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斯维 情定银行业 更上一层楼

2019-10-10兰军刘志梅

华人经济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中华金融业总会

兰军 刘志梅

人物简介

吴斯维先生,南洋商业银行有限公司助理总裁、香港沙田扶轮社前社长、中山大学香港校友联合会常务会长、香港中国金融协会创会理事、广东青年社团总会常务理事、大中华金融业人员总会创会主席。他加入银行业已有二十多年,此前先後服务於香港广东省银行、交通银行,並任职管理层,在内地、香港两地银行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及人脈资源。成长於行业,更一心为行业奉献,他还参与创办大中华金融业人员总会,为行业交流、提升专业风范贡献一己之力。

选自己所爱的,坚持自己所选的,自二十多年前入行以来,吳斯维先生从未离开过银行业。这个行业成就了他的事业,这个行业也见证了他的成长和成熟。年岁的更迭,换来的是情谊的渐长,他深爱着这个行业,心怀一份感恩,真诚地为行业奉献着。百呎竿头,更进一步,他一直以“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来要求自己,以谦逊的心态,开拓下一段的精彩人生。

加强交流,提升专业,服务之心一如既往

2019年新年伊始,身为理事会主席的吳斯维先生,便带领香港大中华金融业人员总会访问团一行11人前往台湾,於1月3日至6日进行了台港经济金融学术交流活动。

据吳斯维先生介绍:“我们定期每个月举行活动或会议,在新年和国庆节都会举办大型会员聚会活动。除了金融交流活动,我们也会邀请不同行业的专家前来讲课,讲经济趋势、市场发展、市场预测等等,邀请会员作专题讲座,比如区块链、大湾区发展蓝图、‘一带一路倡议等专业领域课题,讲座内容非常丰富。”

大中华金融业人员总会於2014年正式成立,吳斯维先生是第一届筹备委员会主席,也是创会会长。总会从当初二十多人,到目前已成功吸纳会员两百多人,其中不乏中国外资金融业第一代和海峡两岸及港澳知名金融机构的精英人才、专业人士。关於大中华金融业人员总会的成立,还有一段故事,也间接反映了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进程。总会源於一个在深圳市外资银行工作的港职管理人员自发组成的民间组织——深圳银友会。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苗头初露,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吸引着众多香港的银行业进驻,设立分支机构。大批港职管理人员便以开拓者的身份陆续来到深圳参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吳斯维先生也是其中之一。

那时的港深两地,交通並不方便,这批港职人员以北漂異乡客的情怀,在工作上互帮互助,生活上互相关照提携,渐渐结下深厚的情谊。日子久了,虽然当中不少人由於工作上调动而分散於中华大地各处,但大家卻更珍惜这份異地结缘的情分,经常利用每年长假回港休假时间叙旧,後来更自发地组成了银友会。

直到2013年,吳斯维先生提议深圳银友会的资深同仁,並经过多次的商议,认为有必要在银友会的基础上成立一个组织严谨、依法登记的非牟利团体,以便更加巩固和承传这份真挚的情谊。如此,便有了大中华金融业人员总会。

从创会至今,吳斯维先生一直担任主席,其中足见大家对他的信任。当然,他更加明白肩负的责任,更不忘总会“以团结会员、维护海峡两岸及港澳不同金融领域的管、职人员利益和提升专业风范为己任”的创会宗旨,希望将会务发展得更好。

其实早在中学时期,吳斯维先生就开始参加一些义务工作了,既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同时也可借机熟悉香港的社会环境。上大学时,他不仅组建了网球协会,还一直担任学生会职务。之後,他又一直担任华侨大学和中山大学香港校友会的会务管理工作……爱好各项运动的他不仅有着极好的人缘,各项职务也锻炼了他的领导才能,更重要的是有一颗服务的心。如今,除了大中华金融业人员总会外,扶轮社、香港中国金融协会、广东青年社团总会、香港新界总商会、香港中山同乡会、大舜基金等团体都有他的参与,同时他还担任中山大学客席教授。

紮根银行,深耕细作,几十年行业情深

“毕业後面临择业时,我倾向於兩个行业,一个是贸易行业,另一个是金融行业。没想到在机缘之下,最後选择了银行工作。”吳斯维先生回忆说。他现任南洋商业银行助理总裁,在银行业有着二十多年管理经验。

