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

2019-10-11邓果丽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美育课程体系课程

邓果丽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广东 深圳 518172)

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随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不断变化,融专业技术创新与思维创新并举的美育,得到政府、企业、学校的广泛关注。德技兼修、诚信友善、人文素养成为用人单位考核员工的重要指标。高职跨越式发展加快了专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加速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技术的进步需要创新、工艺的改进需要创意。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创新力?怎样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如何让沉迷于网络世界的学生情感和心灵得到滋养?这些属于美育范畴的课题,已成为高校教育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开展有关美育课题的研究正逢良机。

1 研究意义

美育是一门集人文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包含了美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多个学科方向,融合了音乐、美术、书画、戏曲、舞蹈、影视等多个门类。高校的美育课程面向各专业、渗透于多学科,以学生为中心的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其研究价值、应用价值及推广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顺应时代呼声、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院教授的信中说道:“做好美育工作,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2015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关于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加强美育教研科研工作,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美育专项课题,并予以一定倾斜。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艺术、传统美德通过美育的学习、欣赏、体验和实践得到提升,课题研究契合了中华美育精神。

1.2 满足用人需求、培育学生人文素养

从古至今,美给予了人们太多的想象和诠释,知名诗人蒋勋先生说: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随着行业的不断迭代更新,包容友善、诚信守则、创新力、想象力和再学习能力的人才,用人单位更加青睐。美育既是工作的创新剂、也是生活的助推剂,美育为学生提供心灵的庇护和爱的滋养。美育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研究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开发学生的项目创新力而设立,对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3 探索研究凝炼、构建美育课程体系

《关于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要以审美和人文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职业院校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

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定义:美育是“培植、陶冶人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美育教育是情感的教育、是培养提升人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力的教育。专业需要优化创新的理念、产品需要综合系统的展示、设计需要融合审美与创意。专业建设与美育教学息息相关,课题研究和凝炼有利于构建美育课程体系、促进专业的发展创新。

2 现状分析

2.1 政策制度现状分析

2015年9月,《关于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要“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建议。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其中对“审美情趣”的解释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

2017年9月,《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中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推进舞蹈、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

2019年3月,《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着重强调:“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国家、省市及各级地方政府对美育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2 国内高职美育教育现状分析

以美兴人、以美化人、以美立人、以美育人为中华之美育精神。当代中国美育呈多元化态势,既有中华文化的经典传承,又有中西合璧的色彩斑斓,可谓风貌时新、气象万千。

我国高职教育因起步晚,美育教学与研究相对本科较为薄弱,实施过程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学习借鉴期、初步完善期、创新特色期。其一,学习借鉴期:高职的美育教学模式主要参照本科美育教学模式,以选修课、拓展课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内容;其二,初步完善期: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地域特色、院校情况、专业特点制定了美育教学实施的相关制度,开始注重美育教学与专业的融合、注重美育课程建设的多样性;其三,创新特色期:伴随着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文件的颁布、国务院《关于美育工作的意见》的正式出台,高职院校在注重美育课程建设的同时,加大了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施力度。

通过对国内27所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其中综合性院校15所,工科院校9所,文科及其他院校3所,27所院校分布于不同的省市),研究分析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93%的院校学生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美育课,100%的院校认为美育类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其二,近一半的院校认为目前美育教学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美育教育理念、缺乏美育课程师资、缺少美育教学场所;其三,70%的院校认为目前美育课程呈现方式单一、教学形式单调,56%的院校没有建立美育课程体系,30%的院校没有把美育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来看,国内高职院校受师资、场地不足的影响,美育教学主要以国学和艺术类为主,美育课程建设保证持续投入的不多,课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受到一定的限制;院校之间对美育课程评测方式差别较大,普遍期待能研究解决高职美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美育相关制度建设不够建全的问题。

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蔡元培先生说:“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美育教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面向人人的通识教育、美育教育成为学生了解世界、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就业广度不可或缺的内容。

2.3 国外美育教育现状分析

制造业、特别是精密仪器制造业较发达的欧美国家,美育教育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从校园环境的美育展示、图书馆的美育研究、博物馆的美育鉴赏、学生社团的美育体验。从感知和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有关美育的金句更是深入人心,如:威·布来克的“富有生机就是美”;约瑟夫·鲁的“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

世界著名的哈佛、耶鲁大学,更是不遗余力,以选修课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类型丰富、数量庞大的美育课程群,开课形式灵活多样、授课方式线上线下。美育课成为业内大枷、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们扩大知名度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学生脑洞大开的思维创意课、艺术欣赏课、心灵滋养课和体验实践课。

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知识的阐释与传播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突出作用。法国思想家利奥塔说:“知识创新的决策分析能力,也常常凭借带有直觉性的想象能力。依靠于想象力,我们可以创造新的越位,以致改变游戏规则。”正是因为想象力,美国微软创造了信息产业的奇迹,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人们无法预料的变化。美国当代美学家马尔库塞由此断言:艺术也将在物质改造和文化改造中成为一种生产力。

