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群文阅读的意义及策略
2019-10-10苏志恒
苏志恒
【关键词】 小学;群文阅读;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6—0071—01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小学生正处于语文阅读积累时期,语文群文阅读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學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多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效果,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群文阅读的意义,不断优化群文阅读的策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群文阅读的意义
1. 增加阅读的数量,让学生读得更多。所谓群文阅读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使学生阅读多篇与教学相关联的文章。通过尽可能多的阅读来积累更多的知识,这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模式,也是一种值得传承的宝贵经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材中的课文阅读十分重视。语文课标也明确规定:第一、二、三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小学共有语文教材12册,大约每册包含30篇课文,以每篇500字来计算,小学语文教材的总阅读量大约为15万字。因此,仅靠教材的阅读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群文阅读来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
2. 提高阅读的速度,让学生读得更快。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新知识诞生。为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大量的有用信息,就要培养出快速阅读的能力。作为一种技能,快速阅读需要进行长期的培养与训练,而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一个课时之内阅读大约5篇文章,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阅读的速度,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能,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3. 强化阅读的主体,让学生读得更乐。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文章,学生很快读完,内容基本理解,教师只好不停地问、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答、被动地听,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而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5篇左右的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忙着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等语文实践,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二、小学语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 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阅读文章。群文阅读教学,给了教师极大的选择材料、组合材料、呈现材料的自主权。但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往往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一环。群文阅读改变了传统教学“用教材教”、教师主动权缺失的弊病,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前,我们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育热点、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水平、能力训练重点等要素,确定一个关联点,再根据这个关联点,去有层次、有目的地选择文章。
2. 根据结构层次来设计和组合文章。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才能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三、分组递进、反复重读等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地呈现文章。在略读课文《母鸡》教学中,先呈现《母鸡》《猫》一组文章,再呈现《母鸡》《小麻雀》一组文章,让学生在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分组阅读中,充分感受老舍在描写小动物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结构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老舍作品的兴趣,在学生心中播下文学的种子,期望将来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 抓住整体设计问题理解文章。在开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必须以单篇阅读作为基础,指导学生在阅读文章中获取、整合所学的知识内容。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集多篇文章于一体,设计出具有冲突性、比较性和迁移性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重整、创意、伸展和评鉴等阅读能力。例如,在《刷子李》一文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等情节结构,通过一波三折的写作方式,安排学生阅读《泥人张》《张大力》及《苏七块》等文章,通过思考后,分析哪篇文章中应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巩固知识框架和培养能力。通过《创世神话》的群文阅读,指导学生感觉到各个国家创世神话的民族性和本土性,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创世神话是先人想象,进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编辑:郭裕嘉