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2019-10-12叶碧波

艺术大观 2019年25期
关键词:保护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

叶碧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各民族很多原有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习俗等都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很多传统的工艺品也开始慢慢地消失。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并没有引起人们过多的重视,反而愈演愈烈。鉴于此,本文将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措施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在唤起人们保护意识的同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保护措施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纷纷涌入,不断冲淡、稀释我国的民族文化,抢占我国本土文化的生存空间。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理应得到继承和发扬,以此来加强人民对本国文化的认知,提升民族认同感,从而抵消外来文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从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地发展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还需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因此,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措施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各民族世代传承的一种精神,对于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湛江的雷剧和雷州歌,基本上那儿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唱上一小段唱词,现在已经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再比如,麒麟村爬刀梯、龙舞(文章湾村橹古龙)、庙会(坡头罗侯王庙庙会)等省级代表性项目,已成为当地的文化标志和文化品牌。由此可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将其合理的应用到对于社会的服务中去,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而如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着严重的丢失和破坏,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保护显得十分的必要,并有着重大意义。不但能有效地防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失,而且对于打造精神文明社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必要的保护,还关系着国家的文化安全,民族的和谐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的血脉相承。在当今时代,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变得日益密切,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愈发的明显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对外文化的一种特色展示,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我国的文化精髓。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合乎情理的保护,任其自由发展的话,很有可能造成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发扬受到阻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外来文化的侵染,从而对我国的文化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势在必行,其不仅是人民精神生活丰富的需要,也是社会繁荣、国家富强的必然要求[1]。

三、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比较薄弱

在现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很多人因为不了解,所以将“非遗”误以为是“文物”,觉得还是不要轻举妄动为好,应“顺其自然”,这样才可以将“文物”得以长久的保留下来。但是,人们却往往忽略了它的根本属性-活态性,要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人民长时间的生产生活中孕育而生的,要脱离了人,也将不复存在。但令人为之痛心的是,一些保护单位和传承者竟然也成了这种错误认识的践行者,在实际保护和继承的过程中,充当起了“讲解员”和“守旧者”的角色,从而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了濒临灭绝的地步[2]。

(二)立法进程滞缓

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有力的支撑,于2011年我国出台了《非遗法》,这是可喜的一步,但其在内容的规定上还比较宽泛,约束力不强,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针对这种问题的出现,在之后的法律中迟迟没有得到改进和完善。在这样的局面下,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地方性行政条例和法规,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辅助性保护,这也造成了全国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冗杂、繁乱的现象,对非遗保护工作的落实和推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得地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三)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国情决定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质量以及数量相当可观,再加上非遗保护工作的高耗性以及长期性,这也意味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其资金的投入量一定是持久的、巨大的。

为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设立了专项资金,用来维持非遗保护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各省市也针对当地的非遗保护项目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支持。另外,社会各界也会时常举办一些非遗保护的募捐活动,为保护工作筹集公益基金。就这三方面资金来源比较来看,国家非遗保护上专项资金占据了很大比重。雖然专项资金在总数上相当巨大,但是分散到全国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上之后,仍捉襟见肘,资金存在很大的缺口[3]。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要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就必须先了解和掌握我国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位置、保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相关保护部门应全面的开展普查、鉴定和登记工作,同时向社会及时的公布普查结果,以便能提高群众的重视程度,唤醒其保护意识。

在统计完成之后,应实时采取有效举措,抓紧征集具有文化、历史遗迹、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和实物,进而完善征集和保管制度。地方有经济能力的,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展览中心或者博物馆。要达成以上所言,要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立法保护,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作为支撑,保护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些许的阻碍。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来确保非遗保护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下去。

其二,科学的管理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涉及了很多专业性以及复杂性的内容,只有通过科学管理的手段,才能对其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

其三,加强宣传教育。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力度,尤其是要加强青少年在思想方面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四,重视专家指导和人才队伍建设。在非遗保护的队伍中,大部分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还有所不足,需要加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上的培训,以此来提升工作质量。另外,在非遗保护工作中遇到一些工作人员难以处理的问题时,应邀请专家前来指导。

其五,加大财政投入。在非遗保护工作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同时,应采用政策扶持的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以及个人对非遗保护工作进行资助。

其六,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样不仅能够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上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更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五、结束语

在西方文化的肆虐下,我国年轻的一代越来越远离本民族的文化,生活在充斥着网络、星座论、万圣节的环境之中,而逐渐丧失了对于本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民族民间文化将面临断绝的危险。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必须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其具体表现形式,理应受到合理的保护。只有这样,非遗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春新.加强金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建议[J].现代职业教育,2017(27):43.

[2]柳玉雯.论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柳州市非遗保护工作的经验与措施[J].青年时代,2018(13):16-17.

[3]康译文.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8(7):156.

猜你喜欢

保护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保护措施
诌议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基于区域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