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木》木雕专辑
2019-10-12张飞
张飞
摘要:本论文主要从公共艺术学科的角度,重新审视木雕创作语言的艺术性、现当代性、公共性,通过一些列的系列木雕作品研究,以《说木》木雕专辑的方式,归纳与总结个人创作思路与方法,并逐步的呈现与推进个人创作思想研究。
关键词:木雕;公共艺术;创作思想
一、研究背景
《说木》木雕专辑,总共包括“面影系列”“形式系列”“人生系列”“无题系列”四大系列作品,一共历时1.5年,总共42件,该专辑的创作与编写,其最初思想源泉,源于20世纪西方热抽象艺术家们的艺术实践,其中主要受康定斯基著作《论艺术的精神》的启发。我多次思绪复杂,但心中却犹然兴奋,难以平静,琢磨着如何通过公共艺术的表达,传递那种隐喻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又存在的音乐律动美,康定斯基则从美术角度,重新找到那种不同世界的宇宙平衡,看似极其玄乎的东西,却又本质上相同的功效,他巧用自身的天资与多样性的学科学习,融入自我理想与精英的意识,不断地从抽象的色彩学、线条、空间等因素,寻找相对应的音乐节奏旋律美,并自成一家,有非常鲜明的学术观点与研究。而且,康定斯基先生的实践,足以给我做表率与参考,他借用音乐节奏的韵律美来反应内心世界的情感,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交织在视觉空间的点、线、面、色彩等绘画元素与音乐的七个基本音符之间的微妙联系,形成了康式特有的见解,譬如点与线、线与面、色彩与空间之间所形成的韵律节奏美,没有具体的形状、可参考的形象,但是能让人从中感受到高雅音乐会的协奏曲,蕴含纯粹感性结构的抽象音乐律动美,以及他对物质世界的抽象解读,从物质最纯真、纯朴的角度,捕捉到物语世界的多变,或许正是康定斯基这抽象理论实践的发现,更加坚定我在公共艺术中,探索木质媒介创作中存在韵律美的信心。与此同时,荷兰风格派的创始人冷抽象艺术家蒙德里安作品,同样给我一种冷静、垂直的二维空间的旋律表达,其中《百老汇爵士乐》《胜利爵士乐》2幅作品,让我清楚的领悟到简化后的力量,一种极其理性的美而安静的旋律美,没有多余的部分,整幅作品干净、纯粹,被一种十字垂直的彩色符号占据,仔细观察与思考,根据音乐律动的旋律,从中可以察觉在二维空间里大小调的平衡美,那个时候蒙德里安最令我钦佩的地方在于,他能用如此简化的绘画元素旋律,找到一种平衡的动静美,并以这种理性的抽象结构美,描绘这个真实的世界;正如蒙德里安自己所言:“我用红黄蓝三元色认知这个复杂的世界”。另外,多才多艺的音乐诗人、画家克利先生,他从绘画节奏中,也找到一种富有诗意抒情浪漫的音乐旋律交响曲,并融入分析绘画中,线的疏密、宽窄、急促、平缓所构成了作品中抒情诗意般的韵律节奏美,梦幻般的描述隐藏在物质背后的灵魂,延伸到物质精神领域;再有,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米罗先生,存在一股天真朴实老道的旋律,通过抽象的点、线、面、色彩、肌理,自由穿梭在二维与三位艺术的表达之间,唱响一段段美妙动听的协奏曲,弥漫到二维的绘画空间中,贯穿于广场的公共空间、城市街头之间,唤醒公众对于物质本能纯真的认识;最后,杰克·波洛克给我提供了一种热情抽象横洒、交错、叠加、隐约、焕然大气的旋律美,绘画的基本元素在画布中自由的漫步与生长,非常的潇洒、自然,透过他的作品,感受到画面中多次升调却仍然保持如此和谐的美感。
除以上几位艺术家,从绘画角度,唤醒我对二维空间抽象韵律美的认知,还有数位艺术家,从三维空间角度给我提供了重要借鉴,如:毕加索、贾克梅蒂、马蒂斯、杜尚、博伊斯、奥登伯格、考尔德、奥本海默、大卫史密斯、托尼史密斯、米斯-凡德罗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现代抽象主义雕塑鼻祖、罗马尼亚人布朗库西的三维空间探索,他发现模仿一种风格与技艺,然后再现一种可视的物象,从根本上是没前途与未来的,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一种简化过的抽象美,同样能直击作品最灵魂的表达部分,尤其是他那十分言简意赅的形态,占据着空间,与建筑空间的母体并联,又不失去个性,抽象的形态,时饱满、时干瘪、时垂直、时倾斜,高度醇化过的三维空间韵律美,启发我把抽象雕塑形态引入公共艺术学科的思考,或许因为这些机缘,加上实践与学习,使我慢慢懂得存在作品内部的最本质的、简化过的韵律美。