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领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
2019-10-11秦洪虹
秦洪虹
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学科素养就是学生在学习完学科课程后,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要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更新,还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接下来,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念的。
一、认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位,确定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列为主要内容。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几个方面。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的理念,是值得一线历史教师深思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帮助学生建构相关知识结构,促进历史理解的深度进行
高中历史教师应明确教育的方向、教育的目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两个维度,即从宏观和微观引领学生学习历史,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例如,我在教学中国古代史时,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
首先,我借助多媒体展示教材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教学内容。通过分析时代背景、解读史料,引导学生提取相关信息,归纳、描述历史,借此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锻炼学生对史实的解释能力。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关注政治、经济和文化演变的内在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其次,在上好每一节课的过程中,我引领学生对单元内容进行梳理和汇总,借助思维导图,把单元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构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这样,学生整理知识的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再加工过程,能有效提升学习能力。
最后,我不断引导学生根据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主题概括古代历史的特征。学生在概述的过程中,历史能力和素养得以进一步提升。
学生经过从微观到宏观的知识学习和建构,能较快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把所学的知识体系熟记于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较好地掌握知识点,而且还能提升核心素养。
三、准确把握理解与记忆的关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用历史知识和历史素养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较好地达到这个目标,我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理清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理解核心素养的意义。笔者这样实施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强化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整体认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爱国情怀。
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但是这样的记忆非常短暂。因此,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概念,可以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调整。
例如,笔者在教学《工业革命》时,不断地改进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首先,从工业革命概念的解读入手,引领学生分析“工业”“革命”两个词的含义。
其次,我抛出核心问题,让学生思考:设立工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很容易总结出资金、技术、原材料市场和劳动力等构成了工业革命的背景。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继续以串珠式发问,让学生在理解核心问题的基础上,知道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转型,这就是工业革命。学生在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时,就能把工业革命的概念熟记于心。
最后,我从“工厂”入手,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工厂普遍设立会造成哪些影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马上就会想到:“商品的价格低,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好处,人们的生活也可能会随着改变。”有的同学认为:“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这就出现了农村人不断向城里流动,这样也加快了城市的发展。”有的同学说:“大量设立工厂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损害人们的健康。”我在让学生分析时,没有过多地强调对错,只要分析合理,就给予肯定。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笔者通过调整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工业革命的概念入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进行分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教育不断改革,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指向标。核心素养的培养改变了当前知识本位的现象,明确了当下学生应该具有的品格和能力。教师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从而能够胜任这份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