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智慧课堂教学探析
2019-10-11田严生
田严生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掌握基本的地理学知识,具备解决地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世界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而智慧课堂的出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课堂枯燥乏味的困境,使地理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加感性的认知,提高教学效率。
一、生动再现,给予直观冲击
地理是一门形象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对地理知识进行具象化的构建,从而利用已有的建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进步。
例如,教学《地球的运动》时,其中的两个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规律,明白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師往往只是用地球仪做一个简单的演示,无法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而智慧课堂的介入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终端,向学生播放有关地球自转的视频,使学生对地球自转有较为全面的掌握。
显然,智慧课堂的介入,让教师能够有更多的选择进行地理课程的讲授,大大改变了原有课堂沉闷、乏味的教学现状,也让教师有更大的空间提高教学艺术,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最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实现跨越和进步。
二、拓展资源,打开思维出口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利用智慧课堂的便捷性,拓展课堂资源,给学生更多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
例如,教学《工业的区位选择》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进行了解,并能够对工业区位如何合理布置进行基本的判断。在主要教学环节结束后,如果还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融会贯通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智慧课堂,对学生进行教学资源拓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智慧终端,向学生展示贵州茅台、鞍钢和宝钢的工业选址基本因素,让学生思考这些企业为何会选择在现有的位置建厂。学生通过阅读和观察图片、地图等,很容易发现茅台的选址是基于水源、历史等因素,而从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变化上,学生很容易发现,鞍钢的区位选择是较为传统的工业布局,而宝钢作为钢企,按理应为原料导向,却选址在上海,这说明了市场、港口交通等因素对现代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从这个变化中,学生也对工业区位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通过智慧课堂的教学形式,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在学习中捕获其他教学资源,从而在更丰富的地理信息中,对课本上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三、即时互动,形成反思习惯
反思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堂上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在知识理解上的误区,并及时进行反思改正,弥补知识漏洞,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对水循环的过程有较熟练的掌握。在教学完有关内陆的水循环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智慧课堂的终端画出陆海间的水循环。有一个学生在提交的循环图中,不小心把循环流程搞错了,本来水体应当是自海洋蒸发后,在陆地形成降雨,完成水的输送,但这名学生却弄反了输送的方向。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所画的循环图,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让他思考在陆地和海洋上,哪个地方的水汽蒸发量比较大。学生很快反应过来,是海洋的蒸发量比较大,从而纠正了自己知识上的错误。
显然,通过智慧终端,教师能够有效把握、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互动,引导学生反思知识误区,查漏补缺。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这些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四、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科,无论是地球的转动还是工业区位的选择,都能很轻易地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并从中抽象出地理课本上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取适当的时机,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例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文,对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增长模式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教师在把基本知识教给学生后,不妨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向学生介绍我国实行的开放二孩政策,让学生结合课本上所学的知识,
利用智慧课堂终端进行查询和检索,分析我国实施这项政策的原因。由于这件事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一下子就变得兴致勃勃,结合课本上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数据的查询。有的学生从人口增长率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说是因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人口的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有的学生思考更深入一步,说是因为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带来了人口结构的变化,而我国目前已经有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人口结构的问题日益凸显,所以需要实行二孩政策来对人口结构进行新的调控,保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显然,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充分发挥了智慧课堂的优势所在,自主进行思考,自主运用知识,自主解决问题,把地理知识进行了更加透彻和全方位的梳理。
智慧课堂的介入,在课本和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稳固而便捷的桥梁,学生能够利用智慧课堂带来的便捷,对地理知识进行更加切实的运用,从而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五、促进整合,提升综合素养
地理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而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打破学科界限,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通过政治学科的学习,学生了解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我国建设的重要方向。那么,国家为什么制定这样的方针政策呢?教师不妨利用智慧终端,从地理的角度给学生进行解析。首先,教师可以在智慧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这样一个等式:中国人口=美国人口+日本人口+英国人口+加拿大人口……显然,学生在学习完人口的相关知识后,明白了我国的人口数量带来了较大的资源压力,所以要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土地沙化的照片。学生在学习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之后可以明白,如果不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必然导致环境的整体倒退。
教师通过智慧课堂,能够轻易打破学科壁垒,这显然是符合新高考改革理念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课堂的出现给地理课堂带来了良好的契机,而新高考改革的要求,也促使地理课堂向更加生动、全面、高效的方向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各项教学资源,发挥智慧课堂的优势,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