1]杨玥.城市“灰空间”一一高架桥下部空间改造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
[2]Luisa Calabrese. Francine Houben: Mobility: A Room with a View[M].NAI Publishers,2003.
[3]戴志中,郑圣峰.城市桥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金添琪,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