3 构建目标

通过对国内国外美育教学及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以笔者所在学校美育教学改革为突破点,注重学生需求分析,着力美育理念培育,强化美育制度建设,改进美育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美育素质,优化美育课程体系;弥补美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缺位、在评价体系中缺项的现象,推动美育教育的体系化、系统化和常态化工作。

具体目标为:

3.1 落实国家政策,树立美育教育理念

依据国家各部委及省市有关美育工作的文件精神,疏理思路、找准定位、分析现状、查找问题、设立目标、量化指标,在师生中树立美育教育是一种启迪教育、爱的教育、滋养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

3.2 满足学生需求,探索美育课程设置

借助信息技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充分调研学生对高校美育课程、美育项目、美育实践的需求情况,按年级、专业、课程等分别进行分析探究,优化改进美育课程设置的方法和路径。

3.3 研究分析凝炼,构建美育课程体系

通过对国内外、校内外,美育教学在制度层面、课程基础层面、体验鉴赏层面、网络技术层面、经典品牌层面、社会资源层面的深度剖析,借鉴先进经验、探索实践、总结凝炼,构建高职美育课程体系。

3.4 推广应用传播,建章立制自成特色

充分利用深圳的地域优势、龙岗的区域特色、学校的平台特点,在制度、体系、应用、传播方面,推广深信美育教学与课程体系,改变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美育课程缺项、学生综合素质中缺少的现象。

4 构建内容

美育教育主要包括与美育有关的教育与教学、鉴定与赏析、体验与实践、研究与创新。通过对国家政策制度的研究分析,对国内外美育教学状况的比较分析,对笔者所在学校美育教学的全面剖析,从政策制度角度、学生需求角度、课程呈现角度、信息技术角度、社会资源角度,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性地开展研究,构建美育课程体系。

主要侧重于以下七个方面:

4.1 调查分析美育课程现状,强化机制建设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信息”)历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美育课程、社团、基地的培育,2018年专门设立了人文美育研究所。学生在校期间主要通过相应的美育课程学习及第二课堂的美育实践项目获得相应的学分,基本达到国家及省厅相关文件要求。纵观近几年的具体实施情况,相对比较簿弱的是美育课程体系及制度建设。

主要体现在:

其一,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政策要求不够匹配。学校依托公共课教学部组织开设美育课程,美育课源的建立大部分依赖于各教学院部、兼职兼课老师的“友情赞助”,受制于课程申报教师的专业喜好,受限于场地设备的基本配备,系统性、规范性、多样性不足,间接制约了体系的构建。

其二,学生需求与美育课程呈现方式不够吻合。一方面,学生希望选到与自己兴趣相符的美育课程、体验喜爱的美育项目;另一方面,面向学生所推出的美育课程和美育项目主要依据的是现有师资配备;受场地设备、师资专业的限制,美育教学的个性化需求和艺术的独特性要求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其三,美育课程建设与团队建设不够同步。作为美育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主导的核心力量,美育专业队伍建设落后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一方面美育课程面向每一位学生,课程种类多、需求量大、覆盖面广,另一方面美育专任教学团队偏弱、人数偏少、年龄偏大。课程建设与团队建设难以同步。

面对客观存在的问题,“深信息”加快加大了美育教学改革力度。2017年开始,学校从制度层面、组织层面、资源层面增加了对美育教学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制定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实施方案》、成立了“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研发团队”、设置了“人文美育研究所”、启动了“筹备建立素质拓展美育实践教学中心”项目的预研,目前,正着手“美育教育、美丽你我”的跨界论坛,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美育课程已被设置为必修的学分、同时在第二课堂改革中为学生提供系列的美育体验鉴赏类项目。

4.2 剖析行企岗位职责要求,顺应学生需求

通过对“深信息”约30个专业岗位职责的剖析,在岗位综合素质要求一栏中,所有专业都提到:良好的心里素质、人文素质、沟通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注重基本的礼仪礼节。虽然不同的工作岗位对能力、素质要求各不相同,但对综合素质的要求却高度的一致。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或随机访谈,绝大多数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美育类课程;因性格不同、爱好不同,喜好的课程类型各不相同,有人喜欢音乐、也有人喜欢舞蹈;有人爱好美术、也有人爱好书法;有人沉迷诵读、也有人痴迷鉴赏;有人乐于展演类项目、也有人乐于个人独享;顺应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建设,让学生的爱好与学习结合起来,实现教与学效果的最佳组合、助力专业建设。

