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电影工业美学

2019-10-12陈昊

艺术大观 2019年32期
关键词:美学概念创作

陈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等影片热播,电影工业迅速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而随之出现的电影工业美学理论一经提出便引起热烈讨论。电影工业美学试图对新出现的电影业界现象做梳理与总结,诸多学者专家对其进行的补充与深化。然而作为尚在建构中的理论体系,其在某些方面似乎仍有继续探究的必要,如进一步探索电影制作流程中的问题,以及在美学上对艺术性电影的忽视。

关键词:电影工业美学;概念;创作;美学

2018年开年以来,《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等新主流大片为代表的中国电影,取得超高票房与口碑,其所表现出的独特美学风格引起电影理论界较大关注。同时电影市场也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态势,年度票房以609.16亿创历史新高。创纪录的票房成绩与新式的美学特色引起学界关注,似是以陈旭光教授《中国导演新力量与电影工业美学原则的崛起》为撞针,开启关于“电影工业美学”的争论与探讨,一时间“电影工业”“品质提升”“产业升级”等等成为热门词汇,而诸多学者也展开讨论,言说他们的立场与思考。面对新兴建构和提倡的“电影工业美学”,本文拟从概念解析、探讨范畴与文本分析角度,提出一些想法与观点。

一、關于概念范畴

陈旭光以极强的产业感知与学术探究能力,对于中国电影在近几年来所体现出的新变化进行归纳与梳理,并提出一个较为系统的、具有概括性与抽象性的概念——“电影工业美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电影产业所出现的新现象、新规律、新特征做总结,以理论指导实践,有效地将电影工业美学体现在电影创作过程中。

关于“电影工业美学”所概括的范畴,陈旭光教授在文章中曾做出回应:余莉在《电影产业概论》中认为,“电影工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即指电影内容的生产制作、发行、放映的环节,而广义的概念则是‘大电影产业的概念,是对传统电影产业链的上下游、支持服务辅助环节都做了扩展和补充的概念”。电影工业美学概念中的电影工业,指向的是广义的大电影产业概念。[1]由此看来,“电影工业美学”所指涉的,是电影整体工业的美学特色,是涉及从电影立项到开机、从上映到版权开发的整体电影流程,这为当前的电影创作者与投资方提供了一条颇具参考价值与可操作性的电影开发流程。

电影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文化产业,由不同分工但相互关联的行业组成电影业态,其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共同围绕着电影这一产品而展开,且能将电影在各自行业内完成循环并组成业内大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当某一部分出现优于其他诸部的特点时,这套系统便会自动更新而与之相配。如在《战狼2》《流浪地球》等影片出现,并成为一种“现象级”的标志影片时,“产业升级”迅速成为学界与业界的热点问题。这说明,以一批优质影片的成功作为行业标杆,促进整体产业的升级的完全是有可能的。

电影工业美学成功之处正是它将电影与其背后的制作、发行、放映乃至后期版权开发等环节挂钩,将一部影片真正看作是一套体系的循环。就产业角度而言,电影工业美学将电影工业的各个方面统筹在一起,涉及到文化艺术业、娱乐业、电影制作业等行业,是构成电影工业美学的基础。

二、关于创作原则

陈旭光曾对电影工业美学的创作原则作出如下表述:“电影工业美学”秉承电影产业观念与类型生产原则,在电影生产中弱化感性、私人、自我的体验,代之理性、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方式,游走于电影工业生产的体制之内,服膺于“制片人中心制”但又兼顾电影创作艺术追求,最大限度地平衡电影艺术性/商业性,体制性/作者性的关系,追求电影美学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2]。电影的艺术与商业之争由来已久,以上的电影创作原则很好地折中了双方的诉求,对于宏观电影创作而言,具有相当的指导性价值,同时对于具有能力享有资源的导演而言,也颇具参考性。

