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川藏、新藏线
2019-10-11陈凤耘
陈凤耘
(五)在神秘而危险的高原骑行
最高的垭口
从四川境内的巴塘到达西藏境内的左贡,中途要翻越川藏线上被称为“生命禁区”的第一高垭口——海拔5130米的东达山垭口,这对我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小踏板摩托车顽强地前行,路旁清澈的溪水慢慢消失,取而代之是浑浊的江水,原来这便是金沙江了。四川与西藏两地的分界线在金沙江大桥的中间,前方桥头左边方向是通往西藏之路,200米左右有个检查站。
出了检查站就开始有荒凉的感觉,连续20千米多的烂路,真是当头一棒啊。
在上东达山垭口时,我们的平均速度只有23千米/小时,小踏板摩托车向上爬行非常艰难,加上正值大雾,感觉非常冷。早晨我特意在骑行服内又加了件羽绒服,还感觉到寒冷,于是乖乖地拉起魔术头巾。到达东达山垭口,我便开始测试大自然的相关数据。风速13.6米/秒,温度1℃,湿度80%。我还想到山顶去测试一下,被爸爸劝阻了,因为海拔太高,特别容易引起高反,垭口上是不能乱跑的。在此,还是要吐槽一下,垭口的雾真大,天真冷,还没有手机信号,不过,路况倒是真的好。
进藏时的那段路真是很难走,大部分都是泥浆路。路难走,燃料消耗就大。在下东达山垭口时,我们看了看油表,真险!还是去找加油站吧,因为125毫升小踏板摩托车的续航里程只有200千米。好在川藏線一路上加油站很多。
我们的摩托车队经常会遭遇过路的牛群。领队叔叔说:“大家一定要小心,如果撞上一头牛,可要赔好几万呢。”所以,每当牛群“来袭”,我们都得停车先让它们通行。
记得在东达山一段尘土飞扬的烂路上,我们戴着口罩,跟随大货车走了将近十几千米,几次想超车,可是由于摩托车的动力不足都没能如愿。
老爸看着前面一辆大货车在道路上偏左行驶,当时海拔并不算很高,小踏板儿还有点力气,就准备快速从外道超车。尽管大货车司机是想让我们的车通过,但问题是这时他的前方来车了,大货车本能地往右侧靠,以便让对面来车通过,这突然的变化让爸爸措手不及,不得不急刹车才没有发生危险。现在想想我还有点儿后怕,万一刹不住车,被挤下公路,麻烦就大了。
我们进入西藏界,遇到第一个检查站。这里规定,为了道路上的安全,机动车辆都要限速行驶,超速要罚停3小时。出入西藏的人员需检查身份证,可见出入西藏的安全检查很严格。
过了这个检查站,给车加油就更麻烦了。每一个加油站都必须拿出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及边防通行证进行登记,而且摩托车必须在油站旁边加油,看着老爸拎着油桶走来走去,还是有点儿好笑。关于给车加油这事儿,进藏后是越走越严格,有的地方还要规定时间。
走过崎岖而泥泞的路以后,车子的损伤其实也很大,不过幸运的是,我们在5000千米的整个旅程中没有扎胎,而且车底盘也保持完好。爸爸说我们真的很幸运,其实,是爸爸的驾驶技术和小心操控保证了安全。
与怒江同行
我们途经邦达后,开始翻越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垭口,过了垭口就是川藏线上赫赫有名的怒江七十二拐,这里每年都会发生许多交通事故。
怒江七十二拐坡度极陡,多为发卡(fàqiǎ)弯。在拐弯处,大多来往车辆都不鸣笛,很是危险。拐弯处视野不开阔,面对大多直角弯,我们放慢了车速。这里是川藏线最陡的下坡。从垭口到怒江大桥陡峭的44千米路程,海拔落差近2000米。在下降途中,每一个急弯我们都把车速控制在10千米/小时以内,稍微一快,就有飞出“拐”的危险。真是兴奋与危险相连,天堂与地狱只在一线间。来到怒江边上,两边都是石头山,光秃
秃的,与之前遇到的山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往前就是由武警把守的怒江大桥,钢架桥没有想象的长和宽,并且只允许车辆单边通过。怒江桥洞里有极具斗志的标语“时刻准备着”。隧道不长,但是里面很暗。爸爸让我向怒江大桥敬礼,因为当年修建怒江大桥时牺牲了很多年轻的生命,我们要缅怀在建设与维护318国道工作中牺牲的所有前辈。今天我们能平安通过怒江七十二拐,全靠这些修路、护路的解放军战士。过了怒江大桥,我们进入泥石流、塌方多发区。走了一两千米,突然,前方七八米的地方坠下几块落石,车子猛一拐,躲过去了。天哪!要是没躲过就太糟了——路旁,就是悬崖!
我们是傍晚到达然乌湖的。据说,如果在十一月份到这里就能看到大片的雪山。不过,那时候可能也就大雪封山了,能否顺利通过都是问题。
晚餐依然有美味,就是然乌湖的然乌鱼,很大一条鱼,味道真是不错。
这天的行程实际上非常紧张,虽然很累,但很快乐。
已经来到这次行程的关键路段,接下来,车队将通过著名的通麦天险,车队是如何顺利通过的?请看下期:波密—通麦,不复存在的天险。
(待 续)
(作者:上海市徐汇区位育实验学校学生;指导教师:王锡秋、高乃平、谭晓陵、王彦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