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塔之夜”无眠,谁能让梦延续?
2019-10-10曹珺萌
曹珺萌
在中国举办的TI9已经过去两个星期。除了本就没有太多意义的关于V社对DOTA职业生态的讨论外,似乎并没有在善于遗忘的互联网上留下太多痕迹——或许本来,TI就是一场被荷尔蒙填满的狂欢。
还有一件事似乎被遗漏了:有一档名为《刀塔之夜》的节目填充了观众们第一次睡前没有比赛的夜晚。某种程度上看,这个几乎可以说囊括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职业历史的节目和TI的比赛一样精彩。
一块DOTA2 logo形状的冰块被酒保精准地投入杯中,装满酒的扎啤杯漾出了酒花,同时洋溢起的似乎还有啤酒那独特的能够撩拨人神经的香气。伴着轻松的爵士乐,属于夜晚小酒馆霓灯亮起。
这是《刀塔之夜》简短的开场。调动起多重感官的开场为一场深夜故事会将要拉开序幕,潜台词似乎在说:我有酒,你有故事吗?
这是一档由TI9官方赛事频道推出的趣味谈话栏目。一如TI第一次来到中国,V社尝试着把曾经在温哥华TI时与赛事配套的脱口秀节目《Late Game》本土化,中国DOTA圈得以有了第一档趣谈类节目。《刀塔之夜》由Mars制作,邀请到圈内的选手和从业者作为嘉宾,将DOTA玩家社区内产生的梗通过主持人的串联,在观众面前重现。
正赛六天,节目也一共设置了六期。一天的比赛结束,人们像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一般,聚集到这个“小酒馆”里,推杯换盏,畅所欲言。
DOTA社区的观众一向是严格的——队伍成绩不好,DOTA观众很少给予鼓励;赛事体验差,DOTA观众也通常会将毒舌功力发挥到极致。《刀塔之夜》却少有地一经出现,就获得好评,女主持立蓁也迅速成为社区内的新晋KOL。甚至在TI结束后,不少玩家希望《刀塔之夜》能够变成一个长期的节目继续做下去。
如今热度渐退,冷静下来的我们做一个客观的复盘,也许《刀塔之夜》的成功并不是偶然。
很明显,在《刀塔之夜》的节目里没有太多新的内容产生,节目组选择的是DOTA社区里最不缺的、也是最受欢迎的内容——梗。这一容易讨巧观众的切入点恰恰是DOTA社区一直以来最盛产的东西,也是属于DOTA粉丝最强烈的身份识别和证明。
知道“上帝”是谁我们就是半个熟人,知道“邪恶泰迪”我们就是好朋友。从酒神的“转基因工程”,到龙神的“丝袜套头”;从B神的喝水比心,到三冰的大赛“软脚虾”,经过节目设计,嘉宾们显得知无不言,观众们也看得痛快。风趣之余,这个圈子里最流行的东西自然也最容易和粉丝产生共鸣,让所有在酒馆里的人(不论是在说的嘉宾还是在听的观众)都有归属感。
当然,讨巧观众这件事做起来也没有想得那么容易。一方面,为了“不玩脱”,《刀塔之夜》节目组准备了百页资料,号称要挖遍所有梗。另一方面,還要有与“梗”相搭配的内容呈现形式。
节目组选择的谈话形式其实在目前社区的衍生内容里并不算常见。“梗”选得好,谁来玩梗,这可能是困扰这个不够成熟的圈子良久的问题。在分析节奏被BBC、78这样的男性掌控的硬核赛事舞台,一个业务水平过硬的漂亮女主持人C位却一直空缺。电竞圈的老面孔立蓁作为刀圈新人站了出来。一方面,适时的接话,大胆而不过火的调侃,都使“包袱”被不疾不徐的承接和推进,直播突发状况的压力也都被她敏捷的反应化解。另一方面,进入圈子没多久的她连夜恶补可能涉及到的梗,这也成为了梗能够被顺利“玩坏”的保障。立蓁与圈里以毒舌著称的DC一起,撑起了酒馆的门面。
讨巧的内容搭配合适的呈现形式,《刀塔之夜》还通过TI的契机,最大程度地聚起了领域里的KOL。诸多国内大牌选手或业者可以说是不请自来,空前的明星阵容成了任何节目少有的存在。另一方面,过去中国时间的晚上才开始的TI赛事挪到了白天,留下了临睡前的内容空白,同时,平时聚集了最多粉丝的直播间在结束了一天的解说之后进入休眠。《刀塔之夜》则直接在主舞台直播间继续开机,为“无枝可依”的观众及时地提供了安身之所。
最后一期《刀塔之夜》,节目一改往日的诙谐风格,和嘉宾粉丝聊起了“正经事儿”,连布景都从小酒馆风格换到了正经的舞台之上。未来攸关的凝重话题与TI9并不算圆满的结果相得益彰,尽管成绩不佳,但节目却为TI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咽下杯里的最后一口美酒,回味绵长。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刀塔之夜》确实搭了TI的顺风车,但它掀起的讨论和结束之后引发的怀念足以证明这样的内容在社区里是稀缺的。粉丝们期待着《刀塔之夜》的酒馆故事能有后续,广袤的内容市场的空白刚刚被掀起冰山一角,也亟需优秀的内容来填补。
或许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最终才成功的《刀塔之夜》是一个难以被再次复制的孤品,但内容在,市场在,人在。刀塔之夜过后,下一次的梦境由谁来创造,这一次的决定权交到了制作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