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雕塑批评”存在的问题

2019-10-12王欣伟

艺术大观 2019年32期
关键词:雕塑标准艺术

摘要:隨着雕塑批评被不断重视,其缺点也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批评标准相对单一,雕塑批评阵地相对狭小,“感性”多于“理性”,从事雕塑批评的专业人员极度缺乏,雕塑批评范围相对狭隘等。

关键词:雕塑批评;问题

近年来雕塑艺术批评刚刚起步,雕塑艺术批评和雕塑艺术理论在中国极度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古代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虽然给后世子孙留下了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各类雕塑、雕刻作品—如石雕、砖雕、木雕、竹雕、泥塑、陶瓷作品、青铜器等,但却并没有形成诸如书法绘画一样的理论体系,更甚者居然无一本完整的理论著述,以至于被后世记载的雕塑家也寥寥无几。进入20世纪后,西学东渐,西洋艺术传入,法式和苏式教育教学模式逐渐影响了中国的雕塑教学,经过数代前辈的努力,中国开始渐渐产生并建立了自己的雕塑理论体系,随之便产生了自己的雕塑批评,尤其在近几十年,雕塑批评被逐渐重视起来。

一、浮雕批评的缺点显现

随着雕塑批评被不断重视,其缺点也逐渐显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批评标准相对单一

在当今的雕塑批评领域,似乎形成了某种约定俗成的评价标准,这一标准主要包括雕塑家有无凸显自己个人风格或有无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雕塑家在创作时有无创新,作品中有没有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作品有无新形式、新语言的使用,作品的题材、技法在雕塑圈中有没有形成一定的影响,雕塑作品有无深刻的情感表达等等。仍然在围绕着作品本身的形体造型等因素来展开品评,并未能够从立体三维的角度来审视作品的空间艺术性,忽略了雕塑作品的空间意义及社会价值。

(二)雕塑批评阵地相对狭小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完善,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媒介质随处可见,尤其在近几年手机的全面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媒介在人民生活中无孔不入,充斥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大家细心品味,其中有关艺术类批评的信息能有多少?而雕塑批评的信息最不必说。它们所占的资源空间太过狭小,甚至不及娱乐信息的十分之一。而谈论到有关雕塑批评的杂志则更是少得可怜。在某一领域一旦一家独大,则其必定沦为某一特定人群的附庸之物,而不能公平公正的为普通艺术家乃至人民大众发声。

(三)雕塑批评“感性”多于“理性”

感性认识是多以视觉、听觉、味觉等知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做出片面的评价和认知,是事物的表面现象在人脑中的反应。理性认识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经过大脑的筛选,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提取精华部分,在推理的基础上做出合情合理的判断,由此可以看出,感性认识是基础认识,而理性认识则是更高一级的并且具有科学依据的认知形态。在今天,雕塑批评多以感性认识居多,人情稿居多,只要不有违道德人伦,索然无味、不温不火的东西即可信手拈来,虽有褒有贬,看似多姿多彩,但褒者多碍于尊者讳,碍于面子、权势、金钱、地位和政治因素。贬者则基于门户之见、派别之分、学院之争,诸如此类,使得作品的优劣难以分辨,不免让非专业人士“无从下眼”,摸不着头脑。

(四)从事雕塑批评的专业人员极度缺乏

在全国的各大艺术院校及各艺术院所,并无几家开设专门从事雕塑理论或雕塑批评的课程以及学科。而开设的少数几家,其教学课程设立的混乱不堪,只是徒有其名,因其课程与其他美术理论专业的课程并无二致,学生门同上一门课,同学一本书。试问在这种条件下培养的学生该如何自居?所以在今天看来能够真正从事雕塑批评的专业人员凤毛麟角,更可悲的是各大艺术院校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培养相关人才的功利目的以及人才培养后进行批评行为的不可观性等问题,都是制约雕塑批评发展的关键因素。

(五)雕塑批评范围相对狭隘

雕塑批评的发展变化与雕塑艺术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雕塑艺术前沿焦点的变化,各家雕塑批评者趋之若鹜于最能吸引大众目光、最有利可图的极窄范围。而往往忽略了利益收益甚微的传统领域。近年随着城市雕塑、景观雕塑的繁荣,批评家的目光开始转移到这一“前言”领域,以城市雕塑为主体的公共艺术批评成为个学术理论界讨论的主要话题,而之前被广泛关注的室内架上雕塑、宫殿庙宇雕塑等领域渐渐式微,无人问津。“无利可图”导致了雕塑批评范围越来越走向狭隘的境地。

在进行雕塑批评时,尤其是对某一具体雕塑或是某一具体雕塑行为进行批评时,都应尊重事实,客观、公平、公正的展开分析讨论,更要把握尺度,寻找合适的、具体的批评标准,这些标准可以是量化的亦可是非量化的。基于此点,今天的雕塑批评更应该自我审思,重新寻找、深化评价标准。

二、结语

雕塑艺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涉猎的艺术门类众多,并且与社会、人文、科学等因素多有交集,对雕塑作品、雕塑行为的批评要从美学范围、地域人文、作品表现、最终效果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考量,建立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评价标准体系。廓清界限,深入探讨其批评标准,鼓励具有当代时代风貌的雕塑批评活动的举办,从而刺激雕塑艺术作品的创作,繁荣市场,净化雕塑批评环境,重新审视雕塑批评的标准更好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作者简介:王欣伟,中国艺术研究院。

猜你喜欢

雕塑标准艺术
巨型雕塑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纸的艺术
永远幸福
党员标准是什么?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