他服务的第一家银行是广东省银行(The Kwangtung Provincial Bank),原称中央银行,是由孙中山先生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8月创立。和许多同业一样,他也是从基层开始的,先是在信贷组当信贷员,之後经过培训和锻炼,他又先後被调到了工业组和中国组。在广东省银行香港总行的这四年多,是他成长最快的阶段。不同部门的历练,加上前辈的提携和指点,让他各方面的业务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1995年元旦过後,吳斯维先生被派驻到深圳分行担任副行长,在深圳的三年多是他“开疆拓土”、能力进一步提升的阶段。其实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他是有些犹豫的:当时论金融业的发达程度高的当然是香港,而深圳才刚开始发展,交通、治安等各方面都不完善。从长远发展着眼,他还是觉得要把握这次机会。

当时深圳分行,除近十个香港同事外,其他同事都是内地员工,面对陌生的环境,新的交际圈,作为管理者,吳斯维先生需要克服的问题还很多,“什麽事都要靠自己”这是他最真切的感受。工作的这几年,他结识了不少朋友,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加上学生时代就锻炼出了的领导才能,让他在工作中的表现非常突出。

1998年,他被调回香港总行,重新紮根香港,继续开拓本土市场,一直到2006年。他加入香港交通银行,到2014年离开。至今吳斯维先生仍很感念这两家银行对自己的培养,给予了他很多锻炼机会。但成长到一定阶段後,他渴望更大的发展。2016年,完成股权交割後的南洋商业银行(NCB)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之所以选择NCB,吳斯维先生解释说,一方面是青睐NCB的平台,在中银香港上市前,NCB在当年中银集团的各个银行裏,业务量一直名列前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创办人庄世平先生的敬慕,庄老在侨界和银行界的影响很深,其对国家的赤诚之心以及无私奉献,让人钦佩。

结果也正如他所期盼的那样,团队非常团结,同事们都很配合他的工作,基本上没有磨合期,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相待。开心的工作氛围,配合自身的经验和人脉,就像一颗种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土壤,他继续追求着更卓越的成绩。

“我没想到自己会在银行业工作这麽久,当时只是抱着去看一下的心态,想着之後出来自己做生意当老闆,或者再从事其他什麽工作。”伴随着爽朗的笑声,吳斯维先生感慨说,没想到越做越开心,就这麽继续下来了。其实不知不觉中,他对银行业早已产生了一片深情。

快乐工作,诗意生活,向优秀的人看齐

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这是吳斯维先生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的奋鬥目标。

在银行业工作了这麽多年,他坦言,最大的收穫来源於行业给予他内心的满足感:“从行业前辈们的身上、从客户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我就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吸收他们的经验和优点。他们好的修养,会让我督促自己改掉不良的习惯,在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我的知识面、社交圈也不断扩大。”

古语言“见贤而思齐”,又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每到一个新的环境,他都会感叹比自己优秀的人这麽多;平日裏他对每一个同事都非常友善。在成长的道路上,吳斯维先生一直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並向优秀的人看齐。他说,正是这些人作出的表率,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並將此化為推动自己进步的最大动力。

忙碌是吳斯维先生的常态,儘管每天真正留给自己的时间已所剩无几,但这对他来说並不是难题,因为他骨子裏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广泛的兴趣爱好造就了他积极乐观的心态,从中他还摸索出了一套自我减压的方法——閒暇时种种花、养养鱼,勤於运动,工餘时间写写文章,甚至出差到某地时有感而发地作首小诗……压力无可避免,重点是怎麽化解,快乐地工作,诗意地生活,这便是他的选择。

谈及规划,吳斯维先生笑着介绍说,短的三年计划——实现业务倍增,这在团队的配合下基本可以提前完成,无需太操心。他有更长远的冀望,那就是到自己退休之前,将银行的业务做得更坚实一点,至少十年内达到一定规模。更重要的是将南洋商业银行的精神传承並发扬,竭尽全力工作,以此回报行业对自己的培养。

猜你喜欢

大中华金融业总会
春天总会来
新形势下国内如何进一步开放金融业
d&b大中华正式启航
陈埭镇同乡总会
大中华国际集团和万豪国际集团签约
五部门发布“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画与话
延续孔老道脉 光大中华精神
一生一定要去的几个中国最美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