4.3 培育美育通识类课程建设,夯实美育基础

根据对美育理论、政策制度、学生素养的研究,2018年开始,学校逐步开始建立美育基础课程库、经典项目案例库、专兼职教师库。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美术基础、音乐欣赏、国画基础、书法基础、摄影基础、舞蹈艺术、绘画艺术、服饰文化、古诗谚语等。其中诗词与诵读、汉字与文化、音乐与素养、舞蹈与艺术、礼仪与搭配、数码与摄影尤为受学生欢迎。

4.4 扶持体验鉴赏实践类课程,拓展美育维度

借助对美育体验实践类课程的研究与建设,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体验生活美和劳动美、感受行为美和创意美;参与各类经典诵读、音乐戏剧、舞蹈艺术、文学创作等实践活动。近两年,学校充分发挥大学语文、人文历史等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中的美育价值,如:趣味数学、趣味PS、数学素养等,开展与美育教学相关的系列项目,如:汉字与文化展、美文与诗词诵读、硬笔书画比赛、经典诗词赏析等。

改革后,笔者所在学校,每学期约开出120门的素质拓展课程,其中美育类课程约占33%,这些课包括:音乐欣赏、影视作品赏析、电影艺术鉴赏、戏曲欣赏、舞蹈鉴赏与实践、广告创意赏析、美术展、艺术展演、校园戏曲、合唱艺术实践、管乐合奏与训练、形象与礼仪、健美操、自然风光赏析等。借力鉴赏、体验与实践,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美育学习的维度。

4.5 开设线上线下自助类课程,延伸美育广度

学校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根据对线上美育微课、MOOC课、在线精品资源课的研究分析,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探索基于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课程教学及课程管理,充分了解并汲取学生对美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建议。2018年,借力“智慧树微课平台”,探索美育课程的线上自助加线下指导的学习模式;让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分享、让一种形式变为多种形式、让固定模式变为动态模式,为学生提供方法多样、时间灵活、个性定制的美育课程资源包。2019年,拟着手分析调研,引进一批国家级线上美育课程和学生喜欢的美育项目。为学生打开一扇美育学习的天窗,提升美育教学的广度。

4.6 引入社会经典品牌类课程,提升美育高度

针对品牌、经典美育项目,探索以展演、讲座、演讲的形式引入项目课程,聘请文学、艺术、音乐、戏曲、舞蹈、书法、美术、设计、创意等大咖进校园。2019年,“深信息”开展以成果为导向的美育课程教学改革,聘请了几位艺术专业大咖,开设了《歌唱与素养》《舞蹈训练与编创》《数码摄影与艺术》等课程,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展示学生所拍摄的作品、所学习的曲目和编创的舞蹈,完成课程学习成效的评定。课程结课时,学生以摄影作品为背景、音乐和舞蹈为载体,共同完成课程项目展演,用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成果化导向方式,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使教与学的互动因美育而得到充分地体现。赏经典艺术节目、品经典文学作品、听经典美育讲座,成为学生提升美育高度的有效学习途径。

4.7 创新高职美育课程体系,推广应用传播

美育是集文学、艺术、美术、心理学、人文等学科的一个综合性学科,依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面向学生实施需求定制,即:学校提供有关美育课程体系的宣传与教育,学生通过对自身爱好及学习兴趣的认知,确定选择不同层级的美育课程,进而参与课程或项目的具体学习。“深信息”在近两年的素质拓展课程体系改革中,“国学经典与美育”版块已成为体系中的核心,年均开设39门课程,约占素质拓展课的33%,确保了每位学生至少2个学分的美育课程学习。

学校为学生提供从基础层面到实践鉴赏层面、从线上自助到经典品牌的多维度美育课程,体系在不断建设中优化、运用中改进、完善中丰富、传承中发展、创新中提高,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美育课程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美育课程体系图

5 预期成效

通过研究与探索实践,让美育的温馨、快乐、喜悦、包容、友善润泽学生,提升专业人才的人文素质、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借力项目的研发,让美育的火种成为学生生活的助推剂、学习的创新剂,为学生提供心灵的庇护和爱的滋养。为其他高职院校的美育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提供可供学习借鉴的方案。

具体成效为:

其一,学校应用成效。“深信息”一直秉承开放、进取、创新的态度,项目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专业的质量建设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有利于育人环境建设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从多个层面创新了体系建设的理念,为高职院校开展美育教学提供了一套可以借鉴的方法。增加了学校在粤港澳大湾区、在高职院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其二,行企受益成效。契合行企用人需求、兼具艺术和技术的人才,改革意识更强、创新意愿更高。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提升职业的认同度;同时,学生的人文素质、美育素养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更加紧密,企业从中获益。

其三,推广传播成效。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圳既是创新之城、亦是创意之都,既有一年一度的高交会、也有一年一次的文博会,项目成果可以通过学校的应用、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文博会的辐射作用,实施成果导向。从课程与作品、课程与展品、课程与艺术、课程与美术等方面,实现创新性的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美育课程体系课程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