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周时期兽面纹的演变及其内涵

2019-10-12叶中伟

艺术大观 2019年25期
关键词:演变内涵功能

叶中伟

摘要:青铜器,在我国文化艺术的遗产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和初期封建社会物质文化的面貌。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主要阶段,而兽面纹(旧称饕餮纹)在这段时期的青铜纹饰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兽面纹最先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并且成为玉器、陶器上面的纹饰,随即在商代踏入了它的高峰期,在西周以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它的形象一度从狰狞可畏、庄严神秘向端庄典雅转变。兽面纹的变化与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关系都十分密切。

关键词:兽面纹;演变;功能;内涵

一、前言

本文旨在对古今中外有关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的基础上,对比商、周时期的兽面纹饰的变化,并结合两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因素,试图探析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二、兽面纹的形象

青铜器是我国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和初期封建社会物质文化的面貌,从它的产生到结合绘画、图案、雕刻而形成青铜艺术。据我们所知,青铜器研究的四大要素分别是:器型、铭文、纹饰、铸造,在青铜器时代,青铜器纹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艺术,它实则具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功能。商、周青铜器纹饰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动物形纹饰,一类是几何形纹饰,以及少部分的人物形纹饰。其中,动物形纹饰在古代中国青铜器纹饰中占据主体地位,它分有写实动物纹和幻想动物纹两种。写实动物纹如象纹、鱼纹、龟纹等,这些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原型;而幻想动物纹如兽面纹、夔龙纹、神鸟纹等等,是现实世界并不存在的人们幻想构造的动物形象。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的幻想动物纹因为它含义神秘,形式丰富而受到中外专家研究学者的青睐和热捧。

在这么多庄严而诡异纷繁的纹饰中,最能概括当时一般纹饰的相貌和风格的,是最常见的兽面形纹饰。根据《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为不善亦然”,宋代的金石学家把这类纹饰称之为“饕餮纹”。但是这类纹饰不仅包括各种动物或者是神话中的动物的头部,有时还包括抽象化的身躯和尾巴、脚部等等其他部位,而饕餮纹则仅仅局限于“有首无身”,过于简单概括,因而近代研究学者在充分利用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多纹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最终采用新的名称——兽面纹来概括这一类的幻想动物纹饰。

兽面纹的形象分类:兽面纹(见图1)的要素是巨目、裂口、额鼻的部就分成直线突起,绝大多数都会具有一双利爪,对称的身体分别在两侧展开,这几个部分都是定型的,而据马承源先生在《中国青铜器研究》中描述的,“兽面纹最富于变化的部分是角的形状,通常所见的有内卷角、外卷角、平置角、曲折角、分枝角等。”

(一)内卷角兽面纹。它的基本形状如同牛角,但是却比牛角而更加弯曲,角的根部比较肥大,放置在兽面纹头部的额顶两侧,稍微像一双平摆着地弯着的手臂,角尖由下向上伸延,随后往内部弯曲。这种内卷角形的兽面纹我们最早可以在商代早期看到,而它主要盛行于西周早期。

(二)外卷角兽面纹。角两边卷曲成半环形,根部肥硕,放置于兽面的中间,然后向上平转,再向外弯曲然后内旋,形成尖锐的角,粗看起来像是一个平放的扁的半环形。“这种角型可能是从绵羊的形状发展而来,在动物中,只有绵羊类的角有这样的弯曲的形状。”外卷角兽面纹在整个商代都很盛行,一直沿用到周代初期。

(三)曲折角兽面纹。这类型的兽面纹基本形状像竖立的角下垂,再向外弯曲而上翘,中间呈现出方折形的弯曲。这样的方折有可能是因为它所依据的动物的角是立体弯曲的,但是出于图案结构上的变形,从而变成了方折型。因而如果把这种方折形的角还原成比较柔和的形状,应该会和一种扭转的羊角样子十分相近。

三、兽面纹的功能

(一)装饰功能

商朝前期兽面纹主要是单层装饰,也就是说像云雷纹这样的地纹当时是还没有出现的,而且后来的几何纹极其简单,开始有一些粗犷简单的雷纹和乳钉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器物的纹饰采取对称和横向连续的方式构成,线条简单,因此器物对这类型的纹饰有很强的适应性,这样青铜器纹饰的设计者就可以相当自由地发挥他的想象力。“不过商代早期青铜器纹饰总的风格是属于粗犷刚健的一类,即使是复杂的图像,也是以质朴劲利见长。”商朝后期尤其是迁殷后,才开始出现多层装饰。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才开始出现了云雷纹或者回纹这样的地纹,用以衬托兽面纹,“……纹样一变早期粗犷的风格而为一种密集的条纹,并由早期勾曲形细条发展为细密的雷纹”,更加显示出其的神秘性。西周时期青铜器满身都是兽面纹,底部饰以雷纹,同时在角部和躯体等地方增添了不少齿状或鉤状的花边,极为精致,不仅仅表现出富丽的气息,同时还不失庄严神秘。这些变形幻想的动物形象呈现出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狰狞的美感。“它们之所以美,……在于以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

