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人类学视阀下对重庆洪崖洞景区“网红”现象的再探讨

2019-10-12陈庚高玲玲

艺术大观 2019年32期
关键词:网红

陈庚 高玲玲

摘要:近年来,依托于短视频、自媒体的洪崖洞景区迅速走红,成为极具代表性的网红景点。然而这种“网红”效应与洪崖洞本体所塑造的文化价值却出现了断裂,换言之,洪崖洞没有找到它作为遗产或者说景观的核心价值。在景观人类学的视角下,包括以“空间”为基础的有边界的“外部景观”以及以“场所”为基础的没有边界的“内部景观”。景观人类学注重在“场所”中,个人和个人共享记忆、话语的过程。本文试图在景观人类学视阀下,对洪崖洞景区的“网红”现象进行分析,探求“外向型”景观向景观核心价值转向的可能。

关键词:景观人类学;洪崖洞

一、洪崖洞的网红现象

洪崖洞,原名洪崖门,是古重庆城门之一,位于重庆市解放碑沧白路,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是兼具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的旅游区。建成后的十多年间,洪崖洞景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2018年初,短视频社交软件“抖音”上涌现了大量关于“洪崖洞夜景”的短视频,景区迅速走红。在马蜂窝旅游网推出的五一小长假境内热门景区“top10”中,重庆洪崖洞跃居第二,仅次于北京故宫。作为传统民俗风貌区的洪崖洞,景区塑造了一批能代表重庆地域特征的文化符号,例如洪崖滴翠、吊脚楼群、洪崖群雕、明代城墙、巴渝文化柱等。

笔者通过自身的田野考察经历发现,傍晚时期是游客的高峰,许多游客专程来欣赏洪崖洞的夜景。而在洪崖洞下面以及洪崖洞对过的千厮门大桥上是洪崖洞较为著名的两个网红打卡点。由此观之,游客更加注重洪崖洞的夜景以及它所呈现出的一种“外向型”的景观。洪崖洞本身所打造的洪崖滴翠、吊脚楼群、洪崖群雕、明代城墙、巴渝文化柱等文化符号并没有得到凸显。对于景观的整体性打造、本土化景观核心价值的塑造仍然值得考量。

综上,政府将洪崖洞打造为“传统民俗风貌区”,赋予其意义并划定了界线。这一空间在小天鹅公司的打造下同时具备了商业功能,设计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了洪崖洞这一景观巴渝文化符号,游客受短视频等媒介的影响参与到景观实践的过程中去,由此构成景观的不断生产的过程。景观建构论更加重视在现实中经营其生活的当地居民的主体性。由于当地居民往往无法直接表达出他们与环境的关系,因此人类学家需要通过长期的现地考察来理解景观和其他文化因素。

二、景观人类学视阀下的洪崖洞

洪崖洞景区作为网红景区吸引来巨大的人流量,然而游客对于洪崖洞的印象大都停留在夜景优美,富有特色的建筑特征这一“外向型”景观上。对于景区所塑造的文化符号大多处于一种“虚置”的状态。在景观人类学视阀下,尤其强调“场所”的重要性。河合洋尚认为,关于外部景观的理论视角以“空间”为基础,这里的“空间”指的是被政治权力划分,嵌入文化意象、特色文化的容器,是有边界的;关于内部景观的理论视角以“场所”为基础,被当地人嵌入历史记忆、社交网络、认同感的社会空间,是没有边界的。

洪崖洞在政府和商业集团的打造的外部景观与当地居民所熟知的内部景观有可能相背离。而洪崖洞作为传统民俗风貌区在打造的过程中,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民是完全被搬迁走了的。体现洪崖洞传统生活的道路景观“梯道”也因为商业开发需要被改造成了直上直下的电梯。在传统重庆城的码头区域中,一般有着细长的梯道,垂直于等高线,用于连接城市区域与水运贸易,这种梯道称作“竖街”。竖街空间采用梭、拖、错为主要方式,空间自下而上宽窄不一,弯曲蜿蜓,不仅是城市货运物流的主要通道,也是街道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景,有效地加强了城市空间与码头区域的联系。改造前的洪崖洞,虽然整体陈旧破败,但其竖街空间依然存在,体现显著的地域特色。改造后的洪崖洞,其竖街空间基本消失,山地上下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现代电梯或者笔直的台阶联系,再加上受到沿江高速公路的分割,与以往相比,洪崖洞的亲水性明显减弱。[1]

传统洪崖洞城市原生空间的整体形态在统一的格局下呈现丰富多样的形态,各种各样不同材质、尺度的建筑以自由的方式顺应山地地形随意组合布局,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整体空间形态。[2]而现代洪崖洞地区的整体重建,虽然在建筑风格、空间尺度和形体变化上很好地把握了传统空间特征,但其实质是一个复合型建筑单体设计,始终存在的空间发展模式的缺陷,形成的城市原生空间整体形态缺少自由、灵活的变化,空间有形无意。

三、结语

作为网红打卡点的洪崖洞吸引了足够多的游客,然而这种“网红”效应与洪崖洞本体所塑造的文化价值却断裂开来,换言之,洪崖洞没有找到它作为遗产或者说景观的核心价值,它所营建的网红效应吸引游客来打卡仅仅只是外向型的景观,并没有使人通过这种景观来理解它的历史,更不必说通过这种历史遗产的活化来带动消费了,这也导致了网红旅游景点后继乏力的问题。如果我们讲目光回转到场所中重要的道路景观——梯道上,或许可以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找寻一种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罗珂.场所精神——理论与实践[D].重庆大学,2006.

[2]熊唱.表意的還原——重庆山地城市原生空间文化内涵研究[D].重庆大学,2007.

作者简介:陈庚,四川美术学院;高玲玲,四川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网红
网红“袜子树”
网红杨梅汁
我要当网红
动物界的“网红”们
网红要逆天!开启新生代创业之道
INS“网红”元素Top10
大多数“网红”是“见光死”
当网红很容易?
“网红”数学课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