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窗外

2019-10-11陈恬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9年32期
关键词:玉树银杏树小巷

陈恬

儿时最初的记忆,是在那栋老式居民楼里。楼房只有五层,窗外,是一条窄而深的小巷子,那是人们出入的主路。

幼时的我,性格安静,不常出去,就连横在窗外的这条巷子,似乎也没怎么走过。别的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每到雨季,绵绵密密的雨没完没了地下。这时,我总是踩着一个小凳子,扒在窗边,呆呆地望着外面。隔着玻璃,看雨滴轻轻敲打两侧的屋檐,看行人的雨伞和小巷的石板路。有时也透过朦胧的雨雾,朝巷口远望去,影影绰绰的,只看见几抹微光。也曾好奇过,走出去,巷子外面会有什么呢?

四岁那年,我上幼儿园了。记得上学第一天也是小雨,小巷里淅淅瀝沥,我偏要自己打一把小伞,走在外婆后面,不顾催促,走走停停,四处张望。我看见两边檐角滴落着雨丝,看见坑坑洼洼的石板路上积水盈盈,看见同样打着雨伞匆匆走过的行人,还看见远处那抹微光逐渐清晰。我走过小巷,走出巷口,走在马路边看车辆穿行,紧张又新奇。

从此,窗外的小巷,成了每天的必经之路。清晨,小巷看着我蹦蹦跳跳地出去,黄昏,小巷等着我有说有笑地归来,无论风霜雨雪,走过春夏秋冬。巷口有位缝补衣服的阿姨,每天清早就坐在店门口的缝纫机前开始工作了,吱呀吱呀的声音让我很是好奇。渐渐地,我与她便认识了。玉树地震那年,我从她那学了一句“玉树加油”。后来不知为何,这便成了我们俩之间的问候语,每天早上总要说一遍。这平常而快乐的生活,一直持续了一年半。

那是幼儿园毕业后的夏天,我又扒在窗边看雨。妈妈轻轻地走过来说:“我们明天就去长沙了。”

我回头:“什么时候回来呢?”

“我们就住在长沙了,你去那上小学,可能不常回来了。”

当时,我虽不是很理解这话的意思,但明白我要离开了。再回头望窗外,天色更加阴沉。

第二天,窗外的雨越下越密,雨声哗哗啦啦,如泣如诉。告别了外婆,我和妈妈匆匆地走在小巷里。我留恋地回头凝望,只看见外婆的身影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

经过巷口,补衣服的阿姨高声问:“你去哪儿啊?”

“长沙。”我还来不及多说,就被妈妈拖着转过了巷口。身后传来那声熟悉的“加油”,我的眼泪终于流下,和着雨珠掉落地上。年幼时的一切,也随之被掉落在坑坑洼洼的石板路上。

从那以后,我走过很多宽敞的街道,踏过很多平坦的路面,也看过很多缥缈的烟雨,见过很多纷杂的世界。但记忆中,扒在窗边望见的那雨中的小巷,仍是心底再也回不去的美好。

(指导教师  王碧玉)

【各有千秋】

乔同学的习作是一篇以“窗”为话题的优美散文,语言细腻之余,又不失哲理风韵。文章开篇直抒对秋的喜爱之情,抓住秋天的银杏树大肆渲染,金风染黄了银杏叶,满树的璀璨让人移不开眼,晃动的金黄酥脆人心,此处的景物描写措辞考究,再加上精美的拟人修辞,堪称精彩,充分营造出秋天里的银杏树金黄满溢的画面感。将这份陶醉延续到老家,作者却没有收获到期待中的惊喜,反倒是感伤“今非昔比”,这便为后文埋下伏笔,从而引申出“时时用明亮的‘窗子看世界,才能有最美的风景”的道理,令人回味。

陈同学的习作题为“窗外”,通过对儿时过往的回忆,道出了“窗外”有窄而深的小巷子,有雨中清新而又新奇的世界,有亲切友好的阿姨,这一切都成为“窗外”最美的风景。文章犹如电影放映一般,将镜头架于窗棂之上,让读者跟随文字,透过窗户,欣赏作者的成长点滴。值得一提的是,文中真实再现了作者儿时的情感,由最初的“性格安静,不常出门”,到后来对“窗外”世界的紧张与好奇,再到“蹦蹦跳跳地出去,有说有笑地归来”,最后离开小巷,怀念“窗外”的世界,情感逐步升温,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眷恋。

梧 桐

猜你喜欢

玉树银杏树小巷
《古村小巷》
秋天的银杏树
小巷深处
银杏树
玉树留芳
白衣如风拂玉树,冷浸溶月小龙女
银杏树
玉树依然美丽
玉树,我为你祈福,我为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