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思路研究
2019-10-12王结良
王结良
摘要:基于对城市建设的了解,阐述了“智慧城市”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针对现阶段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建立完善城市规划体系、优化调整智慧城市空间布局、拓展城市规划及其顶层设计等有效创新路径,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积极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顶层设计
一、引言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各个地区城市建设的建设目标和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思路构建和创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必须对智能化、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引入保持积极主动状态,真正意义上提升城市建设总体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智慧城市”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及时转变城市建设规划观念和方法,通过智能化、科学化和合理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与城乡发展规划进行紧密结合,有利于促使城市经济始终保持可持续增长状态,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环境。除此之外,将“智能城市”理念与城市规划思路相融合,可切实提高城市综合规划水平,积极有效的转变城市规划服务方式和内容,促使城市规划工作向智能化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能激发居民对城市规划的参与程度,进一步明确城市规划的意义和作用,在原有基础上对城市规划方案进行不断地推进和创新,促使地区经济建设和水平呈高质量状态的可持续发展。
三、现阶段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城市规划工作面临着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对智能化、科学化城市建设提出了全新挑战。第一,在智能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城市发展情况,对公众的实质性需求进行有效考虑。从整体上来说,城市规划就是指在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及功能区划分,但是在此过程中,极易出现对人口经济学、人文素质和文化等多种因素以及发展趋势产生忽略,在此基础上,相应的科学化、智能化的规划工具、发展水平、模型预测等多种构建形式的支持力度不能达到有效水准,因此,导致城市规划工作人员的创建意识受到一定限制,不能对其进行有效规划。除此之外,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服务规划之间没有进行有效连接,不能对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解决,以致对智能城市建设规划产生阻碍作用。
第二,现阶段城市规划不能准确的、客观的处理好公共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城市规划人员在制定建设方案时,必须明确相关规定,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意识选择性,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进行有效选择,现阶段存在过分追求经济增长和地区投资的情况,从而导致对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技巧的实际需求进行严重忽视,比如:没有处理好公私利益之间的关系、城市规划工具和手段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土地规划方式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等,除此之外,相关部门也缺乏沟通和交流,从而导致城市规划建设思路不能满足各方面的实际需求。
四、“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创新路径
(一)建立完善智慧城市规划体系
建立并完善智慧城市规划体系,是构建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因此,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对智能化、科学化信息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同时还要以相应的规划体系为主要依据,在实现理念创新的基础上,加强智慧城市规划理念和城市建设的高效融合,对城市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内部精细划分进行不同层次的优化和提升,在满足智慧城市实际建设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产业构建活动,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专项规划,潜移默化的逐步实现城市智能化转型在此基础上,还需从全方位、多角度对城市规划建设内容进行有效的智慧编制,为构建完善的智慧城市规划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能加快城市经济建设[1]。
例如:4月25日,沈阳市市长就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多规合一”平台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工作,并进一步强调必须要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科学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建立健全智慧城市规划体系,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对城市管理手段、模式及理念进行有效创新,切实推进城市规划及治理体系向现代化、智能化和科技化方向发展。
在2017年5月沈阳市构建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并投入使用,整合了公安、应急、交通、民政等47个部门和单位的400余类公共安全数据资源,同时还促使不同管理部门进行数据标准的统一,从而有效实现了信息跨部门交换共享,进一步提高了审批效率和监管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对智慧城市建设做出项目化安排,实现智能化管理,有利于多元发展格局的实现和构建。
(二)优化调整智慧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空间格局变化与经济发展、技术水平具有紧密联系,其对智慧城市建设多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智慧城市理念、战略目标、规划模式以及实施战略等,都是城市空间格局分布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城市空间布局主要指的是对土地的整合和规划,交通枢纽的构建和指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向智能化、科学化智慧城市转型过程中,城市交通区位布局正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继而逐渐取代原有的构建方式,促使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网络虚拟性特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采用空间微调的方式对老城区流动、虚拟以及城市空间进行有效分解和重新组合,并在满足空间结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优化调整方案。
比如:2019年北京市規划委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出了建设性建议。第一,突出改革创新、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对行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促使中心综合管理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实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进行高效融合,切实提升城市治理、规划和服务水平;第二,突出统筹兼顾协调性作用,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构建完善的交通体系,切实做好统筹规划项目工作;第三,突出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努力建设“多河富水蓝网穿插、大尺度绿色空间环绕”的生态格局,与智能技术联合从而有效实现城市绿色循环发展、资源循环利用、垃圾资源化处理。
(三)拓展城市规划及其顶层设计
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逐步拓展,比如在城市布局构造、技术工艺、规划类型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城市规划重点,对城市人口、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和交通布局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数据分析和综合考量,相关规划人员需根据实际情况,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科学预测,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布局,同时还要保证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达到城市绿色发展的构建目标,从而有效满足绿色低碳的实际要求[2]。
智慧城市规划定位较高,因此需循序渐进的将先进技术进行有效融入,从而构建出以智慧技术为中心的服务神经系统,继而有效实现居民日常生活多个方面服务工作在中心智慧系统的控制下有序运行,在此基础上,还需在城市规划期间注重顶层设计,以居民的实际需求为规划内容,加强先进技术的融合与创新,想要突出地域特色,则必须采用因地制宜原则和相应措施满足实际规划要求,循序渐进的拓展城市规划的智慧领域,不断对智慧城市网络系统进行积极构建。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智慧城市”背景下优化城市规划路径,创新结构思考是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能进一步提高城市整体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有效契机,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转变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寒.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应对与创新[J].中国标准化,2019(24):164-165.
[2]卫莉.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取向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