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书赠评弹艺人墨宝知多少
2019-10-11汤雄
汤雄
为表达对苏州评弹的热爱之情,陈云在晚年开始拿起笔墨,或主动,或应邀,为难以计数的评弹界人士与相关单位及评弹活动挥毫泼墨,题赠书法,几乎每幅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无声的支持
1979年11月27日,陈云写信给周良,随信寄去为苏州评弹学校题写的校名。他在信上说:“苏州是出过四五十个状元的地方,又是文人雅士聚居的所在,我的题字实在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经你一再催促,评弹又是我喜爱的文艺,所以遵嘱写上六个字,寄上,不知可用否?”
据夏玉才(苏州评弹学校首任中共党支部书记)的文章回忆:“一九七九年五月,我当时在市文化馆当馆长,生病在家。一天,市文化局局长周良来我家看我,向我讲了陈云同志关于复校的建议及苏州市政府、市文化局关于复校的决定。他要我去担任苏州评弹学校复校筹备处主任……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选定了黄天荡南边群力大队以东一个知青点。而后向省政府打报告,要求复建中专性质的评弹学校,定校名为‘苏州评弹学校。但在申请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主要是当时的同志不了解文化大革命前有评弹学校。他们不批,经费也无从着落。正在这个时候,请陈云同志题写的校名,送到了苏州。我们如获至宝,立即用照片放大。筹备处的同志拿了几张照片到省政府、省计划委员会、省高教局去汇报。原苏州市委书记柳林同志,当时任省政府计委主任,他大力支持,与省高教局联系。省高教局也见到了陈云同志的题字,终于同意重建评校,并确定中专性质,毕业生为全民干部,属省、市双重领导,以市为主。”
1980年,44岁的徐檬丹从苏州评弹团调入上海评弹团,半年后,创作了中篇评弹《真情假意》。1981年5月,《真情假意》公演,轰动上海。吴宗锡把节目录了下来,送给了陈云。
陈云非常喜欢这部剧,前前后后听了二十多遍,还给邓力群写信,建议将这个剧本改编成其他剧种。徐檬丹当时正在福建体验生活,创作第二部剧,听说后有些不敢相信:“谁有心思听二十遍?我自己都没有听过二十遍。”
1984年,吴宗锡调到上海市文化局工作,徐檬丹被任命为上海评弹团团长。陈云听说了,托人给徐檬丹送去一张条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给了徐檬丹很大的精神鼓励。
特别的奖状
1985年春天,邱肖鹏、郁小庭、傅菊蓉创编的新长篇弹词《九龙口》受到听众的广泛欢迎,陈云托周良给他们捎去了一封信,在信中肯定了创编者们的成绩,还随信向他们每人送了一张他亲笔书写的条幅。
1985年2月2日,陈云写信给周良,说:“《九龙口》三十二回书听了两遍,全书的组成和结局都处理得很好。这三十二回书的胶带,我要保存起来。为了祝贺你们编演成功,我特写了五个条幅给你和邱肖鹏、郁小庭、魏含玉、侯小莉。”
1986年,秦纪文的长篇弹词《再生缘》演出本出版,在评弹演艺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少评弹老演员拿起笔,把各自拿手的、优秀的传统书目记录下来,整理出版,为苏州评弹事业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1989年,陈云亲笔书写了两个条幅,赠给秦纪文留作纪念。一幅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另一幅是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两幅书法的落款均是“陈云八十四”。
手捧墨宝,秦纪文激动得老泪纵横,他把两条幅精心裱装后,挂在家中客厅的正壁上,并在他举办九十岁生日家宴时,在两条幅中间贴了一个大大的“寿”字。中国曲艺家协会、上海曲艺家分会、上海市文化局、区政府及上海评弹团都派出领导专程为秦纪文祝寿,上海电视台的《艺术人》栏目对秦纪文作了专访。
含蓄的指示
1985年4月,陈云为何占春写了两个条幅,一为“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一为张继的《枫桥夜泊》,落款均署“时年八十一”。上年,陈云也写过两个条幅送给何占春,一为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为崔护的七绝《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985年9月,赵开生随上海评弹团演出组到北京参加建国35周年庆祝活动,又一次受到陈云的接见,临别时,陈云当场书赠赵开生两对条幅,一是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陈云指着第二幅对联问赵开生说:“你懂吗?”赵开生点头说:“懂。是清代大画家郑板桥的名对,您希望我们能领异标新,发展评弹艺术。”
1986年2月1日,陈云写信给何占春,再赠条幅:“既扫自己门前雪,又管他家瓦上霜。”同年5月,又书赠何占春:“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永远的纪念