然而被忽略的是,这种创作原则对于新晋导演是不太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的。陈旭光在文章中举例提到的“新力量”导演,或为成名已久(徐峥、滕华涛),或为优而跨界(邓超、韩寒),鲜有新人导演取得此项美学成就。这固然有新人能力不足难堪大任的担忧,那是否还有业界整体资源向上流动的困境呢?当前电影行业对新人导演批判标准多为艺术性大于商业性。

此外,作为新时代电影的创作原则,在把握抽象性的美学要求的同时,还应当对于电影技术性的标准进行系统的、标准化的考虑。所谓“技术应该合格,效果应该逼真,要有视听冲击力[2]”等技术标准,在理论层面上是否可以做量化规定。如此一来,电影制作方能在遵循电影工业美学创作原则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分析,将抽象性的美学标准建立在极为精确的量化要求上,指导影片创作方向,把握市场运作规律,迎合时代要求,研判观众心理,将电影真正以产品化的形式生产。

三、关于美学

在《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工业美学”:阐释与建构》中,陈旭光将电影工业美学界定为“既尊重电影的艺术性要求、文化品格基准,也尊重电影技术水准和运作上的‘工业性要求,彰显‘理性至上原则,在电影生产过程中弱化感性的、私人的、自我的体验,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标准化的、协同的、 规范化的工作方式,力图达成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的统筹协调、张力平衡而追求美学的统一。[3]”而其所体现的美学则是一种中和之美:“不是一种超美学或者精英化、小圈子化的经典高雅的美学与文化,而是大众化,‘平均的,不那么鼓励和凸显个人风格的美学[4]”。这种美学以普通人为受众,追求通俗的美学价值,换言之是一种保守的、普适性的美学,要求足够“接地气”,避免艰深晦涩与喃喃自语。

陈旭光曾坦言十分赞赏好莱坞电影,认为好莱坞的电影美学是电影工业美学的典范。在我看来,陈旭光教授所赞赏的,不仅仅是好莱坞电影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产品形态与电影工业管理,还是好莱坞电影通行世界的美学体系。好莱坞电影之所以流行世界,所依靠的便是“足够先进的技术、足够简单的故事以及足够普世的价值观”。好莱坞所谓八大影片公司生产的均为“全球电影”,其受众是世界观众,为保证票房而采取保守的制片策略,其影片的价值观是最普世性的价值观,如此一来,通俗的善恶评判成了影片接受的前提,成了观影受众的心理基础。

当前主流的院线电影固然是以商业电影为主,然而电影不止是一种大众商品与娱乐产物,它同时也是一种艺术、一种理念,是在“中和之美”之外的小众的、精英的、纯粹的美学。电影应当在“中和之美”之外拥有“分化之美”,需要艺术电影的存在作为一种艺术标杆与艺术上限。

四、结语

综合来看,电影工业美学在这一时期的提出,反映出当前中国电影工业所出现的问题与成绩,对电影的制作规律与市场规律进行了新的探索,并提出系统的建议与守则,对于当前电影行业而言是颇具参考价值与实践价值的。这一概念高度统筹了电影制作的相关行业,将电影工业作为一套系统加以观察,推进电影工业走向标准化。然而作为一门正在构建的理论体系,需要不断地完善与深化,如在电影工业运作流程中的量化问题与美学上的“平均性”都值得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在时代脉搏中搜寻到电影工业规律,成为完善成熟的理论体系进而指导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旭光,李卉.争鸣与发言:当下电影研究场域里的“电影工业美学”[J].电影新作,2018(04):52.

[2]陈旭光.新导演 新时代 新美学——当下“新力量”导演群体及其“工业美学”建构[J].当代电影,2018(01):38.

[3]陈旭光.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工业美学”:阐释与建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1):18.

[4]陈旭光.电影工业与电影工业美学:趋势与思考[J].现代视听,2019(04):1.

猜你喜欢

美学概念创作
印花派对
Jazz
纯白美学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