(二)实用功能

商朝的统治者铸饕餮,号召节俭,劝贪婪。因为当下的物质生产水平、物品供应不足,所以这是一种政治需要。在上古时期,人们要从平均主义社会转向私有制社会,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平均的思想在人们脑海里的存在是根深蒂固的。统治者如果在这种物质如此匮乏的时代大量占有食物,就会引起大多数人的不满,由此增加社会的不公平感,但如果在饮食上节俭,就会得到人们的拥戴。而大禹和夏桀这两位统治者就正好是一个很鲜明的对比了,夏桀的贪婪、豪奢,引起了民众的愤怒和仇恨。所以商汤伐夏桀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子畏上帝,不敢不正,打出‘天命的旗号,并灭了夏朝。再也没有比“多吃”“多喝”还要严重的罪行了,人们对饥饿的恐惧,可以从他们对夏桀贪吃好饮行为的痛恨中可以看得出来。于是全社会开始对放纵饮食进行讨伐,这也是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中成为主导的政治思想之一。汤建商后,吸取夏朝教训,实行“以宽治民”的政策,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当时商代经济发达,从商人员也特别多,所以统治者用饕餮来告诫大家不要贪婪过多,用饕餮的历史传说告诫人们做事,索取应有节制。一个人把周围的一切东西都视作是自己的筹码,然后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这种人很可怕,就如饕餮喜欢吃东西一样,他所追求的欲望广,标准高,所伤害的人也很多,是极其有害的。饕餮的象征意义更是我们对后代进行德育教育的好题材。

四、兽面纹的文化内涵

(一)艺术形式美

“艺术中象征符号的研究所遭到的陈腐谴责之一就是,它导致人们去专注内容,而忽视了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形式美和形式和谐。”所以兽面纹首先体现了艺术上的形式美。它首先是一种装饰,一种图案,从形式美的角度出发,它把虚幻动物的形象转化为一种简单的、有规律的几何形式。这里至为关键的是激昂自然的图案按照人的审美加以变形、简化、抽象化、几何化,使人感受到它所具有的规律性和审美性。兽面纹是人类最早按照美的原则对自然图案进行成功的改造,并且使它成为具有生命形式纹样的范例之一。“极尽想象的兽形器的造型本身与器表动物图案奇异巧妙的组合,展示出‘野生世界的灵性与生机。”“黑格尔(G.W.F.Hegel)认为:艺术史上存在一种‘遗痕律,即同一艺术形象,越趋近晚期(越成熟、高级),其原始特征(物质特征)越少,只有被认为是最典型的特征才有可能最终遗留下来。例如在古埃及艺术中,早期是以一个完整的牧山羊形象来代表牧神孟德斯,而晚期则仅用一对羊角来表示。”

(二)自然观

兽面纹体现了当时人们质朴的自然观。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时的人们对于自身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产生恐惧,而他们出于感性的认识,则认为“万物有灵”,因此他们把兽面纹刻画描绘在青铜器物上,希望得到它们的保护,所以,青铜器上的兽面纹体现了商代人们质朴的自然观。这牵涉到了人与动物的关系,在远古人类,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人与动物的关系之中,人们的食物、衣服是来源于动物,但是与此同时,人们对动物又会有恐惧的存在,因此人们对动物的感情可以说是又爱又怕这样的矛盾复杂心情。那么,当时人们就会思考,怎样能够做到最大限度减少受到动物伤害的前提下获取足够的食物,所以他们选择了:一是发挥自己的力量去与动物搏斗,二是将动物奉为神灵,去敬奉、崇拜它,希望动物可以给人们以支持和帮助,因而他们把这些纹饰加以刻画、描绘、变形而成为一种具有狞历之美的纹饰,这就兽面纹饰所反应的人们的自然观念。

五、结论

以西周前期、后期之交为界,青铜器上的兽面纹有了明显的变化之前更显得神秘、恐怖、威严、繁缛、凝重,而之后则较为世俗、活泼、典雅、大方、富丽。更多地表现了一个时代的发展,人们从敬畏自然到礼制社会的变化,统治者已经不需要再用这种看起来狰狞可怕的异兽来震慑臣民,开始运用制度思想来控制和管理国家,礼制的发展,更得到后来儒家学者的提倡,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官方的正统思想。

参考文献:

[1]马承源.中国青铜器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北京文物鉴赏编委会.商周青铜器[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3]段勇.商周青铜器幻想动物纹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周非.中国神话的文化密码[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

[5]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6]刘弘,王楠,鐘雅莉.凝固在青铜器上的精灵——巴蜀与西南地区青铜器上的人物动物图案[M].四川:巴蜀书社,2007.

猜你喜欢

演变内涵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我有特异功能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功能关系面面观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