1985年,上海评弹团张如君、刘韵若和赵开生等演员到北京中央电台录音,陈云托警卫局局长专程携带中南海的大生梨前往看望他们。张如君他们把刚创作的中篇评弹《说书先生》上下集的说明书请警卫局长转交陈云。末了,刘韵若提出希望得到首长的墨宝。警卫局长转告后,陈云欣然应允,命笔挥毫。刘韵若回上海不久,便收到了陈云书赠条幅《枫桥夜泊》。不久,刘韵若谱曲、张如君演唱了评弹《枫桥夜泊》曲目,并录成音帶转送给陈云,受到陈云的高度称赞。后来,该曲目被许多评弹演员在江浙沪等地唱咏,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陈云逝世后,张、刘夫妇把这条幅赠送给寒山寺,由僧人刻录在苏州寒山寺的“枫桥诗碑廊”里,作品行书体,墨迹苍劲浑朴,端庄秀丽,落款“书赠刘韵若” “陈云八十二书”,有钤印。
回赠的礼物
1988年1月5日,陈云写信给何占春,随信寄去四个条幅,分别赠送给吴宗锡、何占春、杨振雄。其中送给杨振雄两个条幅,一幅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幅为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陈云解释说:杨振雄在1962年为我画过一个扇面,以此为报。听了《西厢记》五十多回的录音,杨振雄的书艺极好。
1989年4月22日,陈云在杭州同吴宗锡、周良、施振眉、何占春谈话,询问当时评弹的演出、书目、队伍,以及姚荫梅、张鸿声、杨振雄、曹汉昌、汪雄飞、魏含英等老艺人的情况。他说:“希望你们定期来看看我,一起来也好,单独来也好。你们听到社会上有什么反映,群众有什么意见,也可以写信告诉我,使我能够多听到些真话,多了解些实际情况。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干部,能够交一点敢于反映真实情况的知心朋友,多听到些真话,是很有好处的。用通信、谈话的形式,向知心朋友了解情况,好处是‘真、快、广。有些问题,如果了解及时,就可以在萌芽状态加以解决。”谈话时,陈云送给每人两个条幅:一幅为郑板桥的“吃亏是福,难得糊涂”;一幅为弹词《三笑》中唐伯虎的一段唱词:“姑苏城外有山塘,果是人间极乐场。沽酒店开蜂亦醉,卖花人过路犹香。”这段唱词,是陈云听《三笑》录音时,发现有几种不同的表述,于是分别问了吴宗锡、施振眉、周良,并向几位老艺人了解老脚本上的说法。经过比较,他认为他题写的那几句比较通顺,所以告诉大家,作为纪念。
认可的标志
1986年5月,陈云为苏州市戏曲博物馆题写馆名。1987年9月10日,陈云为“苏州评弹艺术节”题名。1988年1月17日,陈云写信给何占春,并随信附上为“乡音书苑”的题名。据杨振雄《赞赏是动力》一文回忆:“此时,上海评弹团正在创办乡音书苑,团领导托我求陈云同志墨宝。我即上书陈云同志,不数日‘乡音书苑四字的墨宝便告收到。”
1989年3月19日,陈云应苏州市文联、曲艺家协会邀请,在杭州为《评弹艺术家评传录》一书题写书名,同时为何占春写了一个条幅,内容为杜枚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989年8月11日,陈云为苏州“光裕书厅”题写馆名。1990年8月2日,陈云应邀为首届“中国曲艺节”题名。
困时的安慰
1989年11月,患先天性脊椎血管瘤造成下肢瘫痪而长期卧床的上海长征评弹团演员徐文萍在陈云的鼓励下,躺在病榻上谱成十首弹词开篇,由上海市曲协将录音送交陈云鉴赏。让徐文萍做梦也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吴宗锡向她转去了陈云的墨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书赠徐文萍。陈云八十六。”徐文萍手捧墨宝,激动不已,当即从病榻上坐了起来,手捧琵琶用“祁调”即兴弹唱了一首《祝寿曲》:“思念望北京,无限寄情深。寿比南山高,松柏永常青。”
1993年7月,当陈云得知评弹演员朱雪琴患癌症、上海评弹团将为她举办舞台生涯60周年的纪念演出时,特地送给她一个条幅:“姑苏城外有山塘,果是人间极乐场。沽酒店开蜂亦醉,卖花人过路犹香。”1994年朱雪琴去世后,其家人把这幅字镌刻在她的墓碑上。
1993年10月,陈云在听了一百四十多回吴子安的评弹《隋唐》后,让秘书打电话给何占春,认为吴的艺术水平很高,他听得很开心,要何和吴子安说一下。何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吴子安,吴在激动之余,向何讲起他很希望得到陈云的书法。当时陈云年事已高,身体也较差,需要多休息,一般也不大题字了。所以何占春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和陈云的秘书商量。过了一些时候,沒有回音。何占春想可能没有什么希望了。1994年3月10日,陈云写信给何占春,安排录音节目和退还录音带时,随信带去送给评话演员吴子安的一个条幅,是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署“年龄九十”。何收到后非常高兴,立即转交吴子安。何占春估计,这张可能是陈云写给评弹艺人的最后一张条幅了。
现在,陈云存世的这一大批珍贵墨宝,成为当代评弹艺术发展有力的见证,镌刻着陈云对评弹艺人的深厚情谊。
(责任编辑:刘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