在他们身上,我发现一种共同的气质与修养,对于艺术的真诚与热爱,不断探索、创作,不屈服与时代的审美,敢于去挑战权威,找到自我的审美认知与个性。作为跨时代的晚辈,无不被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所鼓舞,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给予我的很多借鉴,渐行渐远,察觉自我尤为忠爱抽象、联想、暗示的美,这种美依然可以一种安静、干净、纯洁的形式呈现。因此,结合以上艺术家们的探索和所得理论知识,促使我尝试在《说木》专辑中,探索研究三维空间艺术创作最本质的美。
二、创作思想的形成
我坚信:“在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作艺术手法的比较和相互借鉴是可以成功的,但必须从根本上着手。一门艺术必须懂得另一门艺术如何使用它的方法,这样它就能根据同样的基本原理来运用它自己的各种手法,不过是通过它自己的媒介”。在2010年至2013年期间,我有幸跟随著名公共艺术家张燕根教授学习,成为其项目设施及工作室管理的助手,借助公共艺术的项目实践与学习的平台,不断思考与创作总结,开始尝试如何从音乐与公共艺术作品之间的韵律美构建一种平衡,涉及的研究內容、材料、表现语言、方法与手段非常之广泛,同时,在不同材质、二维与三位空间、主题、创作手法等方面的多次、多维度的探索尝试,并查阅国内外多种图书、文献等资料,发现韵律节奏美存在于广义的公共艺术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之间,并以一种立体语言、绘画语言、新媒体语言等媒介,高度概括与抽象化的呈现出不同形式的节奏美感,这种美很难去权衡,非常的玄乎与微妙,但又确实存在,一方面它通过艺术家们的多次实践所呈现,另一方面随着文化多样性及公共艺术概念范畴的拓宽,韵律节奏美终以一种隐约含蓄的方式,潜藏在公共艺术作品的内部,并过点、线、面、形、色、体等因素合奏而成,传达公共艺术作品内在的气质、力量。
对于我而言,音乐既抽象又奇特,且婉转动听,没有具体的词和句子,我们却能够从中体会到喜怒哀乐,有情绪的波动与平缓的过程。在综合性艺术学院学习期间,我所幸有机会能观摩到各种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设计(交叉学科跨界)的实践汇报展,从中感受各种交叉学科之间的关联,我相信每个三维立体作品表达中,金属材料、木质材料、玻璃材料、陶瓷材料、塑料材料等,抛开具体的表达与形象,从作品的空间、整体与局部、色彩、观念等方面构成作品美感的基本元素,其作品内部最纯粹的结构,从形式美的角度,支撑作品内部所隐藏的情绪与波动。为此,最终形成《说木》木雕专辑创作,考虑到木质材料在广西的可取性,以及导师的木雕专长,我从中可以汲取到更多的营养,借助木质材料为研究媒介,感悟存在于材料与自我内心节奏美的力量,思考如何把个人创作转向公共艺术“社会学”,而不是纯粹的个人情感的表达,关心、关注社会现象,以及边缘的话题,也不是考虑用木质材料简单的再现几种自然与社会现象。
以上点点滴滴的箴言,是我从《说木》木雕专辑中,如何呈现我的个人创作思考的过程?如何呈现的创作的集中思想?如何在作品表达与音乐韵律美之间嫁接一座桥梁?如何把握的所思所考,与木为舞、借木移情?如何让我在这条路上的探索,变得更加的坚定与自信?如何让我明白同类学科、跨学科之间,存在共同的感受等等。针对这些探索研究,我亲自执笔,查阅国内外各种图书、资料,撰写28000字迹左右的三维空间韵律美论文,题目为:“试论公共空间中的韵律”——从韵律美解读公共艺术,从理论角度再次验证三维立体作品中是存在韵律美的,但论文涉及的面更加的广泛,从公共艺术的角度,多维度、多角度验证韵律美在公共艺术的存在的形式、方式、作用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解释了。
《说木》木雕专辑是我探索韵律美的前沿研究,还有其他韵律美存在形式的后续研究,我将从材料美学、形式语言、主题观念、公共性等角度,继续深入个人创作思想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